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武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数学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开发思维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承载着完成基础教育过程中德育的任务。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
根据初中数学的知识分布我们可以初步体会到,很多的思想教育内容是隐藏在数学知识的背后的,数学教师需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德育因素的渗透,使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勾股定理”的发现,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二、在课堂中利用数学史渗透德育
我国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及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我国古代数学在历史长河中的光辉璀璨的成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数学研究的困难和数学家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例子可教育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创新,数学家在真理面前坚贞不屈的事迹,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等,这些都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新课标中指出:“在德育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这些我国数学史上典型的数学故事不仅使学生强烈的爱国自豪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解析数论、自守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德育落到了实处。
三、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渗透德育
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现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这就对我们在数学课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应用教学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并且需要进一步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育。数学的应用形成了一大批新的应用数学学科,数学社会化的倾向展示了数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伟大作用。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数学知识本身的知识体系向各个领域推延而自然派生的德育意义。例如,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都和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我在进行初中数学有关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教学时,向学生进行了数学故事的渗透教学:我国远古时期治水英雄大禹早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了对地势进行测量,就已经在实际的生产中无意识的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了认识和应用,使当时的治水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勾股定理在西方则是几千年之后才被慢慢地发现和认识。课后我又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了实际性的操作,如根据教师的提示让学生亲自去测量学校旗杆到底有多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测角器,自己去应用自己制作的教具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进行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