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中激发写作兴趣 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2013-04-29 00:44:03王洪霞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细心作文妈妈

王洪霞

引导学生加强生活体验,培养观察兴趣、乐于言语表达,是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正确诱导,促使学生细心观察,激发学生创作源泉,用恰当的评改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 表达 所思所想 创作源泉

学生升入二年级后,语文教学的重心不仅仅是字词方面训练,更多地融入了片断练习。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词汇的缺乏、生活经验的不足、谴词造句的生疏,使得他们感到写作无源,成为了“挤作”。究竟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艰难的起始阶段,让他们乐于写作,并从每一次的写作过程中获得趣味呢?关键还是积极引发他们乐于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

一、正确的诱导,引起学生写作兴趣

在学生刚刚接触写作练习时,如果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一段话,而且还要文通字顺、内容生动,这显然有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其实做到这点并不是什么难事,在刚刚开始进行写作训练时帮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告诉他们学习写话(作文)很容易,就是要学会用笔来说,平时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可以怎样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单幅或多幅画面来说一说自己看到、想到的有趣情节;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一天中看到、听到、感到最有意思的事情,并说清为什么有意思。学生们一一说过后,教师指导他们将自己所说的内容正确记录在一个专门的本上,并明确告诉他们通过手中的笔把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记录在本上的过程就是写作,本上的内容就是作文。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感到写作很容易,于是不知不觉地产生写作的兴趣。

二、愉悦的心情,促使学生细心观察

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世界,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思想的途径。在这一系列个人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会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其它能力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关注事物上。他们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念头,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细心观察,如看、听、闻、尝、摸、想……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以实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学目的。

一次我正在上课,窗外雪花纷飞,看到此情此景我感到正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写作训练的好时机。于是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操场上,引导学生体会:踩在雪地里是什么感觉?观察飘落的雪花什么样?尝一尝雪的味道,让学生在雪地里尽情的打雪仗、堆雪人。渐渐的学生沉醉在雪的世界里。接下来利用一节语文课,让学生写有关“雪”的作文,这次写作练习收到的效果出人意料,学生文思泉涌,不仅写下了所看所尝所玩,也写下了所感所想。有的学生写道:调皮的雪花落到我的脸蛋上,我刚想用手捂住它,谁知它已逃跑了;有的学生写道:看到枯黄的草坪盖上了这层厚厚的洁白的雪绒被,我想小草一定在暖和的睡大觉吧,当小草醒来后,它一定会换上漂亮的绿衣服。这无疑是学生们的愉快心情促使他们产生兴趣,进行细致观察的结果。

三、积极的实践,激发学生创作源泉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教会学生细心的观察,更需要教师在生活中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进行生活实践,产生创作源泉,并且反过来再次促进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真情,激发表达的欲望。

在学习了课文《三个儿子》后,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我给学生布置了为父母“洗脚”的作业。要求学生晚上回家给父母洗脚,并将自己的体会与感受以作文的方式写下来。“洗脚”的过程虽然短暂,但是如何帮爸爸或妈妈洗脚,如何打肥皂,洗脚中的乐趣与感动便成了学生作文中精彩的片断。谢玉茜的作文中写道:“为了洗得更干净些,我又给妈妈的脚上打了些肥皂。好滑呀!还没搓两下,妈妈就痒的咯咯的笑起来……一不留神,妈妈脚上的肥皂泡调皮的跑到了我的鼻尖上,我也被逗乐了,而妈妈笑的更是眼泪都流出来了。”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有了写作的生活来源,学生消除了写作文时的畏惧心理,产生了急于倾诉纸上的愿望,自然文如泉涌。在作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的真情实感,许赛的作文中写着:“爸爸的脚上有了‘皱纹,我知道这是为了我和妈妈累出来的。”王凯月的作文中写着:“以前妈妈都是这样给我洗脚,多辛苦呀!今天为妈妈洗了一次脚,我感到好高兴。以后,我要常常给妈妈洗脚。”有了生活实践,学生有事可写、有情抒发。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见闻、感受、想象”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产生创作的源泉,写所见所闻、抒所感所想。

四、恰当的评改,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为了实现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作文练习中积累写作经验,逐渐自己悟出作窍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精心批注,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修改”的方法。

正如支玉恒老师所提倡的那样:“精心批注”的‘精,是对内容、语句的批改精确、到位、强调重点。这里讲的重点应该包括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批改时要有针对性,避免类似“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描写欠生动”等一系列让学生难以把握的空洞评语,更不能因为要鼓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就夸大其词,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味地强调其优点。由此可见,适当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

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因学生的不同水平而有所差异: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进行引导式的评改,相反对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应进行指导式的评改。就拿学生作文中出现不必要的句子来说吧,评改的结果都是将句子划掉,但给与的评价却可以不同: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采取标出句子后再打个问号的做法,对程度较低的学生却在旁边相应的空白处注明“与上文内容重复需划掉”。这样区别对待的结果是好的学生在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时要反复琢磨本上不同标记的用意,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改正;较差的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可以直接了解教师对作文的意见,并引起自己的注意和顿悟。

一般说来,教师除了利用一些横线、箭头等符号来提示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外,还应做到坚持将每一位学生文中的闪光点都用曲线标出。虽然有的学生可能文章内容、描写不如他人的精彩,但與他自己的文章相比的确是比较突出。教师将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标出,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中看到进步与成功,这也是在激发学生再一次创作的欲望。在文末批示的评语也可以采取优缺点分开写的方法进行,如优点是什么,缺点有哪几条。最后让学生将文末的评语和前面的精批结合起来反复琢磨、加深理解并再次修改作文,形成“写作——评改——修改——评改”的良性循环。这样,学生们在教师针对不同人提出的每一次螺旋上升的要求下,经过反复几次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摸索写作窍门,积累写作经验。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多进行相互交流,典型问题的作文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评改,让学生们在听评他人作文的同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为今后比较容易地写出好文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山东教育.山东教育社,2005,7.

猜你喜欢
细心作文妈妈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2)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4)
细心的外公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37°女人(2016年8期)2016-08-11 12: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