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靖雅
她是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师,她是服装院校教授,她是中国高级女装设计权威,她是2013非凡时尚人物,无论置身何种角色,她都恪尽职守地诠释其价值释放其意义。她是李克瑜,一朵绽放在荒芜设计时代的戈壁花。
伏笔以现,蕾未开
李克瑜,从一个还不知立裁、中国元素为何的年代,开始接触服装设计。五十九年的设计时光,成千上百件掷地有声的服装作品,造就了今天的她——中国首屈一指的服装设计大师。但是没有看过她过往经历,与她畅谈设计的人又怎会知道这位84岁的老学者是如何练就一身功夫的?
不会唱歌,却擅长跳舞;不识五线,却熟弹钢琴,在音乐世家熏陶的她,却走上了绘画生涯。在那些没有IPHONE,WIFI的年代,她亲受叶浅予、吴冠中、罗工柳等更老一辈大师的指导,得益匪浅。在1954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被挑选到北京舞蹈学院,授任美术教师一职。每周四小时的工作时间,让她拥有充裕的时间延续绘画梦想。而芭蕾舞、民族舞等专业舞姿也一跳成为她速写本上的常客。两年的悠闲生活转瞬即逝,本以为工作就会一直如此的她,万万没有想到早有伏笔的事态变化让她走上了一条从未想过的旅途。
朝花夕拾
从1955年的《拔萝卜》到1958年的《天鹅湖》、1959年的《海盗》以及《鱼美人》,李克瑜的服装设计生涯就此一发不可收拾。“五十年代的院校教学水平无法像现在这样讲究。不管你学没学过,校方认为美术老师应该是万能选手,美术字、节目服装都由美术老师张罗。”就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李克瑜在对舞蹈服装设计毫无认知的情况下创作了处女作《拔萝卜》。
此后,她又相继创作出《东郭先生》、《春江花月夜》两部舞剧服装,而三年时光也悄悄流逝于指间。直至1958年,院校特请苏联专家排演《天鹅湖》,李克瑜再次邂逅服装设计。“其实,最初《天鹅湖》舞剧服装设计是邀请叶浅予等大师们同去创作,但是不知缘由,大师们拒绝了。对于设计、裁剪、色彩什么都不懂的我就被校长赶鸭子上架,独挑大梁。虽然中途挨了许多骂、受了很多苦,但总算是做出来了。”现在回首看来,《天鹅湖》赋予李克瑜的不仅仅是一台舞剧服装设计那么简单。忆当年,“一个刚毕业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跑去和一位常与功勋舞美设计合作的苏联专家谈服装设计。现在想想都觉得很是胆大呀!苏联专家古雪夫在看完创作手稿后,把我一顿臭骂。迄今我仍深深记得他所说的话语,‘这不是最近苏联音乐剧院正在演出的《天鹅湖》舞剧服装么,你怎么能用它的,你不觉得丢人我还替你害臊,这是抄袭!此时,我才醒悟,不能抄人家的,要自己创作、创新。”明白这个道理后的李克瑜一头扎进了图书馆,拉开服装、音乐的卷轴,找寻灵感,真正创作。用李克瑜自己的话说是“总算是慢慢的入门了。”而她的老伴却真实生动地对此点评说道:“《天鹅湖》是你哭出来的。”与李老师谈及至此,我们都哈哈一笑。也许今天我们说起这个事情觉得挺有意思,但我想对于那时的李老师应该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
有一就有二,1959年稍有经验的她再次担任芭蕾舞剧《海盗》的服装设计,剧中士兵宽大的羽毛帽装设计让李克瑜得到赞扬的同时,收获更多舞剧舞蹈服装设计的知识——服装、帽子、配饰都是占据舞台空间的重要因素。同年,芭蕾舞剧《鱼美人》也向她抛出了橄榄枝,相比《天鹅湖》、《海盗》而言,《鱼美人》让她退却青涩,更加具有自身对于舞剧、服装的认知和思维。她说:“《鱼美人》是一部中国文化背景的芭蕾舞剧,我个人更希望将中国古代、民间的服饰元素与西方的芭蕾舞剧相融合。当时就在《鱼美人》之珊瑚舞头饰上运用了中国凤冠元素。”而制作水平受到经济条件的诸多制约,李克瑜以及舞剧舞美创作团队便巧用铁丝浇红蜡,配上金属罐头裁剪而来的亮片,达到惊艳的舞台效果,以致国内许多舞蹈剧团都将这一节目上演。
失败成就成功,挫折成就人生,工作历练能力。就是《天鹅湖》、《海盗》、《鱼美人》这样三部舞剧,将从未系统学习过服装设计的李克瑜培养成一代服装设计大师。
然而最让李克瑜满意的是自己始终在坚持,没有轻言放弃。“起初对于服装都不懂,更谈不上喜爱。那时唯有绘画舞蹈速写是由衷地爱着。”舞蹈者的一个眼神,一个状态,一个瞬间都被她精心的刻画下来。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她对于那时的记忆有两件事情印象深刻,一是家住地安门,剧团在太平街,染坊在交道口,每天骑着捆绑了大堆布料的自行车路过长安街买上一根冰棍,一手扶把,一手吃冰的车上生活。还有就是冬天冷雾蒙蒙,夏季热气腾腾的遭罪染坊。最后,她说还好坚持下来了。熟知的绘画没有远离她,更成为她表达自己方式的一种。而与服装设计也在足够长的时间中磨合成为一个严丝合缝的齿轮。
花落果结,遗香在
也许是我们的惯有思维模式,但凡成就非凡的女性,都应是霸气十足,傲骨铮铮的女强人,言外之意就像男人一样存在的女人。然而李克瑜用慢条斯理的话语,柔而坚韧的力量塑造着另外一种成功形象。当我们谈及2013非凡时尚人物奖时,她并没有像聊设计一样侃侃而谈,而是以一种淡如纯水的心态说:“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获得这样一个奖项。当然很高兴,这是对我的肯定也是鞭策。我希望在我还能做点事情的时候把中国元素更好更大的发扬、传承下去,以及让新一代年轻人对中国元素有全新的认识。”
一路走来她用服装记录爱,释放爱又收纳爱。在这个过程中,她依靠平时生活的积累,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将记忆铭记于心,把心意融入创作,带着一丝不苟的心态通过不可预知的舞台走向非凡生活。
时尚北京对话李克瑜
时尚北京:听闻您曾经与美国休斯顿芭蕾舞团编导合作过,请问您与他共同合创过哪些佳绩?
李克瑜:1981年,我作为中美文化交流中心访问学者邂逅了休斯顿芭蕾舞团的编导本·斯蒂文森。从1982年的芭蕾舞剧《梦竹》(郑板桥)到1991年的芭蕾舞剧《小仙女》,再到2002年的芭蕾舞剧《泪泉》,我与他共合作过三次,每次中间都刚好间隔10年时间。
时尚北京:您觉得舞台服装设计与时装设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李克瑜:前者相比后者设计更加夸张。舞台服装设计要以剧情为主,符合角色。
时尚北京:闲暇时,您都喜欢做些什么呢?
李克瑜:平时既喜欢看看书报、电视新闻,又喜欢和学生、年轻老师在一起探讨服装设计。比如2012年我们共同创作的“撷蓝唱婉”蓝印花布时装,以及2013将要联袂打造的以“敦煌”为主题的系列时装。总而言之,就是生活十分幸福。
时尚北京:对于年轻的设计师您有什么话想说?
李克瑜:国内外优秀设计师的作品可以借鉴、学习,但不要抄袭别人,要发挥你的想象,创新才有更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