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如何跳出舞蹈精品

2013-04-29 17:49:53朱东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精品校园文化舞蹈

[摘 要]舞蹈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大学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上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对大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舞蹈,不仅仅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非艺术专业的普通大学生一样可以跳出舞蹈精品。

[关键词]非艺术专业;大学生;舞蹈;精品;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各高等院校所关注的问题,它反映着大学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上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在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舞蹈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舞蹈对大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对舞蹈本身来说,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活动,不能仅仅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一样可以跳出舞蹈精品。

舞蹈作品《选村官》即由一群非舞蹈专业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普通大学生来表演,自创作完成以来,2008年获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广东省第三届艺术节一等奖;2009年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201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艺术节第十五届“群星奖”,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舞蹈;2011年入选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栏目,并被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之“朱东黎舞蹈作品专辑”节目拍摄。本文将以《选村官》为例,来探讨非舞蹈专业在校大学生舞蹈艺术能力培养的方法及与校园文化精品创作形成的内在联系。

一、非舞蹈专业大学生学习舞蹈艺术的前提

普通高校舞蹈社团的开展往往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进行,首先是学生要对舞蹈有兴趣,但最重要的是这个团队的导师,除了要具有深厚的舞蹈功底,还需要非凡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这才能激发和吸引学生跟随老师长时间坚持用课余时间训练学习。而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恰恰是热情高涨的,究其原因:

1.当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充裕,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却也普遍容易陷入敏感忧郁、空虚度日的“亚健康”情绪中。在紧张的专业学习之余,他们希望掌握有别于书本理论知识且实践性更强的“第二专业”知识。通过舞蹈学习,学生能正确调节心理波动和情感起伏,保持良好的生活学习状态,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2.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高校学子提前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危机意识和学业目标使广大学生希望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学习舞蹈可以提高素质,拥有一门艺术特长,增加未来的竞争资本。

3.当前高校普遍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强了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了学生感兴趣并能自由把握的选修学习课程,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

4.在学习、掌握舞蹈技能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培养团结友爱、协作互助、主动思考和积极乐观的良好意识,其精神面貌保持健康、充实的状态,有益于释放学习压力和陶冶性情,使大学生活更充实、有意义。

5.舞蹈是各门艺术的集大成者,通过人体的律动展现生命情调最纯粹、最真实的境界,能够从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意识形态和心理行为层面,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二、非舞蹈专业大学生学习舞蹈艺术的特点

舞蹈作为一门以人体为表现载体的艺术门类,对人体的各项能力自然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专业的舞蹈演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肢体训练以获得更好的舞蹈表现。而对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表演群体,教会他们理解、运用专门的舞蹈语言,使作品达到文化精品的水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1.非舞蹈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不足:没有接受舞蹈理论教育,缺乏舞蹈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舞蹈学习的基础薄弱,包括身段、动作、力量、柔韧性、表现力等,欠缺持久的基础性练习;舞蹈学习、练习的时间难以保证,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往往以自身的专业课程学习为主,舞蹈学习为辅,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更多。

2.非舞蹈专业大学生学习舞蹈的优势:不会拘泥于舞蹈专业知识的固有模式,能从较高层次阅读舞蹈文化,舞蹈者心理日趋成熟,思维日益严谨,自我约束的要求高,形成的独立思考意识有利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舞蹈创作的水平、质量;没有囿于长期性、系统性舞蹈教育形成的定势思维,非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很强,表现在对舞蹈语言的快速领会和掌握,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有效保持,师生的双向交流、理解沟通和互助促进,有利于作品的整体完善和创作灵感的丰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拓宽了知识面,强化了理论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理解能力和正反双向思维能力,对阅读舞蹈语言、体会内涵思想、执行创作要求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非舞蹈专业在校大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途径

通过上述的原因与条件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教育对象特定的情况下,大学生舞蹈艺术能力的提升最终会促进校园文化精品的产生,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如何教非舞蹈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舞”出文化精品,其根本就是培养非舞蹈专业在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艺术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身体的柔韧性、软开度等专业技能,更多的是舞蹈感受、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

首先,艺术教育理念与培养方法应遵循美的原理和艺术规律。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提到:“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而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人们对美的追求无止境,美与艺术的本质也不会改变。美的原理是事物最纯粹、最真实和最美好元素的集合,包含对真、善、美的再现、宣扬和升华;艺术规律则是艺术发展的内在统一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艺术教育和舞蹈创作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产生积极的意义。

其次,艺术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认识受教者的身理、心理特点。《选村官》的表演者虽然都是非舞蹈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但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严格教学训练,合理运用目标激励法,把握和运用普通大学生的优势条件,扬长避短,他们表现出了良好的舞蹈素养,一样能够灵活自如地驾驭舞蹈素材,较好地演绎出作品的内涵,最终也实现了舞蹈艺术教育与创作功能的合理、有效结合。

四、校园文化舞蹈精品应具有的特点

对于创作者来说,因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身体素质、能力方面与专业院团的舞蹈演员相去甚远,由普通高校学生完成的舞蹈作品不可能会有高超的技巧展示,因而需要强化作品本身的文化底蕴。

1.舞蹈艺术创作素材应关注传承民族地域本源文化,因为面对博大、厚重的中华文化积淀,其提升的空间与潜在的创新价值非常大。吕艺生说:“舞蹈者通过融合京剧中的快板,营造了农村在选举村官的热闹场景,舞蹈用了别人不用的语汇,演员表演非常朴实到位,擅用幽默手段,演员在舞台上笑,观众在台下捧腹大笑,既体现了农民渴望走上富裕的道路,也表现了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很有时代感!”《选村官》关注本土文化,也紧扣地域发展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丰富了作品内涵,深化了主题层次;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排舞、练舞的过程中,亲身去感受、体会民俗风情,能加强他们主动关注、了解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2.强调舞蹈艺术作品立意的时代性,关注社会发展主题。如唐代《舞赋》所言:“乐者所以节宣其意,舞者所以激扬其气。不乐无以调风俗,不舞无以摅(发表)情志。”艺术能力的培养要扎根本身所处时代发展背景的土壤,除了学习美化的艺术知识,还要有新意,符合当代审美理念,能被大众“阅读、理解”。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相得益彰,能够赋于作品深刻、鲜明的思想意韵,倡导宣扬积极向上的新理念、新意义,能够陶冶情趣,美化心灵,修养人性,《选村官》以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为时代背景,以百万大学生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当村官为切入点,将亿万农民的民主化进程与岭南文化巧妙地结合,以独特的艺术视角瞄准大学生和农村百姓直选“村官”这一特定情景,艺术地再现了“大学生到农村,竞选村官当主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路上大步奔”的时代主题。舞蹈风格幽默、搞笑,既有舞蹈性,又巧妙地地融入了小品元素,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对“选村官”这一社会命题产生了哲理性的思考。

综上所述,非舞蹈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艺术能力培养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但高校的舞蹈艺术创作和教学体系拥有良好的基础,只要能把握条件进行创新、教育,校园文化精品的产生和大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 王凌燕

猜你喜欢
精品校园文化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26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1
心经精品
中国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25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我和舞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