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玲
可能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用过的东西随手放,玩过的玩具到处扔,耳提面命无数次,可收效甚微。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简单,他们之所以喜欢听童话故事,是因为他们相信这就是一个童话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都像故事中的一样是有生命的。如果家长也学会把自己当成童话中的人物,和他们一起过童话中的生活,那样也许你们就可以更融洽地协商和沟通。
亮亮也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的玩具总是扔得满屋都是,妈妈很为此苦恼。有一天,亮亮正在玩玩具时,妈妈试着跟他进行了一次沟通:“放学以后,教室里还有没有小朋友啊?”
“没有了。”亮亮说。
“那小朋友都去哪了呀?”
“都被老师送回家了。”
“你们老师真捧,亮亮想不想当老师呀?”
“想。”孩子很单纯,一般都会按照大人的思路往下走。
“那你就是老师了,这个房间就是教室,这些玩具就是教室里的小朋友,亮亮老师正带着小朋友玩游戏呢。”亮亮一听,立刻兴奋起来,他学着老师的口气开始对着玩具发号施令。妈妈看着亮亮偷偷地笑了,这时候她把最关键的那句话说出来了:“亮亮老师,记得放学的时候要把小朋友送回家去,你知道小朋友的家在哪吗?”
亮亮停止游戏朝四周看了看,最后指着玩具收纳箱问:“是那里吗?”
妈妈笑着点点头说:“对,亮亮老师真聪明。”
在这次沟通中,妈妈利用亮亮对老师的仰慕,通过心理暗示的方法一再反复称他为“亮亮老师”,建立起他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他接受了这个身份暗示,也就自然地开始履行这个身份应尽的职责,自觉自愿地收拾玩具了。
以后亮亮若是忘了收拾玩具,妈妈只要问一声:“亮亮老师,小朋友都送回家了吗?”他就会乖乖地去把玩具收拾好。当然在他完成这些工作以后及时地对他说一声:“亮亮真是个好老师。”他会非常满足的。
我们常说言传身教,除了语言的引导以外,父母本身的行为方式就是孩子的教材。在一个美观、整洁,生活方式井然有序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他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了这种生活态度,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秩序感。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良好的秩序感不仅是孩子生活、学习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孩子成年以后步入社会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秩序感确实是一件不容忽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