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伟 陆艳
Q:安老师,您是如何读书,怎样读书最能受益?
阅读是最好的教育,读书让人心沉静。
第一,三心二意读书法。我们都喜欢说做什么事情要一心一意,但我读书却喜欢三心二意。我在开始阅读的时候,同时打开五六本书。就像一桌美味佳肴一样,色香味都要俱全。诗歌散文小说童话传记随笔,一起打开。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心境里读不同的书。长久而又持续地阅读一种风格的作品,会让人感到沉闷,甚至是腻烦。所以,三心二意读书法,可以避免阅读的不适感。一下打开五本书,早晨读诗歌,中午读小说、散文,下午看一些童话。好处是可以体验不同的阅读快感。比如说,马上要吃饭,就那么一小会儿,可以读一首诗。晚上精力集中,可以读点理论书或者说有深度和硬度的书。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可以读小说,提神。短篇的东西可以多读,而长篇的,一般只打开一本。短篇可以随时中止阅读,长篇随时中止会破坏那种连贯性,无论是作者的文气,还是故事的连续性,如果遭到破坏,便不能很好地品味其中的美妙之处。这些年来,我加大了那些关于书的类型的阅读,也就是书话类的书,这些都是读书人阅读的心得和体会,阅读它,可以和自己阅读的体会以及认识进行比较。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从中获取一些知识和信息。比如说,哪一本好书值得一读而自己恰好没有读过。
第二,盘根错节法。读书无限拓展了解一个作家所有的东西,看他的日记、传记,看别人对他的评价。
第三,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己的藏书用笔把书里一些好词好句直接画下来;借来的书就准备一个本子,直接摘抄、记录你认为优美的词句。
第四,归纳法。把一本书概括几个字,抓住一个点一个词。小时候,我的家乡很穷,没有地方可以买书。即便有买书的地方,我也没有钱,所以,借书成了我主要的阅读方式。我像一只警觉的猎犬一样,无论大人和孩子,只要我能闻到那股特有的书香味道,我一定会软磨硬泡把人家的书借来不可。因为别人催得紧,所以我看书速度很快,差不多是一目十行,估计我的快速阅读法就是借书养成的。
Q:安老师,您都是用什么心情写作?您小时候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能给我们介绍您小时候印象比较深刻的事儿吗?
用农民到田里播种的心情来写作,抱着一个淘金者去挖掘宝藏的心情写作,抱着哥伦布开船去海上发现新大陆的心情去写作。我从小和爷爷、奶奶、弟弟睡在一张炕上。电灯开关的绳子被爷爷接了一根布条,长到可以放在爷爷的枕头边上。爷爷每天晚上负责熄灯,催促和监督我们睡觉。那天夜里,我看得入迷,爷爷说:“快睡,我要关灯了。”我说:“等等,还有几页,马上就好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吧嗒”一声,爷爷把灯关了。屋子里黑乎乎的,我没脱衣服,就钻进了被窝,但是,那看过的故事情节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而故事的发展又牵动着我的神经。我睁着眼睛,注视着窗外的夜色,直到听见爷爷的鼾声,我又悄悄地拉亮了电灯。“明天还上不上学啊!”突然,爷爷大喝一声,吓得我一哆嗦,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醒的。他的声音很大,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显得格外响亮。我赶紧又钻进被窝,脱掉衣服,这一次,假装真的要睡的样子。灯熄灭了。爷爷的鼾声像摩托车发动机一样响起来了。我突然感到腿边有个冰凉的东西,顺手一摸,呀,手电筒。我欣喜若狂,看来可以继续阅读了。我用被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缩作一团,开始看书。我不时要掖掖被角什么的,怕手电筒的光亮暴露我的秘密。但这样的小心,总不能持久,因为故事太迷人,书太好看,所以警惕性就渐渐放松了。突然,我发现自己的被子被人揭开了,很冷。爷爷哈哈大笑几声说:“你跟我玩捉迷藏呀。”我说:“我睡不着啊。”这一次,爷爷没有生气,而是慈祥而又关切地说:“天都快亮了,你睡一会儿吧。”啊,天快亮了?可不是吗,窗外天空中的黑色像海水退潮一样慢慢远去。我赶紧丢掉手里的书,合上了眼睛。多年后,我一直保持着躺在被窝里看书的习惯。看书累了,睡梦会格外香甜。
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同学家里,看到他正坐在苹果树下的小桌子上读书,那是一本发黄的很厚很厚的书。不容分说,我就从他的双肘之下将书抽了出来,“什么书,我看看!”同学当时很不高兴地说:“我正看得带劲呐,是《红日》。很好看。”我说:“我先看,我看得很快的。”他说:“不行不行,我也是借来的。再说,我正看到精彩处,不看,难受。”我说:“我家里正炸麻花,我带你去吃。先借我看吧!”我这么一说,他就动心了。毕竟,物质的诱惑远远大于精神诱惑,我看他很贪婪地咽了一下口水,喉结那里一动。我们谈妥了,三根麻花换三天先看书的权力。《红日》这本书,差不多像砖头一样厚。发黄以后,就像发酵的馒头一样,膨胀了许多,就显得更厚了。我不分白天黑夜玩命地看起来了。而那个同学,差不多每天都要问我看了多少页,催命鬼似的。
