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夸平 詹莜国 潘悦等
摘要:将单一释放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以及两者结合释放防治烟蚜(Myzus persicae)与化学药剂和空白对照进行防治效果的调查比较。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结合释放防治烟蚜效果好于单一释放防效,其后期防效好于化学药剂防治烟田。第一次处理后25 d,综合防效达75.14%,第二次处理后35 d,防效为75.01%。
关键词: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烟蚜(Myzus persicae);综合防治;评价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7-1567-04
烟蚜(Myzus persicae)是中国烟草生产中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烟蚜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这样不仅会杀死、杀伤田间大量天敌,而且还易造成烟叶中残留农药,严重影响烟叶品质。生物防治作为烟草病虫害防治中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减少烟田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烟叶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烟蚜天敌主要包括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草蛉(Chrysopa perla)和食蚜蝇(Scaeve pyrastri)等[1]。已有较多关于烟蚜茧蜂的规模繁殖技术和大田推广应用等研究报道[2-7]。异色瓢虫作为一种捕食范围较广的优势天敌,不少学者对其繁殖、冷藏和释放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8-19]。目前,生物天敌防治害虫的研究报道主要是使用单一的天敌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受人为因素、自然环境等影响较大,效果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本研究将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二者结合释放防治烟蚜,希望通过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的有效组装,更好地控制烟蚜种群数量的增长,为烟草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烤烟品种:K326。烤烟种植农事操作按当地常规管理方式进行。烟蚜茧蜂:由云南省昆明市天生关烟蚜茧蜂繁育基地提供。异色瓢虫:由吉林农业大学提供。3%啶虫脒乳油(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1.2 方法
1.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试验于2012年5月至8月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天生关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进行。试验设释放烟蚜茧蜂烟田(处理Ⅰ)、释放异色瓢虫烟田(处理Ⅱ)、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综合释放烟田(处理Ⅲ)、常规化学药剂烟田(处理Ⅳ)及空白对照烟田(处理Ⅴ)5个处理。各处理试验区面积为6.7 hm2。各区间隔50 m以上,防止发生混飞现象。
1.2.2 试验方法 释放烟蚜茧蜂烟田:①释放时间:6月5日进行第一次烟蚜茧蜂的释放;7月5日进行第二次放蜂。②释放数量:每次释放烟蚜茧蜂成蜂约1.50头/m2。③释放方法:在试验烟田上风口将容蜂袋打开后慢慢移动,使烟蚜茧蜂自然飞入试验烟田。
释放异色瓢虫烟田[13]:①释放时间:与处理Ⅰ释放时间一致。②释放数量:每次释放成虫约0.60头/m2。③释放方法:每667 m2均匀选取5~10个点,将盛有瓢虫的纸盒用细线固定在选点处的烟株中部。
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综合释放烟田:①释放时间:与处理Ⅰ释放时间一致。②释放数量:烟蚜茧蜂成蜂约0.75头/m2,异色瓢虫成虫约0.30头/m2。③释放方法:与单一使用试验烟田的方法相同。
常规化学施药烟田:①施药时间:6月5日进行第一次施药,7月5日进行第二次施药。②施药方法:用3%啶虫脒乳油稀释2 500倍后喷雾防治。
空白对照烟田:不释放烟蚜茧蜂、异色瓢虫以及不施用化学农药。
1.2.3 田间调查 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取样调查10株,共50株。天敌释放前1 d,以株为单位调查各处理区和对照区烟株每个叶片上的烟蚜、僵蚜以及烟蚜茧蜂成蜂数量。之后每5 d 调查1次,直至田间烟叶采烤为止,计算烟蚜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烟田烟蚜发生情况调查结果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试验烟田的烟蚜发生高峰期集中在6月下旬。6月中上旬,空白对照烟田和利用生物天敌防治烟蚜各处理烟田的烟蚜数量都呈上升趋势,而常规化学药剂烟田的烟蚜数量在施药后20 d内都保持较低水平,说明利用生物天敌防治烟蚜的效果在短期内不及化学农药防治效果。施药后第20天,化学农药防治烟田的烟蚜数量增长较快,7月5日,数量达341头/百株。第二次施药后,烟蚜数量下降较快,至7月15日烟蚜数量降至18头/百株。空白对照烟田的蚜量增长较快,7月25日蚜量达371头/百株。随着烟叶的成熟采收,各处理烟田烟蚜数量逐渐降低。
2.2 各处理烟田烟蚜茧蜂成蜂和僵蚜调查结果
各处理烟田的僵蚜和烟蚜茧蜂成蜂数量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释放烟蚜茧蜂烟田的僵蚜和烟蚜茧蜂数量高于其他处理,第一次放蜂后25 d,僵蚜数量达到45头/百株。第二次放蜂后15 d,僵蚜数量达到49头/百株。由于空白对照烟田的蚜虫数量多,繁殖快,自然界的烟蚜茧蜂寻找并寄生烟蚜的几率相应地增加,所以空白对照烟田僵蚜的数量高于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综合防治烟田。7月25日,空白对照烟田僵蚜数量达24头/百株。释放异色瓢虫烟田的僵蚜数量一直都较少,主要是因为僵蚜数量主要与烟蚜茧蜂和蚜虫的数量有关,释放异色瓢虫后,蚜虫数量增长较慢,自然界的烟蚜茧蜂寻找蚜虫难度较大,导致僵蚜数量较少。同时,从各处理可以看出,烟蚜茧蜂的发生高峰一般比僵蚜的高峰期滞后5~10 d左右。
2.3 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从表2中可以看出,常规药剂防治烟蚜的前期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后第10天,防效达91.18%。利用生物天敌防治烟蚜的前期防效都不太理想,释放烟蚜茧蜂烟田防效为46.64%,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综合防治烟田防效为47.75%。释放异色瓢虫烟田防效最低,为42.30%。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防治烟田的防效逐渐增加,而常规药剂烟田后期防效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从第25天的调查数据来看,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综合防治烟蚜的效果最好,6月30日,其虫口减退率为-9.68%,防效达75.14%。空白对照烟田烟蚜数量增加最快,虫口减退率达-730.43%。结果表明,将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进行组装使用,可以很好地控制烟蚜种群数量的增长。
