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保证充填投料井贯通测量工程的精度

2013-04-29 23:10王抗胡乃凤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7期

王抗 胡乃凤

摘要:阐述了大型两井之间贯通工程的施测方案,从整个作业过程及最终成果看,该项目设计方案可行,完全能够满足大型贯通的需要,也为以后的类似贯通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投料井;联系测量;陀螺定向;贯通精度

1 充填投料井贯通工程概述

皖北煤电恒源股份五沟煤矿根据需要,为了提高煤矿资源储量的回收,对东翼采区回采上限的煤炭进行充填开采。设计从地面做一个投料井,为了确保投料井顺利贯通,测量人员需要对投料井做贯通设计。投料井为垂直井筒,该工程2010年末开工,2011年7月顺利竣工。该工程属于副井和投料井间的大型两井贯通工程,贯通精度要求高,为了减少地面测量误差,以两个近井点为起始边,用GPS控制测量。为了确保井上下测量数据的统一,通过副井进行联系测量,确保井上下的坐标系统一致,确保贯通精度能达到设计要求。本次贯通工程的高程控制也是在副井联系测量时,从副井将地面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传递至井下,也确保井上下高程控制的统一性。但是投料井的垂直水平面,由于受孔径的限制,不能直接在投料井中作联系测量,所以投料井在施工中有施工误差,根据设计投料井的施工误差不得大于高度的1/1000,最终的测斜误差也不得超过此标准。

2 具体贯通实际施测方案

2.1 地面D级GPS控制点情况

利用五沟煤矿提供控制点“生产楼”、“1#宿舍楼”为起算点,采用标称精度为3mm+1ppm南方S82双频GPS接收机进行观测。施测了“生产楼”、“1#宿舍楼”,并联测到国家Ⅲ等点。同时考虑到我矿以前的地面和井下数据都是以此边作为起始依据,为了减少误差,尽量以两点作为起始依据,测后以独立基线向量观测值组成GPS网进行平差处理。在各站平差的基础上,计算各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空间三维坐标。将各点的WGS-84坐标系转换为北京54坐标系,经检测各点相对位置关系良好,检测结果完全符合规程要求,可以作为本工程起算数据,施测方案遵循相关规范。

2.2 地面三等水准检测

水准检测自“副W1”、“主E1”施测符合水准路线至原野外水准控制点“N1”,“E1”。施测方案严格遵循测量规程的规定。往返实测两次,结果与原有成果相比较变化很小。因此可以将“副W1”“主E1”作为水准路线的起算点,测量的野外水准控制点“N1”,“E1”最终值作为地面投料井高程标定的水准依据。

2.3 联系测量坐标传递

坐标传递通过罐笼底部的矩形方口,往井筒内下放钢丝、钢尺进行坐标、高程传递。井下铺设厚度50mm的大板,用于放置稳定重铊的大水桶,当重铊挂好后,检查了重铊没有与桶壁、桶底接触,并下放了3个信号圈检查钢丝没有抗线,这时才进行了联系测量。

地面采用了GTS-332型全站仪,按一级导线要求测角,采取全站仪测距配以小钢尺量边。井下采用了GTS-335型全站仪,首先对钢丝进行摆动观测,摆动观测5个逆转点,计算出中值即为角度观测点,角度观测按7″导线要求施测三测回,测回最大互差8″(限差12″),量边时将棱镜放置在钢丝后,采用全站仪测距,再用小钢尺量取砧板至钢丝距离。

第一次观测完后,移动了钢丝大约30mm,重复以上工作,进行了第二测回。两次联系测量中,两测回互差4mm(规程要求不大于±20mm)。

2.4 井下陀螺定向

使用瑞士GAK-1型15″级陀螺经纬仪,采用中天法2(测前地面仪器常数测回数)- 2(井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测回数)- 2(测后地面仪器常数测回数)的操作程序进行。地面以“生产楼-1#宿舍楼”为起算边,测取地面仪器常数,再测得副井下“JK4-JK5”定向边坐标方位角。井上下都由同一观测者进行观测。

同一定向边两测回陀螺方位角的最大互差12″(限差40″),测前测后仪器常数最大互差13″(限差40″)。测量成果如表1:

2.5 井下高程传递

采用100m比长钢尺连接成的1100m 长钢尺,从地面高程基点副近“W1”“主E1”分别传递至井下高程基点,钢尺下挂比长时的拉力重量15Kg重铊,钢尺固定好后,井上下均采用S3自动安平水准仪同时观测,两次仪器高,观测两测回,两测回最大互差2mm(限差4mm)。移动钢尺重复以上工作,进行第二测回。高程传递两次得到井下JK4点高程互差为4mm,JK5点高程互差为3mm(远小于限差L/8000=400/8000=50mm)。内业计算时加了比长、温度及自重等改正数。

2.6 井下导线测量

井下7″导线测量,采用徕卡TC1202型全站仪(测角:2″,测距:2+2ppm)四架法观测,导线边长及高差采用正倒镜、往返观测。井下导线测角中误差不大于7″,复测支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达1/9000,施测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

2.7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采用在测井下7″导线时一并测设的三角高程成果。三角高程测量中只量取了仪器高(本工程采用四架法观测,所用全站仪仪器高与棱镜高等高),相邻两点往返测高差均小于规程规定,施测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

3 贯通测量设计实施和精度评定

3.1 设计实施情况

根据设计要求,测量人员首先对地面的控制点检核,然后进行GPS控制点测量,按照设计的投料井的坐标标出地面位置。然后进行副井的联系测量,包括坐标、高程传递以及井下陀螺边定向,在进行井下巷道的7"级导线控制,使井上下的位置控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精度的评定

依照设计和允许限差,本次测量方案要求贯通工程在水平重要方向上的误差不超过0.4m,高程误差不超过0.3m,投料井设计井中心坐标为(3713942.672,39467465.929),实测贯通后井中心位置坐标为(3713943.149,39467466.019)。根据贯通设计书设计方案,测量控制在重要方向上的最终误差不超过±0.276m。

实测最终点位误差fX=477mm ,fY=90mm

点位总误差为f=±485mm(包括测量误差和测斜误差)

点位误差在水平重要方向上X′的误差为+378mm,符合限差规定。按照设计施工队伍施工时,井上下平面中心位置不得超过高度的1/1000m,即误差不超过0.3m。施工完成后,经测斜测量出在贯通重要方向上的误差为+265mm,实际测量控制误差即为+123mm,井下路线长度为3410m,最后在重要方向上相对误差:

f/L=1/12800<1/6000(符合测量规程限差规定)

高程最终误差为85mm,也小于设计要求的0.3m。通过对贯通后的投料井的实测位置精度评定,贯通设计和误差预计能够完全满足生产需要,基本方案和测量方法等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最终的实际误差在贯通误差预计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原能源部颁布的现行《煤矿测量规程》1989年版.

[2]《中短程测量规范》GB16818-97.

作者简介:王抗(1985-),男,安徽濉溪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测量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