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艳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批改作业不能成为老师高高在上对学生的一种单向的评判,而要弯下腰去,让学生直起身来与教师民主、平等的对话。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潜力的挖掘。
小学语文 面批 有效性批改 实施策略
批改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师生心心相映,平等合作的有效载体。然而,传统的批改模式单一,大多采用“全收全改”的方式。大部分老师认为这样的作业批改一方面消耗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使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心备课、钻研教材和教法。而且,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许多作业题的答案已不是唯一的,甚至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有探讨性和研究性的,如果师生都各抒己见,那就可以做到教学相长了。
如何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呢?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批改作業更不能成为老师高高在上对学生的一种单向的评判,而要弯下腰去,让学生直起身来与教师民主、平等的对话。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潜力的挖掘。我做了一次实验:我利用四次作业的机会:两次采用“背批”,直接批改后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根据自己错误的题目进行订正,结果订正后的错误率达51%;为节省时间,便于批改,我针对错误率高的题做了统一讲解,之后再订正,结果订正错误率仍达到了25%;而另两次我则采用“面批”的方式,在批改过程中直接和学生做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做题思考过程后,对他错误的题目进行“加注”,然后再让学生订正,结果第一遍订正后的正确率达到83.1%。有了这样的统计结果后,我又在学生中进行了对话调查,结果大部分的同学觉得,作业“面批”的形式他们更能清楚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对题目的解决思考过程也有更明确的方向,显而易见,“面批”形式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欢。
一、丰富面批符号,保护学生自尊心
传统语文作业批改中使用的符号“√”“×”只能对做题结果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过于简单、粗暴,尤其对于一些中差生,太多的“×”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批改让他们只知道错,而不知道错在哪里,也不知从何入手订正。因此,我特意引入了多样化的符号,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信息、纠错提示,使批改符号也“多情”起来。具体做法:我准备批改谁的作业就请这位同学上来,看着我批改,对的打“√”,答题非常出色的添上“☆”,同时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让学生心里得到极大的自豪感;错的不打“×”,则在下面划上横线或在重点提示词语下面加注“.”,或用“……”提示他们遗漏了什么,鼓励学生再动脑思考;此外,我还在作业批改中,采取加盖“五角星”“小红旗”“大拇指”等印章或写简短而富有激励性和人情味的评语(如“你真棒!老师非常欣赏你”等)对学生的作业做出肯定和鼓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孩子真正的兴趣是在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取得的。的确,多样的面批符号,不但保护了学生自尊心,而且满足了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也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发挥语言魅力,激发学生上进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求,有效的激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蹲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面批”时,我从不吝啬赞赏的语言和动作,用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进行表扬,一个眼神、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为学生带去暖流,再加上“面批”时,当面听到老师的表扬,学生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即使错题较多,他们订正的积极性也相当高。这样,学生的自觉性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优秀。当我在批改过程中发现了个别学生做的特别差时,一定会放下手中的改笔,跟他单独交流,了解其出错的原因,及时发现该生学习思想动态,避免“来来回回”反复订正的现象;当发现学生有很好的解题方法,我也会与学生一起分享,鼓励他创新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甚至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挖掘学生潜藏的能力,做到个性化发展。
三、改变订正程序,树立学生自信心
学生当堂作业,我当堂批改,学生当堂订正,这样就使暂留在学生脑中的错误信息一般不超过10~20分钟,这时订正,是纠正错误判断、抹去脑子里错误信息的最理想的时间。这样的订正教学,在学生积极思维和学习情绪上所受的干扰最小,损失最微,学习积极性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寻求、吸取和牢牢占有。当批改完一名同学的作业本后,我会把作业本当场还给他,让他根据老师点拨的和批改符号提示,先自己分析错误原因,而我则继续下一位同学作业的批改,批改完下一位同学的作业后再听他叙述错误原因,然后指他思考不当之处。这样既给了学生再次探究、思考的空间,也能更清楚地了解造成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班级的提优补差工作,而且从巩固知识的记忆、思维的反复性、有效性角度去考察,通过这样的订正所获取的知识印象比一次性思维所获取的知识印象,要更深刻、更牢靠,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种订正法可谓事半而功倍。
四、强化批改策略,培养学生责任心
虽然面批耗时较多,但确实是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有效举措。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日常教学中,对于个别思维比较慢的学生,大量的订正会造成他们的反感情绪,于是在“面批”的时候,我就鼓励这些学生把自己做过的作业、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错题本”,一个错误实际就是一个盲点。这样,既便于教师发现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及时帮助学困生矫正知识层面的缺漏偏差,修正学生的错误。通过作业中反映出的各类问题,教师可以及时了解自身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案和学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症下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错题本”是学生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更是一种有效的作业批改策略,大部分学生因为怕抄错题或错题太多没面子,而小心翼翼的做作业,不再马马虎虎了,责任心明显增强,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
“新课标”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架构基石,以服务学生特别是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通过实施在课堂上当面批改作业以后,我惊奇地发现,只要教师“弯下腰去”在面批作业上多动些脑筋,学生就会尽情地倾述他们的心声,以最快的速度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年多来,班上基础较好的学生成绩稳步上升,基础较差学生的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