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2013-04-29 15:57:37李红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顶层培养目标校本

李红莲

当我们真正进入课改的时候,才发现曾经对课改的认识是如此肤浅,以致陷入到认识误区中。我们曾认为:国家课程是国家的事,都给我们设计好了,不用操心;地方课程是教委、进修学校的事,有书,按课时上就成了;学校只有几节校本课程,把原来的课外小组改改名或者找老师编几本书就成了;以学生为本就是在课堂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有了三种学习方式,就等于推进课程改革了;课堂领导力等于课程领导力;学生在校就那么点时间,上什么课都有规定,弄那些课程就这么多教师,根本不能落实,纯粹是做给别人看的。

随着我校课程规划的制定、完善与实施,我开始重新认识和思考课程与学校、课程与学生、课程与特色、课程与校长等关系,开始重新学习新课程的理论背景包括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人本主义等内容,由此,产生了以下感悟,与大家分享。

课程的顶层设计关键在“通”。作为校长,我经常被要求回答这样的问题: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什么,这些都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在进行我校的顶层设计的时候,我问的最多的是:为什么?接下来是什么?在不断地追问、思考、碰撞中,我清楚地认识到,培养目标是目标体系的核心,而课程是所有目标的支撑,办学理念是贯穿所有的中轴线。当我弄清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时候,我感觉找到了学校课程规划的起点,课程才是学校管理的“牛鼻子”。

课程实施的关键在“合”。我校2012年7月完成的课程结构图是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很难落到实处,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更无从下手。于是,我们打破原有的结构,将所有的课程按照学校“4+2”的培养目标重新梳理成六大类,即传统文化课程、学科基础课程、身心健康课程、开放视野课程、体育特长课程和艺术特长课程。这样不仅强化了课程与目标的一致性,而且强化了每位教师以国家课程的某一学科为主,自觉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意识。例如,数学教师要传承数学文化、指导学生数学实践等,这些都要力争在数学课中完成。这就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三级课程的整合性实施。

课程实施过程的另一个“合”,是学科间以及课内外的整合。如综合实践中的“七巧板”一课,我们采取了1节综合+1节美术的方式,上成1节大课,成为了典型的美术学科实践活动。如今,我们的七巧板区成为了学生课余实践的场所。类似这样的课,学校开发得较少,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多种教材的内容。同样,我们还把地方课程融入校园,开发校本读物结合大课堂整合实施。

课程实施的第三个“合”是教师课程与家长课程围绕学生课程的整合。我们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依据,全面梳理了教师和家长在校生活。教师的文化课程包括精神生活课程、专业生活课程、情感生活课程,家长的文化课程包括常规课程、提高课程、志愿服务课程等三大类。学生的发展需求已成为学校一切生活的“聚合器”。

课程的发展关键在“建”。目前为止,我校的课程结构图已经经过三次大的调整,这个过程是团队课程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挖掘课程资源、解决课程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优化学生生活的过程。

在课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文化重建,是将学校内的一切物质和行为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再造工程,是学校的所有制度都围绕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行重建的过程,也是校长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自我革命的过程。

编辑 吴君

猜你喜欢
顶层培养目标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8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国博物馆(2019年3期)2019-12-07 05:42:54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顶层设计
加快顶层设计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2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3: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