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璋
6月22日,在柬埔寨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哈尼梯田通过审议,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云南省境内的哀牢山南部、红河南岸的哈尼梯田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朝惊艳世界绝非偶然。隋唐时期,哈尼族先民就生活在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米至2500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梯田稻作文化尤为发达。千百年来,哈尼人依据不同的山势、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流,通过小水渠引入梯田。
哈尼梯田有四绝:面积大,地势陡,级数多,海拔高。在这里,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之源;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