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贫困生工作

2013-04-29 01:50詹永鑫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

詹永鑫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科学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校贫困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必要条件帮助高校贫困生完成学业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研究分析当前高校贫困生群体的特点,从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改进高校贫困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贫困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113-03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深刻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充分体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观点指引科学发展。

高校肩负着培养造就一大批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扩招给予了贫困家庭的子女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学费、生活费等就读成本的不断增加,促使高校贫困生人数的绝对数和比例都有所提高。高校的贫困生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希望。如何在高校贫困生工作中,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是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实践。

一、高校贫困生的特点

高校贫困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大多来自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成长环境的限制使他们形成了一些普遍性特征。

(一)思想上较为不成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高校贫困生大多成长于经济状况较为拮据的家庭,饱尝生活的艰辛,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与其他同龄人相比较,他们的幸福感较低,甚至认为拥有金钱就是幸福的全部含义,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近几年来,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给予了贫困生宝贵的经济援助,确保贫困生不因经济原因而辍学。一些贫困生却出现了等待、依赖和索要的消极心态,功利性心理和相互攀比行为有所抬头,欠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之心。

(二)心理上较为脆弱

面对家庭压力、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部分高校贫困生出现了自我封闭、自卑、沮丧、焦虑和狭隘心理等心理困扰现象,对于旁人的言行举止比较敏感,会将旁人的无心之举误解成针对其本人的特定行为;抗压、抗打击能力不足,在学习、生活中碰到些许挫折或失败时,容易自暴自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三)经济压力较大

高校贫困生的直接表现是经济困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同时存在。以作者所在的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学生大多来自粤西、粤北等经济发展较不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为农业生产收成,受天气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或因其他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负担沉重的现象也较普遍。这些家庭情况都使得高校贫困生无力支付学费或支付学费困难,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或生活费较少,难以保证基本的温饱。经过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和资助,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得到了暂时缓解,但部分特别贫困的高校贫困生仍无法真正摆脱学费、生活费等的压力,仍影响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同学间家庭收入的差异、消费水准的差别,都会使囊中羞涩的高校贫困生萌生羞耻感、失落感。

(四)综合能力较为薄弱

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或是弱势家庭,因家庭经济、教育质量和自我认知多方面因素的束缚,其表现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有所欠缺,参与集体活动时较为腼腆,甚至躲避集体活动,人际交往圈子小,综合竞争力弱,对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的提升带来不利因素。此外,高校贫困生因经济条件、社会资本和精力分配等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环境生存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在就业、升职等方面的竞争力也较一般学生差。

二、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开展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准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培养人才、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出发,从高校贫困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研究现有的资助政策、寻找资助资源的最佳整合办法和优化配置方案,统筹兼顾,以规范化、科学化、效益化为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做好高校贫困生的各项帮扶工作,帮助高校贫困生成长、成才。

(一)高校贫困生工作要以人为本

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贫困生工作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促进贫困生的成长、成才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好贫困生的正当权益。既要对贫困生的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予以必要的资助,也要对贫困生的精神追求和心理健康给予关注;要充分调动起贫困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主体意识,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针对不同贫困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个性化的工作方案,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果。

(二)高校贫困生工作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

高校贫困生工作要以全体贫困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创造必要条件促进高校贫困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全面协调发展。既要关注特别贫困的贫困生,也要关注一般的贫困生;既要关注积极向上的贫困生,也要关注沉沦消极的贫困生;既要关注现有的贫困生,也要关注潜在的贫困生;通过涵盖各领域的措施帮助高校贫困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高校贫困生工作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高校贫困生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贫困生本人共同参与,要扩展社会、公司或慈善团体等校内外资源为帮助高校贫困生所用;要以高校为主导,切实做好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利益协调工作;要有所区分,做好不同贫困程度、不同实际情况的贫困生工作。高校贫困生工作要以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为基础,通过培养高校贫困生的健康心理素质、正确价值观、扎实的专业技能、必需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全面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养。高校贫困生工作要协调物质和精神、生理与心理、现实同理想、教育及自我教育等的关系,从主客观上构建高校贫困生的解困方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高校贫困生工作

(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和优化资助体系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贫困生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建立贫困助学立法,建立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制订和出台有利于调动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资助高校贫困生积极性的法律法规,确保资助工作有法可依,创造良好的资助环境;加大教育资源投入,进一步完善高校收费政策,限制其最高额度不可以超过教育成本的比例;协调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调动金融机构参与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重点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争取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的支持;奖励、优化社会热心人士、热心企业的助学行为,不断拓展高校贫困生资助资金的来源渠道,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以作者所在的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每年都有真维斯奖学金、仲明奖学金等多个企业或慈善机构的助学金颁发给贫困生,给予广大贫困生以资金支持。

(二)建立科学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践行国家资助政策、开展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基础。以作者所在的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在每一学年度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家庭收入及个人消费情况、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消息、上一学年受助情况等均予以量化考核,详细列出个人家庭的经济情况、受灾、疾病和意外情况以及所接受到的学校、社会资助,并经过自评、班级扶助小组评分、年级辅导员评分、学院评分、学校评分并综合其平时的真实消费水平等多层次、多途径、定性与量化同步,掌握每位申请者的真实经济情况;完善公示与监督制度,公正、公平、公开地做好贫困生申请、认定工作。学院还对贫困生库进行动态化管理,将家庭突发意外导致家庭经济状态转差的学生及时列入贫困生行列,以便予以必要的资助。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破解高校贫困生的疑惑

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高校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正确、客观看待家庭暂时的经济困难、收入不平衡的社会现实,树立艰苦奋斗的人生态度,自强自立、奋发进取;要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身定位,正视自我,接纳自我。

为改变当前无偿的资助模式下可能存在的假贫困生和等、靠、要等消极心态,学院还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资助条例,明确高校贫困生所应承担的责任,如在学习方面做出表率、参加一定时数的义务劳动或志愿服务等,注重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心理分析、心理辅导,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高校要开设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沟通平台,安排专职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包括心理咨询处、电话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专栏心理咨询和心灵电子邮箱等,让贫困生在保障隐私的环境中宣泄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切实减轻其心理负担。

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准确把握贫困生情感情绪的积极状态,开展工作,增强效果;要对贫困生的负面情绪保持足够的敏感,及时关心,把握其发展动态,寻找最佳切入点,鼓励其克服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培养造就积极的心态,树立健康、健全的人格。

(五)注重培养高校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专业实习、专业竞赛、专业沙龙等方式加强贫困生的专业能力;要通过帮困学习互助、特困学习兴趣小组等具体有效的小群体,给予学习困难的贫困生以指导,并借用专业教师的力量,介绍各学科的学习方法;要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外出兼职、社会调查等活动,在减免贫困生学费和生活费的同时,培养其自力更生意识;要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义教活动、专题辅导、专题讲座等平台,在沟通与交流中让贫困生掌握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公益活动、工作实习等帮助就业困难的贫困生走向社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贫困生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帮扶教育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从细微处着手,呼吁全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支持高校贫困生工作,争取更多的物质和智力支持,提升帮扶力度,增强帮扶效果,切实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起高校贫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造就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健康心态和感恩、回报的道德情操,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高校贫困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构建高校贫困生成才机制的思考[J].新西部,2011(33):125-126.

〔2〕胡年珊.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贫困大学生成材机制构建[J].未来与发展,2010(6):75-77.

〔3〕黎志明,项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分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6):48-51.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高校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