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志凯 曹克亮
【摘 要】如果把尼采的哲学当做一种信仰,毫无疑问希特勒就是他最虔诚的信徒和最聪明的传教者。早在1933年纳粹主义权威思想家罗森堡把他的思想正式列入德国纳粹主义先祖之列,因此有人指出,尼采才是真正的纳粹法西斯思想的鼻祖。但是这种观点缺乏具体分析,存在着简单化和片面性,过分的强调了二者的等同性,而忽视了二者的差异。
【关键词】尼采思想 希特勒 纳粹主义
希特勒,纳粹党的元首,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总理。他鼓吹的“纳粹主义”(种族灭绝,军事斗争等)使一战后的德国迅速走向强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尼采,孤傲的哲学家,他主张“超人主义”、权利意志、反对宗教等,因此被誉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虽说他们两人相隔一个世纪,但是希特勒却对尼采的新思想敬爱有佳。他把尼采誉为“最伟大的哲学家”“人生的导师”,并于1933年前后多次参观尼采档案馆,表达对恩师的仰慕之情。尼采到底是不是纳粹的“鼻祖”?为什么希特勒要采取尼采的思想作为纳粹主义思想?归纳起来有两点主要原因:
第一,时代背景原因。从社会经济基础来说,纳粹主义和尼采的思想均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德国垄断资本对外侵略、重新瓜分世界和发动战争的要求。这一点反映了二者阶级本质的一致性,是纳粹主义吸收尼采思想的先决条件。
纳粹主义是20世纪初斯帝国主义时代德国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因战败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条约。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威廉王朝,建立了魏玛共和国。由于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和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德国连续发生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德国垄断资本中极端反动的分子妄图通过发动战争摆脱危机。对外政策方面,他们极力反对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积极鼓吹对外侵略,叫嚷进行新的战争。在对内政策方面,极力煽动反动的民族主义,反对议会民主制,疯狂地反对工人运动,伺机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纳粹主义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反动思想和主张最适合为德国帝国主义重新发动世界战争服务。
尼采的哲学产生于19世纪70—80年代。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转向垄断资本,即帝国主义时代。德国资本主义虽然起步迟缓,但是经过1871年俾斯麦“铁血”政策统一之后,在短时期内德国一跃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随即开始向垄断资本——帝国主义时代的过渡。此时,世界销售市场、原料供给地和殖民地基本上已经被瓜分完毕。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特别富有侵略性,痛感自己的殖民地太少,极力宣扬对“生存空间”的要求,决心诉诸武力,进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形成中的垄断资产阶级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方面发生了冲突。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为了与封建专制进行斗争,提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进步理论思想。但是在时代转折的情况下,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进步思想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形势。因此,新兴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急切地需要一种抛弃一切进步思想观念和适应帝国主义时代需要的新的理论思想。
第二,思想原因。尼采的“超人哲学”和“道德哲学”成为希特勒所鼓吹的纳粹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超人哲学”宣传上帝死了,需要一个甚至更多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够在不利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超人是自私的、自由的、自足的,可以践踏任何庸人的意志。道德哲学否定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认为类似包容的容忍是一种人性的堕落,只有通过极端暴力的惩罚破坏原有的道德体系,才能重建原有的道德。但是后期希特勒等纳粹主义者进行“大屠杀”,消灭种族,引发战争等完全曲解了尼采原本的意思。尼采本人并不赞成种族分裂,赞同任由贵贱之分。他也认为人人而平等。从他的言语中可以发现他并没有憎恶犹太人。可是希特勒却曲解为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高贵的民族,犹太人等劣等民族应该消失。因为尼采只是强调重现真正的德意志文化中的贵族特征。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思想上的超越,而非希特勒等纳粹主义者通过屠杀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的。
当然尼采很多极端的言语是可能让人误解为他是个战争狂人,例如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这样写道“我劝你们不要工作,而去战斗……”“就这样过着你们服从和战斗的生活吧!长寿算得了什么呢?什么样的战士愿意受人关照呢?”这些话语可以反映出尼采内心中的好斗性,对战争的歌颂。通过战争建立新的道德,新的秩序。似乎这与希特勒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在纳粹圣经《我的奋斗》中写道“车轮所到之处,炮火屠城,通过战争建立起来的世界,德国将列于世界之巅”。希特勒似乎认为尼采就是希望通过自己来达到他内心的最高追求,其实这只不过是希特勒对外宣战的口号而已。
所以希特勒采用尼采的思想是结合当时那个时代的考虑以及战争强国的现实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无非是为了掩盖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因此尼采并非是纳粹主义者。历史证明,反动的,反人道的哲学思想与血腥恐怖的统治和滔天罪行有着重要区别。
【参考文献】
[1]尼采著. 黄明嘉译.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漓江出版社 .
[2]拉尔夫·格奥尔格·罗伊特,周新建,皇甫宜均. 希特勒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
[3]萨弗兰斯基. 尼采思想传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温斯顿·丘吉尔,杜汝楫,张自谋,吴泽炎.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南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