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荣
● 亮点与创新点
本课件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整体设计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由简到难,使用了多种交互。而且,对于学生学习的反馈也能较快得知,便于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将生活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也是课件的可贵之处。
另外,课件集成了大量的视频、动画、图形,形象、直观地将平面知识以立体动画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 制作背景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课件是针对该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的。课件既适合教师教也适合学生自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学习课件。
虽然我用Flash制作课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对课件制作的向往让我无法停止自己对课件制作的研究。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我一次次地请教同事,寻求帮助,胜利油田教育管理中心为我的课件制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引导,曾玲宏老师在技术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就这样,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一次次的反馈,再一次次的修改,终于完成了课件的制作。
● 教学策略
1.贴近生活
本课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让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课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学会学习、观察、思考,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做数学、创造数学。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
2.加强思维能力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直观出发,力求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本课件由四部分构成,包含了七个环节。从主页面点击“进入”按钮进入到学习页面后,在每一个页面的下方都有导航按钮。并且每页均设置了“上一步”、“下一步”和“快速退出”按钮。学习路径可选、学习进度可调,操作灵活简便、交互性好。
1.问题情境
情境引入部分主要是“我会看”环节。
在问题情境中设计了付钱、找钱和差钱的问题(如图1),用35元买2元的大象玩具,小朋友该怎样付钱?用20元买35元的洋娃娃玩具,小朋友还差多少钱?这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唤醒学生对人民币的已有经验。
“我会看”环节中,页面清晰美观,人物形象鲜明,声音清脆清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另外,可以通过调节页面上的声音控制器来调大、调小或者停止声音。课件人性化的设计增加了用户操作的方便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知识学习
作为本课的重点,该部分通过形象直观的人民币的展示、辨别、分类、兑换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的人民币分类和换钱,尤显优势。知识学习部分包含以下内容:
“我会认”环节主要是通过具体展示50元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应从哪些细节去辨认人民币的面值。另外,以5角硬币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辨别硬币的面值(如图2、图3)。
当学生已经明白了如何去辨认人民币后,点击课件上的下一步按钮,可以展示出完整的第五套人民币和部分第四套人民币。其中,纸币包括: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硬币包括:1元、5角、1角、5分、2分、1分。当学生在人民币上单击时,会发出相应的人民币面值声音。声形并茂的设计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操作。
通过“我会认”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很好地认识人民币。因此本环节的学习是其他各个环节学习的基础。
3.知识应用
通过“我会认”环节,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人民币的认识方法,并且认识和了解了每一张人民币。本部分重在考查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多次修改后才面向用户的。
(1)“我会分”
“我会分”环节是在学生对每一张人民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通过对人民币的分类,来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这里列举出三种分类方法,分别为按单位、按材料、按面值。
图4是按单位元、角、分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操作者可以拖动人民币到相应位置区域,我对每一张人民币都设置了相应的热区,方便用户操作,避免人民币叠加。
对于按人民币材质分类和按人民币面值分类也是一样,通过简单的拖动人民币就可以实现操作。操作正确时,会有“答对了”的判断,错误的操作会有“答错了”的判断。这样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方便用户的操作。
(2)“我会换”
在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1元和角的换算关系,本环节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三个小环节:2角换一角、5角换2角或者1角、1元换5角、2角或者1角。
如图5所示,“1张2角可以换几张1角?”,操作者可以拖动右边的1角硬币到红色区域,点击“确定”按钮可以判断拖动是否正确,可以点击“重做”按钮重新开始此操作。
通过学习一个2角等于几个1角,学习5角等于几个1角,慢慢地过渡到1元等于几个1角(如图6)。
在本环节中,借助Flash代码实现对人民币交换的方式设计了多种方法。例如,在1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角中,可以是1元=5角+5角,1元=5角+2角+2角+1角,1元=2角+2角+2角+2角+2角,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元=10角的知识,同时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我会买”
本环节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简单的买东西情境,进一步实现对1元=10角知识的掌握的巩固。
所选商品是学生的学习用品,便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尺子、圆珠笔和书。点击商品进入付钱活动中。如图7所示,买8角的尺子可以怎样付钱呢?操作者可以从左侧列出的人民币中拖动相应的人民币到付钱区域框内,点击确定按钮可以对其进行判断。点击重做按钮可以重新开始。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该课件中设计了多种付钱方式,如对于8角的尺子,可以这样付钱:一张5角、一张2角、一张1角(如图7),也可以这样付钱:一张5角,三张1角,还可以这样付钱:四张2角。在这里,借助Flash代码,实现了多种付钱方式。
买1元6角的圆珠笔如何付钱,买12元5角的书如何付钱,是更复杂些的付钱方式。课件同样支持操作者进行多种付钱操作。因此,我认为此环节的人性化设计是最让我感到满意的地方,非常适合小学生自学。
(4)“我会做”
“我会做”环节是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设计的练习题。练习题具有一定的人机交互性,在实现相关评判功能的同时,还以声音的形式进行鼓励与肯定。
