“中华第一耳”怎样成为富民新支柱

2013-04-29 00:44孟凡平郭庆祥翁少刚
当代农村财经 2013年7期
关键词:黑木耳生产

孟凡平 郭庆祥 翁少刚

近年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强力推进黑木耳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黑木耳生产基地和黑木耳集散中心,形成了全国第一个黑木耳及山产品进出口产业集群。小小的黑木耳是怎样成为东宁县第一支柱产业的?如何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促进东宁县黑木耳产业长盛不衰?牡丹江市农业开发办就此展开的专题调研,为我们揭开了答案。

一、牡丹江市东宁县基本情况和黑木耳产业发展脉络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端,与俄罗斯接壤,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东宁口岸货运量和进出口总值已连续8年位居黑龙江省沿边公路口岸第一位。县域总面积7137平方公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8%,非常适合优质菌类生产。这里生产的黑木耳具有肉厚、个大、色黑、矿物质含量高等特点,经第四军医大学研究表明,黑木耳粗多糖含量比国内其他产区平均高10%以上,素有“中华第一耳”的美誉。

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发展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东宁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实施“黑木耳产业富农”战略,按照标准化、工厂化、产业化要求,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东宁县102个行政村全部开展黑木耳生产,发展到1.8万户、4.1万人从业,发展黑木耳13.98亿袋,总产干品5.66万吨(折合鲜品8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产值30.68亿元,仅靠种植黑木耳一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占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

黑木耳产业使东宁县连年跻身于黑龙江省“十强县”、“经济最具活力县(市)”行列,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中国黑木耳第一县”和“全国十大食用菌基地县”等22项荣誉称号。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了发展思路。在引导产业发展过程中,东宁县提出了稳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产业发展由过去的粗放管理型逐步转变为质量效益型,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累计研究推广A系列优质黑木耳新品种16个,其中“806”、“9809”等黑木耳品种获省部级“优质产品”。发明革新小孔栽培、春耳秋管、越冬耳等生产新技术38项,其中“液体菌种技术在黑木耳工厂化生产上的应用”和“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等分获“省科技进步奖”和“市级优秀奖”。该县与国家食用菌协会、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协作关系,与华中农大合作完成黑木耳标准指纹图谱测定,委托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完成《关于东宁黑木耳药研究》。为解决因春耳在黑木耳生产中占绝对比重所带来的高能耗、重污染、用工和原材料紧张等一系列问题,采取春耳秋管、棚室吊袋等新技术,大力发展秋耳和越冬耳,正在开启黑木耳周年化平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创新了关键技术。小孔单片栽培、春耳秋管、棚室吊袋等17项栽培新技术先后取得成功,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建设了黑木耳栽培技术试验基地,独创了越冬栽培、元宝耳生产等多项新技术。目前正在开展液体制种、木屑替代料等6大技术项目的攻关。由农业开发办等部门共同投资2600万元的东宁北河沿国家黑木耳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已成为全国黑木耳栽培的高标准示范园区。该县还出版《黑木耳生态栽培模式与技术》等科普图书4种,并对栽培实践的各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总结,编制了栽培技术规程,先后培训菌农4万多人次,黑木耳栽培全部实现了小孔单片化新技术,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已居全国首位。同时,县里与厂家协作,先后改进了防爆袋装袋机、窝口机、刺孔机等一批机械性能,显著提升了菌用机械的适用性和技术水平,加速了工厂化步伐。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000万元扶持建设菌包厂,已建成24家,年可加工菌包1亿袋,带动了菌包生产跨越式发展,为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三)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完善了社会化分工。完成了从制菌所需物资供应,到生产、销售的社会化分工,使东宁县的黑木耳种植户从产加销齐全的小作坊、小生产中解放出来。东宁县有77家锯末加工经销企业,汇集销售东北三省40%的锯末子;制菌物资商店36家、草帘编织厂18家,销售网络覆盖全县,黑木耳种植户打个电话,所有原材料可在半日内全部送到。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销队伍建设,绥阳黑木耳大市场已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发展目标,集散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实现交易量12万吨、交易额60亿元,成为黑木耳行业独一无二的农业部定点市场和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县还积极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开展黑木耳加工,发展了小包装、压缩块、即食食品等多种产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字号销售的滞后状况,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发展下游产业,回收菌糠尾料开展木质煤、活性炭、有机肥、塑料颗粒等产品生产,变“白色污染”为“金色收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参照国家标准,出台袋栽黑木耳标准化种植技术、无公害黑木耳生产规程等技术规范,成立政府管理的黑龙江省唯一一家黑木耳检验服务站,对基料、生产环境、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控制。

(四)开展产业宣传推介,推进了媒体宣传。在央视、新华网、香港大公报、黑龙江日报等媒体,以黑木耳产业动态、发展成果、食用保健、烹饪技能为重点,累计刊播各类报道和专题节目70余期次,同时还编印发行了大型主题画册《黑木耳产业风采》、《第三届黑木耳节专刊》和《中国黑木耳第一县——东宁》,为产业发展塑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精心组织了黑木耳节、黑木耳产品展销会、展交会,并积极参加全国食用菌产品展会,向公众推介了各类黑木耳产品。参与举办黑木耳烹饪大赛,编印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发放《黑木耳菜谱》,开发美味菜肴120道,显著提高了食用品位,使黑木耳迅速风靡百姓餐桌。