由表3可以看出,第二次处理5 d后常规药剂防治烟田的防效最好,为87.17%,释放烟蚜茧蜂烟田、释放异色瓢虫烟田以及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综合防治烟田的防效分别为17.00%、55.27%、53.65%。8月10日,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综合防治烟田防效最好,为75.01%,其次为释放异色瓢虫烟田和常规药剂防治烟田。
从两次放蜂后期防治效果来看,生物天敌防治与常规化学药剂防治对烟蚜的控制作用基本接近。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出,常规药剂对烟蚜的前期控制作用较为明显,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综合防治烟田的烟蚜数量下降速度次之,其次为异色瓢虫烟田和烟蚜茧蜂烟田,至7月25日,对照烟田烟蚜数量呈上升趋势。7月下旬,烟蚜开始向其他作物转移,各处理烟田的烟蚜数量都呈现减少趋势。
3 小结与讨论
对烟蚜茧蜂与异色瓢虫综合防治烟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对烟蚜的前期控制作用不如常规化学药剂,但经过两次释放后,控制作用逐渐增强,烟蚜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防效好于使用化学农药和单一生物天敌的防治效果。同时,利用生物天敌防治烟蚜试验烟田的田间僵蚜和成蜂数量较多,说明利用不同生物天敌对烟蚜进行防治,不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能对田间生物天敌起到保护作用。
利用生物天敌对烟草虫害进行防治,短期防治效果都不太理想,研究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20],这是限制生物防治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不同生物天敌和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集成组装,结合有效的预测预报体系,选择防治烟草害虫的最佳时间和方式,提高其对烟草害虫的预防和短期防效,还有待深入系统的研究。
目前,生物防治或其他害虫防治措施的评价基本是参照化学防治建立的,主要是强调其对害虫短期的控制效果。而生物防治注重的是自然控制,受环境、气候、生物自身等因素影响较大,其防治效果往往在短期内不能显现,如有的天敌虽然当时表现的寄生率或致死率很低,但是由于天敌种群的共同作用以及天敌的迅速繁殖和竞争,却有可能将害虫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压低至种群密度下降的水平。因此,为保证生物防治的有效推广,需要研究建立一套适合生物防治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朝阳,曾 强,陈乾锦,等.福建省烟田烟蚜的天敌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S1):81-84.
[2] 黄继梅,邓建华,龚道新,等.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散放次数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437-441.
[3] 李学荣,忻亦芬,张明伟,等.烟蚜茧蜂控制工厂化蔬菜桃蚜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4):262-265.
[4] 侯茂林,王福莲,万方浩.栽培措施对烟田前期烟蚜和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4,41(6):563-565.
[5] 吴兴富.烟蚜茧蜂繁殖利用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06-308.
[6] 吴兴富,李天飞,魏佳宁,等.温度对烟蚜茧蜂发育、生殖的影响[J].动物学研究,2000,21(3):192-198.
[7] 王树会,魏佳宁.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和释放技术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S1):377-382.
[8] 江永成,朱培尧.异色瓢虫研究综述[J].江西植保,1993,16(1):30-34.
[9] 陈钦华,冯 文,黄荣雁.异色瓢虫生活史及种群数量影响因子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2):37-39.
[10] 巫厚长,程遐年,邹运鼎.不同烟草品种上节肢动物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4):452-456.
[11] 张永强,沈 平,常承秀,等.临夏地区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观察[J].甘肃林业科技,2010,35(1):71-73.
[12] 袁荣才,于 明,文贵柱.应用异色瓢虫防治蚜虫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4(1):30-32.
[13] 江兆春.人工释放天敌防治烟田害虫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2):74-76.
[14] 邓建华,谭仲夏,单琼丽,等.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密度干扰效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5):433-435.
[15] SEKO T, MIURA K.Functional response of the lady beetle Harmonia axyridis(Pallas)(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on the aphid Myzus persicae(Sulzer)(Homoptera:Aphididae)[J].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2008,43(3):341-345.
[16] 任广伟,申万鹏,马剑光.异色瓢虫对烟蚜捕食作用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1998(4):15-17.
[17] 刘 震,徐洪富,孔繁华,等.异色瓢虫成虫最适冷藏条件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6):64-67.
[18] 马 菲,杨瑞生,高德三.果园蚜虫的发生及应用异色瓢虫控蚜[J].辽宁农业科学,2005(2):37-39.
[19] 孙兴全,何继龙.利用异色瓢虫幼虫防治草莓上蚜虫的初步试验[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4,12(1):77-78.
[20] 吴兴富,赵立恒,魏佳宁,等.烟田烟蚜茧蜂的活动规律及其对烟蚜的防治效果[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4):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