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心痛的“乖巧”

2013-04-29 11:50胡也
教育界·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保姆同伴案例

胡也

一、案例回顾

曾经带过一群快要升入中班的孩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唯有一个名叫烁烁的男孩显得与众不同。按传统眼光看,他是个好孩子。从早上来园到下午离园,都非常的乖巧,老师的话他全部照做。可是其他孩子在玩的时候他总是沉默地坐在一旁看着,甚至是在参加深受幼儿喜爱的户外游戏时,他也表现得很被动。

烁烁过分的乖巧和沉默,以及在他这个年龄不该有的老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在认识他的第二天便主动找到家长了解情况,发现烁烁的“乖巧”源于两岁前不愉快的成长经历。他的妈妈告诉我,烁烁从出生到两岁主要是由保姆抚养,这名保姆的性格十分内向,文化水平也不高,经常对孩子的自发性行为进行压制并作出绝对性评价。这些简单粗暴的管理对烁烁产生了不良影响,长期的压抑和负面评价让他心理变得敏感,做事变得胆怯,内心常常怀疑自己。值得庆幸的是,烁烁两岁后就改由自己的妈妈抚养。她妈妈的教育方式较为民主,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一般都会支持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完后还会对其行为作出鼓励和正面评价,让他在亲人面前逐渐恢复了天性,表现出活泼开朗的一面,但是面对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仍然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

家长的介绍解开了我的疑窦,却让我更加心疼烁烁的“乖巧”。我决心帮助他走出阴霾,向周围人敞开心扉,在幼儿园和在家一样活泼快乐。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烁烁的“乖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针对这些表现做进一步的分析后,我和同事、家长一起,运用心理暗示、正性强化等方法,以家园紧密合作的方式帮助烁烁走出了压抑,他在幼儿园不再“乖巧”得让人痛心,而是“阳光”得让人开心。

二、案例描述:“乖巧”的3个表现

1.在家和在园的表现差别大。烁烁在家里活泼开朗,在幼儿园却沉默压抑。

2.心理敏感,在园时有经常性的回避行为,同伴玩耍时一般处于观望状态,几乎无主动参与性,区域活动时常去人少的区域独自玩耍。

3.缺乏自信。参加绘画、搭积木等集体活动时,经常模仿别人的做法。

三、案例分析:“乖巧”的3个成因

1.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据了解孩子从出生到两岁由保姆抚养,保姆性格内向,总是带他回避家中访客,并且经常会阻止或者简单评价他的某些行为。烁烁就在长期的压抑和负面评价中变得越来越敏感、胆怯,并自己产生怀疑。

2.没有对幼儿园形成情感依恋,在园中缺乏安全感。幼儿新入园时,需要有一个情感依恋转移的过程,才能更好地适应人生中第一个离开父母的新环境。而教师是幼儿最先进行情感依恋转移的对象,这时教师要给他足够的关爱,让他感受到在这个环境他是被认可、接受和喜欢的,面对这个环境的人和物他内心觉得是安全的,这样他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

由于烁烁从一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很少哭闹,所以相对一开始哭闹的孩子所受到的关注要少。而正是因为这样,他觉得老师并不喜欢他。所以对老师没有形成信任和依恋,继而对整个环境的人和物都有一种戒备感。他的过分“乖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本能的保护。

3.家长不正确的引导。烁烁的妈妈较为民主,但仍然会告诉他:“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要乖,不要调皮,不然老师就不喜欢你。”这些嘱咐让刚刚加入集体生活的烁烁无所适从,于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喜爱,他就压抑了自己的天性,只是每天都乖乖的。久而久之,他在幼儿园最常有的状态就是端正地坐着、看着。

四、案例解决:远离“乖巧”的措施

了解完他的“乖巧”是怎么来的,我和配班老师、烁烁妈妈一起,制定了帮助他的具体措施,分两个阶段实行。

第一阶段措施:心理暗示,帮助烁烁形成对老师的情感依恋。

1.每天早上他一来,我就会热情地迎接他,并告诉他:我喜欢你,我是你的好朋友。并且在一天中只要遇到他我都会这样对他说。

2.尽量不对他做语言评价,而是通过行动感染他。如,发现他不懂某个玩具的玩法,一个人偷偷研究良久也没有成功,我就会不动声色地走近,拿出一样的玩具在他面前慢慢地演示玩法。他会在旁仔细观察,继而完全掌握,每当此刻都会显得很有成就感。

3.注重家园合作。请家长装作无意地告诉他,幼儿园老师都很喜欢他,并且告诉他“如果在幼儿园怎么做,老师就会更喜欢你”这些具体可行的话。同时加强联系交流,详细记录其在幼儿园的活动,每天与家长沟通。

第一阶段教育效果:经过三周的努力,烁烁有了可喜的变化。起初,他对我十分排斥,甚至不管我怎么对他说,他都不理我或是回避我。但是我总是很真诚地告诉他我喜欢他,到后来慢慢地他不再躲避,直到有一天她妈妈在给我的日记上写着:老师,谢谢您,您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应。昨天晚上我和宝宝聊天的时候,我问他谁是你的好朋友。他开始说妈妈。过了一会儿说还有胡老师。而在此之前宝宝总是说只有妈妈。看到这些,我高兴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我能够帮助他了,我打开他的心门了。

第二阶段措施:正性强化,让烁烁在集体中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1.开展“找朋友”活动,增强烁烁的自我认定感。我充分利用教师在幼儿心中的权威性,先表扬了烁烁在生活中的进步表现,表示要和烁烁做好朋友,再提问其他幼儿是否也愿意和我一样,找他做朋友。结果和预想中一样,所有幼儿都争先恐后地和烁烁交往。这项活动大幅度提高了烁烁对自我的认同度。

2.用环境感染烁烁,给他安排性格活泼的伙伴做同桌。

第二阶段教育效果:a.烁烁变得自信了,经常举手回答问题。b.愿意和老师、同伴交流,在幼儿园有了固定的好朋友,经常与家人分享幼儿园发生的事。

五、案例结论和反思

在家园密切合作一个多月后,烁烁逐渐变得活泼起来,开始主动和周围的同伴说话,也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慢慢地“乖巧”在他身上消失了,班里少了一个“乖乖孩子”,多了一个“阳光宝宝”。看着他和同伴快乐地玩耍,我想,幼儿在成长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用自己所学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最喜悦的。只要我们善用方法,多加耐心,身边会围绕满满的“阳光宝宝”。

猜你喜欢
保姆同伴案例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在保姆家午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哇,咪咪虎当保姆了(!上)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