(五)营造了产业发展氛围,引起社会关注。利用产业推介会、新闻发布会、招商劝业会等平台向县内外企业界广泛宣傳,推动黑木耳加工产品研发与生产。组织建成中国黑木耳网、东宁黑木耳网等6家专业网站,为全国黑木耳行业提供信息、交流技术的便捷平台。在全县建立镇村两级黑木耳协会100个和黑木耳专业合作社14个,有力推动了产业的发展。举办黑木耳行业专家研讨会、学术报告会、高峰论坛,并编发《黑木耳产业发展研究》和《高峰论坛论文集》为业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盛宴。高频率地举办黑木耳知识竞赛、技能大赛、大型公益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广泛提高从业人员的生产技能,引起社会大众对产业的普遍关注。

二、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东宁县黑木耳产业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也显露出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问题,与现代农业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东宁县只有老黑山镇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设施齐全、标准到位,受到种植户的普遍欢迎。大部分生产区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较低、防灾抗灾能力不强,高产优质潜力不大的问题。制菌时间相对集中,燃料消耗较大,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给居民生活环境带来影响。

(二)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黑木耳产业前景广阔,但是东宁县黑木耳技术研发的科研单位基础条件薄弱,新技术研发过程缓慢,科技率相对较低。没有强大的专业科研队伍,现有的技术研发力量,与产值30亿元的产业规模相比极不相称。

(三)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目前,黑木耳菌种繁多,良莠不齐,菌农选种自由度大,区域主栽品种难定。黑木耳加工业滞后,一些企业加工工艺和设备相对落后,建立标准化生产加工制度和现代化质量管理制度的企业少,使品牌培育难度大。

(四)生产服务体系不完善。地栽黑木耳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受雇工工资、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东宁县在资金、黑木耳良种繁育、技术创新、生产管理、质量安全、信息传递等各类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三、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黑木耳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業结构升级。为了更好地推进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快速发展,真正发挥强农富县富民的作用,今后要以农业开发为载体,采取以下强有力措施。

(一)申报农业开发土地项目,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面规划黑木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积极争取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在安排土地项目中给予立项,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稳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水、土、田、林综合治理,切实做到有充足水源、平坦道路、标准池床、畅通排水、标准绿化,全面提高黑木耳生产防灾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标准化的黑木耳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对黑木耳产品产地进行监测管理,及时有效地防止生产污染,强化喷灌水水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

(二)申报科技项目,完善食用菌科技服务体系。筛选黑木耳产业中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向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申报科技项目立项,扶持食用菌研究所,进而全面提升当地科研所的基础实力、创新能力,为黑木耳产业的后续发展打好研发基础。大力开展菌种研发,培育与推广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栽培的优良菌种,提高自有菌种的市场占有率。针对当前黑木耳栽培的薄弱环节,广泛开展技术研究及区域试验,重点在提高单产、培养基替代料、液体菌种应用与推广、栽培模式优化上求突破,有效解决菌袋生物转化率低、原材料匮乏及制菌时间长、成本高等瓶颈问题。完善绿色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争取通过省级或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审核认证,力争上升为省和国家级标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选拔培养各类科技人才及乡土人才,组建专业团体和技术服务队,完善乡镇村屯服务站和服务点,使新技术得到及时推广和快速普及,不断提高科技的创造力、普及率和贡献率。整合集成国内外先进适用科研技术,不断完善黑木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三)申报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使产业发展链条得到延伸。推进菌用生产资料、生产机具、废弃菌料转化利用及黑木耳产品等加工项目建设,争取到2016年生产资料及生产机具自给率达到70%以上,废弃菌料再利用95%以上,黑木耳产品加工量达到1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雨润绥阳黑木耳物流城年交易量达到15万吨,交易额达到70亿元以上。积极制定加工行业标准,从生产、加工、流通三大环节入手,着力健全完善黑木耳产品标准、质量监测、市场准入三大配套体系,突出抓好标准应用、农业投入品使用、控制源污染三大关键环节,努力生产绿色、优质黑木耳产品。积极组织绿色、有机食品产地和产品的认证申报工作,做好产品品牌推介,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建设黑木耳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积极做好黑木耳产地市场产品质量检测,加强对通过“三品”认证的产地和产品抽查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确保产品长期保持优质、安全。

(四)强化网络建设,在信息服务即时化上寻求突破。以东宁县门户网站强大的技术力量为支撑,开通东宁县黑木耳信息网,以打造黑木耳技术服务、信息交流和网上营销的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为目标,为黑木耳种植户、生产商、经销商、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外贸企业等提供多元化、专业性服务,使东宁县的黑木耳生产、加工、科研、经销、消费群体进入信息交流网络化、即时化平台。

(五)强化市场开拓,在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上寻求突破。进一步加快绥阳黑木耳大市场建设,完善信息发布、质量监管等功能。重点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将其打造成拉动东宁县乃至东北地区黑木耳产业发展的超大龙头。鼓励和引导菌农以各种形式组建、参加各类营销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通过不间断的引导与扶持,形成一批带动力强、实力雄厚的市场、企业和协会,形成企业+农户、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不断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寻求多方支持,在创新保障机制上寻求突破。要进一步突出黑木耳产业的强县富民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已颁布的有关农业生产的政策法规,进一步研究制定符合县情、有利于发展黑木耳产业的地方优惠政策,运用产业政策引导社会生产要素向黑木耳发展方向流动。要建立农民、外资、民间资本等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的力度,达到一定的资金投入规模后,申报国家农业开发贷款贴息项目,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寻求机遇纳入黑龙江省级“菜篮子”工程扶持范围,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方筹集发展资金,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域外资金投资黑木耳产业,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和客商等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投入模式,使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强县富民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放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洪峰

猜你喜欢
黑木耳生产
辽西地区黑木耳吊袋式栽培技术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德江黑木耳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