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飞 于立辉
从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以及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教学目标实际出发,提出端正严谨治学态度、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提高职业执教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能力的基本途径。
认知能力教学目标执教能力基本途径一、教育目标分类的基本理论
国际上对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中,布卢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研究成果影响教育理论界长达半个世纪,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研究成就之一。
20世纪末,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安德森、豪思斯坦和马扎诺。其中,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分二个维度。一是知识维度;二是认知过程维度。
知识维度包括:
认知过程维度包括:
把知识维度作为纵向维,把认知过程维度作为横向维,由此可以形成二维矩阵网格。
安德森对其分类中涉及的概念,都有明确的规定性。如对“应用”及其中的“执行”诠释如下:
应用是指运用不同的程序去完成操练和解决问题。执行学习者面对一个熟悉的任务,实际去完成某一程序。
十分明显,在“应用”中,关注的是程序性知识,而不是概念性知识。这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二、教学目标设计实例及分析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学目标设计为开端的。教师教育教学设计的思想也集中地反应和体现教学目标上。下面关于教学目标陈述,源于学校组织的一次教学设计活动中的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学目标设计。
21个具体教学目标表述中,使用的动词数量和比率分别为:
掌握××,理解××,了解××,使我们最多见的教学目标呈现形式。最多在掌握、理解、了解的前面加上一些限制,如熟练掌握。这种表述方式在理论上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施上的可测性、可考性是很弱的。在教学目标设计实例中出现的培养、熟悉、学会、完成、提高、激发都在可测性、可考性上显得过于薄弱,不利于客观评价。与之相比,安德森的认知过程维度下设19个认知过程具体要素则更加明了和透彻。
教学目标即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学的方向。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是教师综合执教能力的表现和反映,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表征之一。
在教学设计上有一句经典的话:“我想带领学生到哪里去?”很明显,目标分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这对课程教学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途径
教学目标设计是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核心内容,提升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对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提高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能力的途径主要包括:
1.修严谨治学态度
教学目标是教师经常面对,设计和表述一个教学目标也许并不十分困难,但是想要设计和表述一个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教学目标来说,也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修得严谨的治学态度,正本清源,归回目标设计和表述的本来意义。采用“动词+名词”的教学目标表述是正确的,除了要清楚“动词”说明的是认知过程(安德森认为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还要清楚“名词”是“动词”指向的具体学科知识及类型(安德森认为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还要清楚“动词”和“名词”的原本意义和内涵,更要清楚“动词”和“名词”的匹配。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
2.修基础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源于教育实践、高于教育实践,又指导教育实践。没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就没有科学的教育实践。基础教育理论的修行是教师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的根基。从教学目标设计来说,教师应该掌握、借鉴和运用国内外教育目标分类研究的成果,使教学目标设计更科学、更合理。现代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研究,不但清楚地阐明了教育目标的类别,还阐明了一定教育目标下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匹配,这为教师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3.修职业执教能力
提高职业执教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职业学校教师提高自己职业执教的能力和水平,外显表现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能力上,内涵集中在教学整体设计与规划上,功力体现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协调统一上。在教学实施上,教师要有能力实现教学设计的全部意图和目的;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有能力实现教学设计的科学化;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协调上要有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