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双杰
提到“90后”,很多人习惯地给他们贴上了“新新人类”“非主流”等这样的标签,随着“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力量,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身上具有新特点。同时,“90后”大学生群体出现分化,呈现不同的类型,这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显著特点及其成因分析,提出了把分类指导科学地运用在大学生管理中,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90后”分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随着“90后”大学生渐渐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影响、接触的新鲜事物与思想等诸多方面原因塑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和特点,这就给高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培养好“90后”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必须解决并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本文通过对“90后”产生的背景、个性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分类指导的工作对策。
一、“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
1.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勇于接受新事物
“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90后”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很多“90后”都有一技之长,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相比于以前的大学生,知识面广。同时,对于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所以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
2.比较自我,集体观念淡薄,缺少社会责任感
“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90后”的他们疼爱有加。久而久之,养成了“90后”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他们看重自我能力和自我表现,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只依靠个人能力,不会将自己融入集体,忽视集体的力量,集体观念淡薄。许多家长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会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孩子在被满足的同时,不懂得去感激,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样。这样使他们不会有一颗去报答社会,去尽自己社会责任之心,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社会责任感。
3.有强烈的反叛心理和维权意识
“90后”大学生是在祖辈和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是想要就可以得到满足的一代,这样养成“90后”消费观念超前,物质欲望更强,作为追求独立、推崇时尚的群体,他们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衣服、手机、MP3、MP4、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等都是高档品牌。许多“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驳,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对老师、学校一些他们不能接受的做法和规章制度敢于质疑,敢于公然反对。但有时反叛意识会出现偏差,一旦在学校出现突发事件,如偶然的断网、停水、停电,有些学生便会通过网上发布信息、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够用理性的思维来思考和看待,动辄以民主、自由、权利为理由评价学校的人和事,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常识。比如,在制止学生使用违规电器时,有的学生讲为什么住在学校的老师可以用,这是不平等,觉得老师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4.追求独立个性,但是难以摆脱家庭依赖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积淀和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的信息量,“90后”大学生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接受新事物的渠道比以往几代要强,他们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更容易适应大学生活,他们追求独立的意识强烈,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独立性。“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强,往往表现在讨厌父母、老师、同学过多地管自己的事情。但由于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自己的动手能力差,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在日常生活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大。
5.心理承受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欠缺
“90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比较特殊,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挫折教育的缺失,物质条件的优越,家庭的过分娇宠,导致“90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同时,“90后”的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个人为中心,过分的要求别人,不考虑他人感受,不懂得宽容别人,不会换位思考,他们渴望结识新朋友,却不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6.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但思想多元化、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秉承了中华民族注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等优良传统。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出现了多种利益群体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各种思潮和多元文化相互冲击,并通过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播载体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倾向。由于受西方国家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90后”大学生对个人利益过分强调,出现价值观个体化倾向。
7.对网络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沟通,团队意识不强
对网络依赖性强,这是“90后”大学生的又一特点,他们从小练就了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的本领。因“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家庭,亲情友情的缺失使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和感情上的沟通,反映出这一群体的孤寂和无奈。他们看重自我能力和自我表现,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只依靠个人能力,不会将自己融入集体,忽视集体的力量,这在他们进入社会后会严重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
二、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分类指导
由于“90后”大学生比较特殊,特别是各种思潮和多元文化相互冲击,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即使他们走进学校时各方面差别可能很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两极分化的现象却难以避免。在对“90后”学生的管理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奋斗要求和管理标准,鼓励他们在不同的起点上积极进取,不断上进。在具体操作中,根据学生本身成熟度以及他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分类指导,大学生特殊群体分为以下几类:
1.学习困难群体
形成“90后”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形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主要有:
(1)缺乏主观的努力。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不努力,成绩差。
