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琚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人文性逐渐增强,但是“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逐渐消失殆尽,代之而来的是应试教育,使现在的语文课堂显得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活力
一、挖掘教材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占了很大比例。其目的之一是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更多的是让学生能从文学作品中受到熏陶,感受其博大的内涵,典型的社会意义,了解其高潮的表现手法,从中受到多方面的裨益。
1.感受人文性
高中语文教材无论是人情风俗,还是地理风光,都具有浓郁的人文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内心的心理特点和对教材的感受能力,挖掘教材的深度,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去处理教材,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魅力,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如在《边城》一文中,作者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水光山色,构成了理想的人情世态。作者理想化的描写,既是对社会矛盾的淡化,也是作者对至真至纯的人性美的布鞋不懈追求。另外,作者以一种诗化的笔触,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回味空间……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湘西的人情风俗,也从文字中体会到了生命的赞歌。这篇文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文章,可以采取多种学习的形式,比如作家专题作品的讨论、诗歌朗诵等等,让学生遨游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注重趣味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语文文字着手,力求让学生从作者生动的语言描写中,来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思想。比如,在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眼前看到的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先从看到的入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进而联想到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态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她们穿着翠色的裙子,翩翩起舞,旋转中呈现出荷叶的姿态。这样,伴随着充分的想象,结合文本中的文字,在想象的世界中,学生眼前的景物变成了活的有生命的动体,这样既把握了文本的内容及思想,又升华了文本的内涵,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设计教学方式
一堂成功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与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的科学而合理的方法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应力求新颖而充满趣味,运用的教学方法应对学生有吸引力,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成功,也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1.紧抓学生心理,打造活力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合理的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学生心理,深谙高中阶段学生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心理特点,从他们身心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潜力,打造有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打造一堂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然而,在课堂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机械似地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顾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的集中,也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就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和经验,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学习,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会处于滞后的状态。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及时调整合理而科学的教学方法,抓住他们的心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架设思维桥梁,放飞学生思绪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其中的能力既包括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包括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从文本出发,放飞学生思绪,让他们各抒己见,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独特的见解。
3.加强课内朗读,提高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这一项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所以,在课堂上学习文本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性格,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自己渐渐进入角色,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内涵,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意。学生的情绪也渐渐在朗读中被感染,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的知识,应该是印象极其深刻的。课堂呈现出其应有的活力,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充分发挥学生活力的基础上进行,既挖掘了学生潜在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激发学生活力的教学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心发现,精心设计,将课堂演绎成精彩的知识殿堂。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马场总场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