Q:安老师,您为什么要当作家?写作时常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您还记得小时侯喜欢的儿童文学是什么?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小时候写作文,经常受到语文老师的批评和挖苦。1995年认识了一些有名的作家,把目标改向了写儿童文学。一直写作,一直读书。写作很辛苦,遇到命题类的作文,脑子里常常是一片空白,没什么可写。焦虑,写完后发现非常糟糕,但不能放弃,好好修改,写不好重来,不要放弃。我对阅读的兴趣远远大于写作的兴趣,一个人假如不必为生计所累为事业所苦,我倒是愿意选择读书的生活。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这个甜头我算是尝到了。自从小学三年级读了人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后,我就疯狂地迷恋上阅读。四十年,读了多少书?我没有计算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每天都在阅读,而且阅读的范围很杂。我喜欢叶灵风先生的“读杂书”,书读得越杂,所获的营养就越丰富。阅读正如人吃五谷杂粮,吃得越杂,营养就愈丰富。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渐建立自己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阅读的本质,是要我们建立自己的批判精神和质疑的能力。这个质疑的能力,个人以为,便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给我谈一本书的阅读感受,如果是人云亦云的观点,那我是没兴趣听的。我们现在有很多很多的专家和权威包括组织,都在向我们推荐书,但我需要的是充分的推荐理由。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推荐一个反映友谊主题的外国书,比如说《猜猜我有多爱你》,那我更喜欢《夏洛的网》。我小时候并没有读过儿童文学作品,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我童年所看的书都是《苦菜花》、《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红旗谱》等等。
Q:写作时,怎样抓住文章的主题?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指导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吗?真正好的儿童文学应该具备哪些标准?
每天读书一点点,古人有三上读书法:厕上,马上,枕上。其实这可不是什么读书的方法,而是如何利用时间去读书的劝勉和自勉之词。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在厕所阅读的习惯,我算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在厕所读书》的文章才在网络上很受欢迎。读者有共鸣,有同感。从小孩到成人,数量可不少。因为是在厕所,所以读文章一般适合比较短小的。比如说,我读一首诗,读一篇散文诗,或者一则古典笑话,或者看看欧美的漫画等等,心情自然很愉悦。我相信再忙的人,这个读书时间还是有的,只要他有兴趣。想要提高写作水平,那就大胆起手写。笨蛋法,死抠主题来写。像向日葵一样围着太阳转。写作的素材需要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来自生活,来自想象,来自思考。
我觉得儿童文学应该具备一些最基本的标准。 第一,要有文学性。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具有文学性;第二,应该有独创性。一个作家的创造力,就是从独创性上来评判的;第三,应该有心理学和审美学的意义;第四,应该有生活的基础;第五,应该体现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六,有解读的价值。
Q:安老师您怎样看待莫言老师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不言,这个名字低调,我喜欢。他知道文学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无限的事业,所以,他在努力。我始终怀有对他的敬仰之情。我觉得,一部《红高粱》已经写尽了中国的乡村文化、农民文化,但在此之后他还写了那么多与此有关的作品。我在河南,在《检察日报》举办的笔会上第一次见到莫言,我从很多细节上解读他。此时,我感到他获得诺奖太正常了,就像春天的后面是夏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