(2)受地域差异影响,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来自边远、落后地区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3)学习方法不恰当。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尽快的从高中阶段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虽然很勤奋但效果不好,学习效率低,不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
(4)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缺乏恒心和毅力。
2.家庭经济困难群体
这些群体的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来自偏远山区,家庭子女众多,有的是家里的老大,未来的顶梁柱,等等,从进入大学后,差异性就显得十分突出,那些贫困生,有的要发奋图强,表现为特别用功,勤奋,有的则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无心念书,甚至是被退学、降级。无论这些学生成绩好坏,他们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方面,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个性,不轻易向困难低头,虚荣心、自尊心极强,有的则是承受力差,处事谨慎,性格内向,以至于产生自卑敏感、焦虑、孤僻等表象,自傲的外表与自卑的心理形成明显反差。
3.违纪大学生群体
“90后”大学生追求独立的个性,其中有部分学生无视校纪校规,经常违反学校管理规范或规章制度。例如,逃课行为严重、上课经常迟到或早退、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打架斗殴等。学生的违纪行为有些是偶然性的,有些是习惯性的。学生违纪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对于学校的稳定、和谐、发展也是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于违纪大学生群体要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步人正确的发展“轨道”。
4.痴迷网络群体,沉迷于电子游戏群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90后”大学生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理帮助,而且还可以在网上得到各种资讯,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而是为了娱乐,如打网络游戏、聊天、浏览不健康网站等。在网络逐渐普及的今天,大学生玩网络游戏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他们把网络游戏作为最主要的休闲活动,有些人甚至为此放弃学业,一头扎进这个虚拟世界之中。大学生这种过度沉迷网络游戏,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而且也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大学生网瘾现象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是高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5.人际交往困难群体
据有关数据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可使个人成功率高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由人际关系决定,而平时被我们大家所看重的各种知识、技能等却仅占15%。“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部分大学生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够大胆,不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
6.心理欠健康群体
一项以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情感和学业这三个方面。
对于“90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应对策略:
1.对学习困难学生群体,我们应该始终将帮扶学习困难学生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出台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通过共同自习、集中答疑方式,学生党员与学习困难学生“一帮一”结对,督促带动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学业受到严重挫折的学生,目前,主要集中在考试挂科,英语四六级是否通过以及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是否顺利取得的事情上。但是,对于那些无心学习,又很影响他人学习的学生,我们按照学籍管理来处理,必要时可以劝退。
2.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我们应该结合学校的有关制度,实行全方位的资助,不断建立完善“奖、助、贷、勤”四项资助政策有机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首先可以通过助学贷款暂时解决他们的学费问题,让他们不至于因贫困而辍学,在校经学校多方认证确实贫困的可以提供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的机会,尽量解除他们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
3.对于违纪大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针对性,切记“一刀切”,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加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重视对受处分学生的再教育。总之,只有通过对高校学生违纪新特点的成因分析,查找其违纪根源,再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研究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减少学生违纪事件的发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4.对于沉溺于网络的学生,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社会,学生上网,或者游戏成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凡是检查宿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游戏居多。对于这类学生的管理,在年级上,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电脑进行限制,或者说制定一些用机规定,凡是在抽查中发现违规的学生,可以将电脑收回。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强网络技能培训,或者开展一些如ppt大赛、编程设计大赛、或者ps大赛、动画大赛,这种小规模的比赛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网络时间应用在正途上。
5.对于人际关系群体,管理者要注意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促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理相容。同时,对于部分不愿意沟通交流的同学要单独谈心,进行心理辅导,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鼓励学生之间沟通交流。
6.对心理健康存在隐患的学生,一方面,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心理健康存在隐患的学生,应当积极进行教育指导、心理咨询与辅导,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约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另一方面,要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疏导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看防,做到有异常,就有报告。
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高校稳定的关键因素,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基础。但是,在经济体制重大改革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变革,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出现分化,呈现出不同的类型,这就给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群体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建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每一位学生成为道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希莲.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出发,谈增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的时效性.科技信息.
[2]孔德根.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5).
[3]金一斌,黄岩.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11,(9).
[4]聂莉.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分化管理研究及对策.中国市场,2008,(9).
[5]章荣琦.论以人为本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代管理研究,2004,(12):33-35.
[6]罗宾斯.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