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菊香 王宝亮 王海兰等
摘要:花生田分别采用免耕清理秸秆、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休耕田、翻耕清理秸秆五种耕作方式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数量最多,为每平方米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11.4头,以休耕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虽然各不同处理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不相同,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经济效益最优。
关键词:花生田;耕作方式;免耕;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产量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7-1565-02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而言的一种新型土壤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保护土地,减少耕作次数,实行免耕播种、化学除草等[1-4]。近几年来,随着大型机械的推广普及,中国大面积实施农业耕作制度改革,其中以保护性耕作作为主要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5,6]。花生免耕栽培是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到在一定年限内免除一切耕作,不进行任何方式的田间翻耕直至收获,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重要内容[7]。但是由于实行少耕、免耕的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大型机械的推广普及,小麦高留茬和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为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滋生场所[8]。另外,这些未经腐熟的秸秆都是蛴螬良好的饲料,十分利于蛴螬的繁殖与生长,易引起蛴螬的大暴发。在中国危害花生的蛴螬有50多种,是危害花生最主要害虫之一[9-11]。本试验主要研究花生田免耕对蛴螬数量及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对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地选择在山东省胶南市试验农场内,该地区土壤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肥力基本一致,前茬为小麦,收获留茬高度为20 cm,小麦收获后立即进行花生播种,不施任何肥料和杀虫剂。花生品种为花育20号,播期在6月15日,花生行距40.0 cm,株距16.7 cm。于10月6日收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a.免耕清理秸秆;b.免耕秸秆还田;c.翻耕秸秆还田;d.休耕田(前茬玉米,秸秆清理);e.翻耕清理秸秆(对照)。每个处理区面积为600 m2,重复3次。
1.3 调查分析方法
在花生收获前,每个处理采用“Z”字型取样法进行调查,每点样方面积为1 m2,除调查花生植株外,挖土深30 cm调查虫口数量,并将植株带回室内考种。计算产量。
挽回产量=处理区产量-对照区产量
经济效益=单价×挽回产量-用工费(花生价格为4.0 元/kg,翻耕田用工费为每公顷500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田蛴螬数量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下,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有所不同。由图1可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多,每平方米达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蛴螬为11.4头,严重危害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免耕田小麦留茬高度为20 cm,为蛴螬成虫提供较好的栖息场所和充足的饲料,特别是免耕秸秆还田处理,故免耕处理区的蛴螬数量较多;翻耕处理的田块蛴螬数量有一定减少;以休耕田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由于休耕田的前茬为玉米,秸秆被清理后,冬季未种任何作物,缺乏较好的栖息场所是蛴螬较少的主要原因。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差异不明显。
2.2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主茎高为51.33 cm,免耕清理秸秆处理为43.23 cm,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休耕田处理为32.87 cm,显著低于免耕秸秆还田、免耕清理秸秆和翻耕清理秸秆处理,与翻耕秸秆还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侧枝长为51.10 cm,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休耕田侧枝为34.12 cm,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休耕田处理的分枝数、主茎叶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他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由于前茬小麦秸秆高20 cm,造成遮阴,引起花生苗期徒长,第一、二茎节特别长。休耕田未经过小麦播种季,土壤肥力较高,能够满足花生生长需要。
2.3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产量最高,为每公顷3 794.26 kg,其次为翻耕秸秆还田处理,两处理产量均极显著高于翻耕清理秸秆处理(对照),清理秸秆虽然能够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但也使得花生生长过程中缺少了来自腐烂秸秆提供的营养,故产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翻耕处理花生田蛴螬数量有所减少,但由于用于翻耕耕地的费用每公顷达500元,因此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为1 388.64元/hm2,其次为免耕清理秸秆处理,为939.76元/hm2,翻耕秸秆还田处理为225.88元/hm2。由于休耕田产量最低,经济效益也最差。所以,应在考虑直接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耕作实施方案。
3 小结与讨论
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处理的蛴螬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免耕处理为蛴螬的生存提供了有利场所,尤其是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给蛴螬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使得每平方米蛴螬数量均超过10头,严重危害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翻耕田和休耕田处理的蛴螬数量相对较少,需要结合预测预报进行防治。
以翻耕清理秸秆处理作对照,由于免耕节省了耕地费用,并且麦茬和腐烂秸秆为花生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经济效益以免耕田为最好,免耕秸秆还田和免耕清理秸秆处理分别比对照每公顷增收1 388.64元和939.76元。
以上结果表明,免耕能够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但其蛴螬发生量相对增加,应注意及时防治。
参考文献:
[1] KUMAR K,GOH K M. Crop residu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effects on soil quality, soil nitrogen dynamics, crop yield, and nitrogen recovery[J]. Advances in Agronomy,2000,68:197-319.
[2] 范秀莲,曲英杰.秸秆还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2(2):172.
[3] 韩永俊,尹大庆,赵艳忠.秸秆还田的研究现状[J].农机化研究,2003(2):39-40.
[4] 臧冬初,史树森,罗家传,等.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蛴螬发生与危害的影响[J].大豆科技,2010(5):18-20.
[5] 江晓东,李增嘉,侯连涛,等.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7):20-24.
[6] 王 芸,韩 宾,史忠强,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4):120-142.
[7] 谢宏峰,迟玉成,许曼琳,等.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及其在花生生产中的应用前景[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0):4109-4111.
[8] 王利霞,刘顺通,王淑枝.少免耕条件下蛴螬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87.
[9] 徐秀娟,鄢洪海,迟玉成,等.中国花生病虫草鼠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03-235.
[10] 韩惠芳,宁堂原,田慎重,等.保护性耕作下秋播期地下害虫的群落分布特点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6):58-60.
[11] 陈 凯,谢宏峰,许曼琳,等. 60%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1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