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刘两个秀才结伴进京赶考,途中行到“品泉居”小憩饮茶。王秀才听到屋旁流水潺潺,如佩环叮咚,顿时灵感一动,吟出一联:
品泉居喝了三口白水
刘秀才听了,暗暗称妙,联中暗藏玄机,“品泉”二字,拆为“三口白水”,苦于一时对不出。茶后两人继续上路,来到了竹林掩映的竹鐘寺,寺内两个小和尚正在打扫庭院。见此情景,刘秀才灵机一动,脱口对出下联:
竹鐘寺迎来两个金童
不久他们走到了江边,王秀才看见江中一只船装满了石头,随口念道: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刘秀才恰巧看见岸边有人用拐杖代替尺子,在丈量地面,于是对道:
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晚上,两人投宿旅馆,刘秀才坐于灯下看书,王秀才吟出一联: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这时,远处传来唱戏的锣鼓声,刘秀才随口答曰:
东城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最后这副对联,上联嵌进“春夏秋冬”,下联嵌进“东南西北”,真可谓珠联璧合,异曲同工。
biángbiáng面
从前一位穷秀才来到陕西咸阳,正饥肠辘辘之时,路过一家面馆,只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于耳,不由得走了进去。只见一师傅手拎条状面块儿,扯住两头,用力摔在案板上,顷刻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了锅里,不一会儿从锅里捞出一大海碗面,碗底事先盛着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再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腾腾,香喷喷。于是秀才也叫了一碗,不一会儿面端上来,秀才风卷残云,直吃得大汗淋漓。秀才意犹未竟,忙问小二这是何面,小二答:“biángbiáng面。”“biáng字怎么写?”小二说不出。到结账时,秀才才想起早已囊中空空如洗,顿时窘住了。想要赊账,店小二根本不肯通融,到了这个地步,秀才也只好直说了:“本人今天没带钱,可否写出‘biángbiáng二字换这碗面吃?”店家想想也没办法了,再说也真不知道这biáng字如何写法,要是秀才能写出来也是好事,于是就同意了。
秀才冥思良久,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这个“biáng”字。突然他灵机一动,“书上没有,何不生造一个?古有女皇武则天造字为名,我秀才为何不能?”随即一声大喝:“笔墨伺候!”只见他笔走龙蛇,大大地写了一个“□”!他一面写一面唱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
秀才写罢掷笔,满堂喝彩。从此,biángbiáng面名震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