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妤
本文通过对职高英语教材第二册Unit 2听说课教材二次开发前后教学实践的对比和反思,介绍了ESA理论(投入——学习——激活)在职高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旨在提高职高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次开发 ESA理论 英语听说课 实效性
一、引言
在笔者执教的三个班级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按职高英语课本设计的教学步骤上课,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在英语听说课中,如果一味按照书本内容上课,课堂气氛就显得比较沉闷。
笔者设计和执教了一节听说课,课文选自职高英语第二册Unit 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分别在两个不同班级上了课,一节课是按书上原本的步骤教学,另一节课是笔者对课本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以后上的课。在准备和实施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运用ESA理论,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提高职高英语听说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提出及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育情景批判性地、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教师要针对具体的课程目的、需要和实际教育情景对此进行加工和改造,参入个性化的备课也就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三、ESA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Hamer(2005:27)所提出的ESA教学模式认为:有效的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努力创设英语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推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参加和投入学习活动,进行学习。“ESA”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方式,以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听说过程中既获得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情感教育。
四、运用ESA理论,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前后的教学实践的对比与反思
为了落实运用“ESA”理论,提高职高英语听说课的实效性,笔者选取了职高英语第二册Unit 2 听说课“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作为教学研究课。整堂课在二次开发后,按照Hamer提出的三个阶段来有效开展听说教学过程。以下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前后的教学实例:
(一)投入阶段
开发前,根据教材的原本设计进行的导入。
1.Greetings
2.Tick the activities you did last week.(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你上周参与过的活动。)
3.Listen and number.(听录音,按照听到的句子顺序为图片排序。)
笔者认为这样的导入比较传统,这样的导入并不能真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勾出周末活动的词汇,而事实上这些活动并非是学生周末参加与过的活动,这样的导入缺乏语言情景材料的真实。然后这一步后马上让学生听录音,按照听到的句子顺序为图片排序,从选单词到听录音,这两个步骤的衔接不够自然,学生只是根据教师所给的任务机械地操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这样的导入并没有真正从学生出发去调动学生积极性,而是从教师和语言知识点本生出发的。于是,笔者运用ESA理论,对本节课的导入部分进行了再创造。
二次开发后的导入部分
1.Greeting and then have a chant together:
Weekend,weekend,last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What did you do?
I went to the park,I went to the gym.
…
2.Guessing Game:
Show some pictures,and ask Ss to tell me“What did I do last weekend?”
3.Memory test:
Write down the activities you remember on your paper and ask Ss to speak them out.
4.Free-talk time:
Do you think are they interesting?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last weekend?
How was your last weekend?
Did you do anything special?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成功的导入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课的效果。笔者对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后,就是在 GREETING之后,自编了一首“last weekend activities”的Chant,让学生拍着手一起朗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他们放松心情,从而营造轻松的英语课堂氛围,借此笔者比较自然地导入了本课话题Last Weekend Activities。然后用Guessing Game这一小游戏,利用图片,让学生们猜笔者上周末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的项目就有了归属,具备了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另外,同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使他们的参与热情高涨。通过这一活动,大量输入了本节听说课当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紧接着又进行了一次Memory Test,这一步骤,让学生对前一活动所涉略的词汇进行回忆和巩固。接着,顺势引导,提出了“What do you think of my last weekend activities?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last weekend activities?”等问题,学生们争相发言,表述了自己上周末的活动,表达了自己对周末活动的感受。
(二)学习阶段
听说课的学习阶段,就以任务型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学生能全面掌握听力材料为目的,并为之后的“说”做好语言的铺垫工作,全面提高听说的有效性。
这一阶段,笔者根据教材的设计安排,在执教的一个班级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实践,第一稿的设计如下:
1.Listen and number the phrases in order you hear them.
2.Listen again and tick the right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3.Read the dialogue after the tape and underline the weekend activities.
实践后发现,从所执教的学生程度来看,学生对第一步的听力普遍感到无从下手。而教材中第二步的设计是听录音,对“What did Tang Hua and Sara do last weekend?”的问题根据图片作选择回答,笔者认为教材对这一步的设计反而起点较低,这样的设计不符合由易入难的教学程序。第三步的设计是读对话,这样直接从听过渡到了说,显得有些牵强。
课后,笔者对第一稿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因为在开始导入阶段已经对学生听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点词汇和句现进行了反复呈现,为学生的听扫清了障碍。所以在之后听录音的过程当中,笔者要求学生听两遍录音,第一遍完成两个选择题,让学生了解本段听力的
主要内容之后,又进行了第二遍的听录音,要求学生能完成重点句子的填空。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其实是让学生听懂文章主要内容之外,不断地学习和巩固本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为学生之后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
(三)激活阶段
这一阶段,第一次教学实践中,直接使用了教材本身的设计:
1.Act out the following dialogue in pairs.You can use the prompt.
2.Your school is to show movie for the students.Please interview your classmates and fill in the following table.
实践后发现,学生在第一步的对话操作环节中,比较机械,只是简单地做一下替换, 而第二步的设计又很突然地安排了一个调查活动:调查学生要看的电影来决定学校最终放什么电影。实践后发现,学生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第一学校要放的电影应该是学生没看过的,那既然没看过,学生当然无法说出其对电影的感受。第二现在学生相对看电影的时间较少,对电影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所以这一设计脱离了学生实际,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那么更不用提“说”的有效性何在了。
Hamer认为“激活”在ESA理论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听说课的激活阶段应联系学生实际,并相应设计“说”的活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英语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首先,在对话填空之后,设计了一个分角色朗读这个教学环节,一是校对了填空的答案,二是让学生再次熟悉重点句式。作为语言学习的深入,笔者设计了“跟进(Follow-in)”这一活动形式。在“Follow-in”这一活动层面,活动的设计主要建立在语言基础上,进一步内化所学的语言,同时又促进语言的积累。这一步骤的任务是立足文本,设计综合性的任务,为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出搭建支架和平台。在此笔者设计了替换对话练习、情景对话练习、小组合作讨论编写对话练习及Self-check这四个活动。
1.替换对话练习。学生在对课文对话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个别人物、活动等内容在同桌之间进行替换对话练习,为下一环节语言的输出,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2.创编情景对话。这一环节,笔者给出了学生一个情景,让学生重新编对话,并且由两人小组的活动,转换成四人小组之间的活动。这一活动一是使成员之间的话题转换变得充足有效,二是进一步巩固了语言知识,三是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小组合作讨论编对话。以四人小组为合作单位,编一则有关假日活动的对话。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语言的有效输出,提升(further-up)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4.Self-check 环节。精彩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应该在导入时引人入胜,过程中环环相扣,而且结课也要精彩无限,使本堂课达到课虽尽而精彩无限的效果,这样不仅能继续保持课堂的良好氛围,也能让学生回味无穷。
五、结束语
笔者采用了高教版职高英语第二册Unit2听说课为例,运用ESA理论,对这节听说课内容的二次开发前后的教学实践作了对比与反思,总体来看,对教材二次开发后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上,以话题为中心,以活动的有效性为原则,各阶段之间以ESA理论为纽带紧密联系,最后由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结课方式结束。各阶段内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前一活动的进行都在为后一活动做铺垫,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抽象到具体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成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