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1956年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2013-04-29 01:50叶国英
关键词:文化观

叶国英

摘 要:1956年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深刻地阐明了建国后毛泽东的文化观,如:历史总是要重视的,要把外国的好东西都学到等等,在当今社会仍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文化观

中图分类号:A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101-03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文化思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是一个“毕生关注文化事业的伟大政治家”[1]。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时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2]这是毛泽东对新中国文化建设光辉前景的展望和预言。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毛泽东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是建国后体现毛泽东的文化观的一篇重要著作。

在这篇谈话中,毛泽东指出:

一、“历史总是要重视的”[3]

(一)重视历史的必要性

马克思在《致巴·瓦·安年柯夫》一文中指出:“由于后来的每一代人所得到的生产力都是前一代人已经取得而被他们当做原料来为新生产服务这一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这个历史随着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愈益发展而愈益成为人类的历史。”[4]后来在《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日》中他更为明确地谈到历史发展中继承性的重要作用,他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5]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也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隔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邓小平也明确地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也强调:“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胡锦涛同志2006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更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老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

(二)“说中国民族的东西没有规律,这是否定中国的东西,是不对的”[7]

毛泽东在谈话中说:“中国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它自己的规律。过去说中国画不好的,无非是没有把自己的东西研究透,以为必须用西洋的画法。”[8]“历史久,有好处也有坏处。美国历史短,也许有它的好处,负担轻,可以不记这么东西。我们历史久,也有它的好处。把老传统丢掉,人家会说是卖国,要砍也砍不断,没有办法。”[9]“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艺术的民族保守性比较强一些,甚至可以保持几千年。古代的艺术,后人还是喜欢它。”[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1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12]。列宁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那些数典忘祖、丢掉老祖宗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对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二、“要把外国的好东西都学到”[13]

(一)学外国的必要性

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4]基础上而创造出来的。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指出:“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1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必须积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要求。

毛泽东在谈话中说:“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小说,外国是后起之秀,我们落后了。”“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学了这些原理,要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般道理都要学。水是怎么构成的,人是猿变的,世界各国都是相同的。”“要把外国的好东西都学到。比如学医,细菌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病理学,这些都要学。”[16]

(二)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

毛泽东在谈话中明确说到:“文化上对外国的东西的一概排斥,或者全盘吸收,都是错误的。”[17]

第一,要反对教条主义。“全盘西化,有人提倡过,但是行不通。”[18]毛泽东还着重强调要接受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他说:“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应该接受,不接受是没有道理的,也不利。”还说,“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在谈话一开始就说过:“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各个国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小的原则和基本原则的表现形式方面是有不同的。”他进而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道理:“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这是自然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作曲、唱歌、舞蹈都应该是这样。”毛泽东认为,“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吸收一些外国的东西进行自己的创造为好。”“应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学外国不等于一切照搬。”[19]

第二,要反对保守主义。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文化应该发展。外国的乐曲不会听,不会奏,是不好的。外国作品不翻译是错误的,像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20]

毛泽东还认为,“演些外国音乐,不要害怕。”并以中国古代隋唐的九部乐十部乐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他说:“隋朝唐朝的九部乐十部乐,多数是西域音乐,还有高丽、印度来的外国音乐。演外国音乐并没有使我们自己的音乐消亡了,我们的音乐继续在发展。外国音乐我们能消化它,吸收它的长处,就对我们有益。”[21]

“要反对教条主义,反对保守主义,这两个东西对中国都是不利的。”[22]对待外来文化,应有辩证取舍的态度,一定要有分析、比较、鉴别,做到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西方思想文化固然有其合理的因素,对人类发展进步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消极腐朽的内容,那种对外来文化“全面拒斥”或“照单全收”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三)“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23]

毛泽东一再强调“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东西”,“吸收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改变,变成中国的”。他还提出学习外国“如何使用工具才是根本的”[24]。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不应当是单纯的“物理嫁接”,而是有机的“化学反应”,目的是为了转化丰富发展成我们自己的文化。吸收外来文化贵在为我所用,重在实现中国化。要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要有民族特色,要有自己的特殊风格”[25],要“坚持文艺的民族化道路”[26]。

只有“对于外国的东西和中国的东西都懂”,“有机地结合”[27],才能使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中国的豆腐、豆芽菜、皮蛋、北京烤鸭是有特殊性的,别国比不上,可以国际化”[28]

毛泽东提出要发展中国的手工艺品,要培养起美术家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从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善于发现中国的长处并使之得到发展。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应着力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中华民族文化品牌,着力加强出口平台和营销渠道建设,进一步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这就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影响在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吸引力在不断增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文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我们把文化建设放在世界大背景下来审视和推进,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就一定能够使中国文化产生广泛的影响,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半瓶醋是不行的,要使两个半瓶醋变成两个一瓶醋”[29]

毛泽东指出:这不是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是指基本理论,这是中外一致的,不应该分中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般道理都要学。水是怎么构成的,人是猿变的,世界各国都是相同的。”“剖肚子,割阑尾,吃阿斯匹林,并没有什么民族形式。当归、大黄也不算民族形式。”[30]毛泽东在谈话中说:“要把外国的好东西都学到”,“也要把中国的好东西都学到。要重视中国的东西,否则很多研究就没有对象了。”[31]毛泽东一方面强调要学习外国的好东西,把人家先进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缩短中国与外国的差距,就会有一个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毛泽东主张继承和发展中国好的东西,让中国好的东西国际化,走向世界。总之,是要中外都要学,而且都要学好。

五、“不中不西的东西也可以搞一点,只要有人欢迎”[32]

毛泽东说:“非驴非马也可以。骡子就是非驴非马。驴马结合是会改变形象的,不会完全不变。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但中国的特点要保存。应该是在中国的基础上面,吸取外国的东西。应该交配起来,有机地结合。”[3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创新问题。对此毛泽东以鲁迅为例来说明:“鲁迅的小说,既不同于外国的,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它是中国现代的。”[34]他还提到“表现形式应该有所不同,政治上如此,艺术上也如此。特别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应该‘标新立异”,“应当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应当“独树一帜”,“不雷同”[35]。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当今文化发展,创意制胜,只有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才能在发展水平上更胜一筹。我们应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一方面把创新作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对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开掘和利用,提高创意含量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使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使创新成为文化领域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毛泽东提出:“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36]这正是学习古人和学习外国的目的所在。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37],为此应“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38]。

毛泽东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虽然是五十多年前写的,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仍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辉,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当然这并不是说谈话没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如把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相提并论并列为团结对象等等。从这篇谈话可以窥见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胸襟,更可体察到他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费尽心力的伟大情怀。这篇谈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文化大繁荣文化大发展中我们要珍惜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参考文献:

〔1〕戴知贤.毛泽东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

〔2〕〔3〕〔7〕〔8〕〔9〕〔10〕〔13〕〔16〕〔17〕〔18〕〔19〕〔20〕〔21〕〔22〕〔23〕〔24〕〔25〕〔27〕〔28〕〔29〕〔30〕〔31〕〔32〕〔33〕〔34〕〔35〕〔3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92,745~75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3.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8.

〔11〕〔12〕云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M].红旗文稿,2010.

〔14〕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2.

〔15〕邓小平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6.

〔26〕冯贵民.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论稿[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157.

〔37〕〔3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2011.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加强新时代税务文化建设的探索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逻辑及实践示范
论李大钊的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
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化观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基于超越的创造性转化——林毓生之现代中国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