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精神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探析

2013-04-29 03:05张文标许灵
关键词:大学生

张文标 许灵

摘 要:以苏区精神为视角,探析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三个层面探析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即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体、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客体和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载体。

关键词:苏区精神;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56-02

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艰苦创业,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争创第一”为基本内涵的苏区精神,体现出苏区时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责任感。弘扬苏区精神,坚定信念,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理论导向;求真务实,有利于创新正确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无私奉献,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学习已有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途径的合理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以苏区精神为视角,不断赋予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新的内涵和途径。

一、弘扬苏区精神,充分建立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的广泛性和积极调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的能动性

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是指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教育对象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者群体。教育主体是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长期以来,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只是更重视教育客体的表现,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活动效果的好坏一般归咎于教育客体自身因素较多,而教育主体因素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开发。弘扬苏区精神,以苏区精神为指导,全面建立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的广泛性和积极调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建立广泛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

弘扬苏区精神,建立广泛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是保证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不断提高的有利武器。在中央苏区创立之初,苏维埃政府就非常重视建立广泛的宣传组织和群众组织,建立广泛的群众组织,人人都来做群众工作,随着中央苏区的扩大,广大工农群众不断被组织起来。仅赣西南地区,1930年组织起来的群众就有150万;到同年10月红军攻打吉安时,竟然有400万有组织的群众。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建立广泛的群众组织显示出巨大优势。借鉴苏区精神,建立广泛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有以下两点:

第一,建立广泛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依靠大学强大的教师队伍。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体往往是局限于班主任和辅导员居多,而其他老师对大学生的状态了解不多,导致缺少强大的教育主体,没有主体施加积极强大的影响,教育效果自然不佳。若大学里的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关注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无论是在课外还是课内,大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们的教育和影响,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就不断地会向预期的目标靠拢。

第二,建立广泛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依靠众多的大学生力量。大学生是大学的主力军,是学校最庞大的队伍,大学生也是责任感教育的客体,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客体不是纯粹被动的对象,而是具有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客体,是积极性、“主体性”的客体。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活动中,使教育客体的主体化,不仅使教育客体内化教育内容,也可以使自身客体地位转变为教育主体,去教育影响周围的客体,做到“反客为主”,这样使得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体不断扩大,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效果不断加强。

(二)积极调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的能动性

积极调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通过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活动。中央苏区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创办了《红色中华》《红星》《斗争》《苏区工人》等34种报刊。还有根据各地不同特点,政治宣传采取不同种类的表现形式,如标语、山歌、口号、戏曲、演讲等等,从而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处于教育主体位置的高校教师,应积极开展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赋予到每一件事情中去,使得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之中。

二、弘扬苏区精神,积极提高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客体的认知性和实践性

(一)积极提高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客体的认知性

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教育客体的大学生的认知结构,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观念和想法。提高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不断地接受新的思维模式和内容,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提高作为充实的认知基础。努力积极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在苏区时期就表现得非常突出。苏区时期以前的妇女几乎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更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苏区时期,首先就进行思想解放,再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1927年7月,在毛泽东的建议下,福建连城县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开学。1932年6月,毛泽东在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6号训令中“要求各级苏维埃政府文化部应设立妇女半日学校,组织妇女识字班,或者举办家庭临时训练班,田间流动识字班”。这些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为进一步接收共产主义思想做好基础。

当前,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相比苏区时期肯定高很多,但是对于责任感的原认知不一定高。当今许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事例证明,大学生的关于责任感的原认知结构并不完善。对于责任感教育客体的大学生来说,高校的教育主体要全面开展关于责任的教育活动,从最基本浅显的责任担当讲起,再到接触一些深层次与责任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责任心理学、责任道德学、责任行为学等等,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责任感认知水平。

(二)不断提高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客体的实践性

认知是实践的理论指导和前提,而实践又是检验认识和认知水平的唯一标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地实践来不断地总结认知,大学生责任感的高与低都是大学生责任感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和在实践中检验的,认知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到更高层次。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充分认识认知和实践重要性之间的联系,积极发动群众,提高认知,积极参与实践,使革命的高潮不断向前推进。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活动也一样,要充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将自己高度的责任感运用到实践中来,得到实践的检验。加强实践,大学生要不断主动地、积极地认识、体验、实践,把道德责任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只有在生动、具体的道德责任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到高尚道德情操和高度责任感的伟大力量,才能加深对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责任规范的理解,从而提高履行道德责任的自觉性,把道德责任认识、道德责任观念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道德责任行为,从而履行好自己的道德责任。

三、弘扬苏区精神,努力健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载体是大学生责任感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感教育效果的实现,教育方法的运用,责任感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等,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载体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为责任感教育提供了更多合适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因素,选择合适的载体,使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效果更明显。弘扬苏区精神,大力发展苏区时期广泛挖掘宣传教育工作中载体思想。在1930年4月26日发布的《宣传员工作纲要》中,就非常重视宣传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在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早期的宣传员们到处张贴宣传标语,还有随时随处移动的宣传旗子,散发的宣传册子,择定善于词令的宣传员口头宣传,针对个别的单独谈话,群众多的召开群众大会;还有通过戏剧的方式来宣传革命思想,当时的宣传教育工作者尽自身最大的努力来挖掘更多的载体,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弘扬苏区精神不断健全责任感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意义重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载体建设。

(一)以“管理”为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

当今许多高校为了让大学生充分自由发展,对学生管理放松许多。随之而来,大学生就显得比较自我,对身边很多事情就显得比较漠视,觉得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就不去理会。没有较好的管理,大学生就对自己没有很好的约束,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很好的担当,就没有负责任的态度。加强管理载体建设,使学生处于一定的约束和压力之下,对负责任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有更清醒的认识和理解。

(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熏陶

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应纳入当前正在热火朝天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之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发扬苏区时期的作风,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用富有特色的文化艺术去感染学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知识竞赛、讲座、读书报告会,开展苏区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苏区精神,领会苏区干部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责任感教育课程,或者是在“思想道德修养”的公共课上着重讲授责任感相关的知识,并结合相关苏区史实教育,了解苏区的优秀传统,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巨大的责任感。通过课堂有效的理论灌输教学,增加大学生的理论认识,并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成为一个富有高度责任感的大学生。

(四)以“大众传播”为载体,发挥传媒的综合效应

大众传媒的覆盖面广泛,传递迅速,实效性强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高校通过学校和班级的期刊、报纸、书籍、广播等现代传播媒介,加强责任感教育的内容,报道苏区时期发生的有关于责任感教育的小故事,耳濡目染地接受责任感教育。

(五)以“网络”为载体,传播海量的责任感教育内容

通过互联网这一先进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阅读到非常多的关于责任的内容,网络载体可以有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优势,可以有不同思想的碰撞,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认识。

参考文献:

〔1〕凌步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简史[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廖正本.中央苏区宣传队伍的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1996(11).

〔3〕张文标.中央苏区时期学校德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4〕余瑞祥.多途径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思想教育研究,2004(1).

〔5〕丁文敏.大学生责任教育概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6〕况志华,叶浩生.责任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