练习题根据难度包含看图填空(如图8)、单位换算(如图9)和连线题(如图10)三种题型,每道题目都可以查看答案和重做。在每个页面上都有“选择题目”按钮,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要练习的题目。
连线题是人机交互较为明显的一项,其可对每一小题做出判断,并计算得分,给予操作者一个评价,也可以点击重做按钮,重新开始操作。
4.知识拓展
在知识拓展部分,也就是第七个环节“我会辨”,我主要是想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民币。该环节,课件展示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人民币,并且教给学生如何辨别人民币的真假(如图11、图12)。
知识拓展的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 关键技术处理
1.情景动画
导入部分的情景动画,并不是我个人一点一点画出来,而是借助网络资源,搜集到图片后,利用Flash的动画功能设计成动画,并配音,从而创设出了形象逼真的问题情境。
2.拖动人民币防叠加
课件“我会分”、“我会换”、“我会买”这三个环节都用到了这一技术。之前尝试过直接拖动,但是出现的现象就是之前进入区域里的人民币被覆盖在底下,导致用户看不到。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区域框中为每一张人民币都设好位置,同时为每一张人民币赋一个值,实现了人民币的对号入座。
3.多种付钱方式同时起作用
在“我会换”和“我会买”这两个环节中,课件支持多种付钱方式。采用的技术是在Flash代码中,为每一张人民币赋一个值,如5角的人民币,我就给它赋值为5,1角的人民币我就给它赋值为1,当要付8角钱时,只要进入区域框中的人民币相加的和为8都是正确的。
4.连线题和计分板
连线题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课件的人机交互性能。该技术是在同事的帮助下完成的。主要代码如下:
//显示计分板
scoreBar_mc._visible = true;
//分数由零开始计算
var score = 0;
for (i=0; i if (check_array[i]) { eval("q"+(quz_array[i]+1)+"_mc").gotoAndStop("right"); score += 20; } else { eval("q"+(quz_array[i]+1)+"_mc").gotoAndStop("wrong"); } } ● 评价与反思 课件以Flash软件为平台将图片、文本和音视频兼容并蓄,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传统课堂中无法呈现的抽象知识鲜明、形象、具体、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但课件也有不足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对细节的处理不到位,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制作中继续努力。 我刚刚从事教学工作一年,收获却很多。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继续发挥我的专业优势,今后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我要多下功夫,掌握新型媒体和新型技术,使课件的每个环节都更加完善,深入研究和制作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质课件,让课件能真正为教师为学生服务。 ● 幕前幕后 我是第一次参加NOC活动,也是第一次去北京市昌平区,些许感触,些许感动。在此特别感谢NOC活动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感谢组委会给老师们搭建了观摩与交流的平台,更感谢各位专家评委的指导与点评。 另外,我也要感谢我的团队——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从5月去威海之后,我就一直以自己是一名胜利教育人而感到骄傲。此次赴京亦是,在众多的选手中,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团队,我们有指导老师,我们有向导。正如我所在的比赛小组中,评委老师听到胜利团队后的惊讶与惊喜。所以,我特别感谢马建辉等几位老师的正确带领,从3月便开始进行课件制作,到7月底课件正式参加比赛,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先后组织了大约4次的集体课件演示,指导老师从颜色到结构、从字体到布局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地指点着近30位老师的课件。所以,我们是一遍又一遍地设计,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课件,有体力透支,更有脑力透支,但是对自己的信心和团队的信念让我坚持到最后,回头看看,一切还记忆犹新。 在北京参与活动的日子着实让我难忘,记忆中的点点滴滴似潮水般再次涌上心头,谨以下面几句话纪念与NOC活动相处的日子。 胜利赴京 青柳扶风伴彩霁, 胜利团队黄河启。 一笑一梦隔窗探,
半醉半醒京城里。
乍见昌平丝线密,
犹如女子着青衣。
晶莹双眸唇微启,
欲言又止欢而泣。
嘉禾长龙盘旋久,
对望无言诉肠饥。
暮霭沉沉天公急,
斜雨潇潇湿人衣。
京北香榭小汤山,
灯下掩面迎客栖。
京城长空添笑靥,
化工赛场谁得翼?
浅池映空云微动,
青莲翘首鱼儿嬉。
长风破浪附加项,
教管中心得佳绩。
问君胜利何所依,
且曰齐心又协力。
与时俱进为人先,
耕耘收获总相宜。
赴会朝阳现鸟巢,
龙腾擎柱又英奇。
犹如胜利正添翼,
展翅再约恩欧希。
评委印象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基础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时刻,我们需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合作性、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开发研究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友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王老师制作的这一课件是针对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设计的。课件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学习课件。纵观整个课件,体现了以下几方面原则:
印象一:符合相关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件运用Flash制作,利用这一资源,进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以学生实际为依托,以直观为出发点,在唤醒学生已有感知的同时,展现出人民币的认识方式方法。可以便捷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大量信息的提供,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这样的学习,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处于一种投入状态,效率更高。
印象二:学生学习应用思路清晰。
本课件的设计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组织媒体应用,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确定教学知识点的排列顺序,安排教学信息与反馈呈现的内容及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的方式等。课件由四部分构成,包含了七个学习环节。重难点突出,层次清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王老师还针对学生可以自己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或题目都做了精心设计和及时反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即时评价,达到“堂堂清”的目的。
印象三:界面美观,操作便捷。
整个课件技术上以交互为主,涉及点击、拖拽、输入、连线等易操作技术,所使用到的交互技术,都是采用方便用户操作的方式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界面设置为绿色,既保护学生的眼睛又可以给人一种欢乐明快的感觉。通过精巧的页面设计、完美的艺术构思、合理的色彩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带给我们的美感。
纪俊文 NOC活动评委/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