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军 王伯超 张叶红 石宝鸿
珠江三角洲地方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引领下,针对珠江三角洲体育产业人才需求市场,构建了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珠江三角洲一、珠三角地方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大量各种规格、适应市场导向、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必须受制于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发展,符合“十二五”时期广东体育事业发展的发展目标,主动适应在体育强省的指引下,到2015年,珠三角地区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体育的基础上,向现代化社会体育迈进,打造小康社会体育的示范区以及探索现代化社会体育的试验区。这一时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始建于2003年,面向全省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以来,同样遇到像全国大部分已经设置社会体育专业院校相似的问题,如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改行易业成为普遍现象,在校生学习目的迷茫,致使学习动力严重不足,这些现象已严重阻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说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原有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珠三角社会体育产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规格不相适应,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于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求,也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产销脱节。在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困惑之中,我们迎来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其中《规划纲要》第九部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第一条是优先发展教育——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符合人类文明成果传承规律的教育方式”。这无疑对珠三角社会体育专业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由此给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在《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广东省体育局于2011年6月28日印发了广东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健身服务、竞赛表演和体育彩票等本体产业;加快发展健身服务市场,加强对体育健身业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经营服务项目,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全民健身服务业,鼓励优势体育健身企业实施连锁、加盟、并购和重组等多种途径打造品牌”,这必将进一步促进珠三角地区健身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珠三角人均GDP早已超过10000美元大关,超过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标准,提前进入小康经济社会,为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巨大。按照佛山市委、市政府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战略部署与措施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而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于是,社会体育专业于2008年9月增设了“健身保健”方向,并于2009年9月全面实施针对体育健身产业“健身私教”人才培养的目标计划。为了更好地适应体育产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专业结构调整、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力度,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社会体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培养人才专业角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二、地方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专业技能过硬,社会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体育复合型应用人才。二是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体育产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调整社会体育专业结构和教学体系。三是课程体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四是教学内容,以体育学、社会学和健身类课程为专业教学基础,增设与创业创新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五是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手段,加大实践教学能力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六是培养效果,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团队创业、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创业技能明显提高,更受社会欢迎。
1.明确培养目标
坚定地方院校主要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着重研究珠三角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对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规格定位,深入了解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此同时,调查分析国内外院校,尤其是广东省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方向的设置与不同人才规格的关系,博取众长,为我服务,坚定地走以市场为导向的路子,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意识、专业过硬、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探索培养模式
以制定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突破口,进行社会体育专业全面改造和升级,提高专业综合实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与整合优化,重新制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课外专业训练,制定创新特色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广佛同城下的体育产业视野,将主导产业确定为健身服务业提供人才需求的角度调整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体系,建立规范化的实验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体系。加强院企联合培养人才计划,深入体育产业部门调研,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动态,尤其是健身服务业不同岗位的技术职责和任务,按市场化的人才规格,确定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对客服务的职业能力协调发展而进行设计的立体专业教学体系。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开放、多元、动态,真正体现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实践应用依托人才规格,使教学内容完成了由学科教育型向创业创新型的转变。
3.完善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专业目录》和广东省现代体育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将社会体育专业全部课程分为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体统体育、竞技体育、健身健美、社会体育学、保健养生、经营管理等七大课程群;同时,将社会体育专业分为现代安保、社会体育、健身保健、传统养生和龙舟龙狮五个方向,分别按各自的社会体育人才规格,依据市场定位,在珠三角体育产业现代化引领下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产业动态、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产业化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覆盖了理念更新、方法转变、管理高效、服务规范、标准统一等领域。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普遍提高。
4.丰富教学内容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开设大量思想性、方法类课程,以解决目前重知识、轻方法的问题;需要开设一些产业经营管理类、行业职业技术标准、现代服务规范课程,教学内容更注重企业案例型教学。强化专业技能教育,增加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比重,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和培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5.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一对一“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通过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佛山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好形势下,充分利用佛山市是迄今为止全国惟一的“武术之城”、目前正在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为契机,拓展实习实训基地,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以佛山市各健身企业、西樵“国家龙狮运动示范基地”和丹灶“国家龙舟运动示范基地”等高规格、高起点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基地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按照职业规范,着重培养学生从事大众体育健身的对客服务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能力、体育文化产业的广告策划宣传和组织管理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更贴近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更有利于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创业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粤体办[2011]19号R.2011-06-28.
[2]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R.2008-12-30.
基金项目:2013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BKYB201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