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花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具有浓烈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智力开发的催化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情绪反映,要善于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中设疑,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促使他们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需把握以下“三关”。
第一关,导语激趣关。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因此我们教师只有在课堂导入阶段设置新奇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我在执教“天下父母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歌曲《感恩的心》,接着导出这首歌曲的由来,然后再提问:歌词“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中的“你”是指谁?“伴我一生”指的是什么?“感恩的心,感谢命运”又该怎么理解?如此循序渐进的层层设疑,精心创设的音乐情境,给学生带来感恩的情绪体验,让学生觉得这样的课堂内容与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感恩父母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学生艺术创造力的逐步提高。
第二关,民主和谐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师假如没有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那就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美妙境界。为此,首先,我们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确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将来都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其次,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微笑,以饱满的激情激活、感染学生的情感,渲染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再次,一定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他们开启创新思维的闸门。
第三关,点拨启发关。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适时的点拨与启发,会使学生的探究热情长盛不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譬如,在讲授“公民的政治权利”这个知识点时,假如我照本宣科告诉学生,公民的政治权利就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权利,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因此,我采用点拨启发式加以引导,简要阐述宪法和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并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公民应当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哪些方式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通过何种途径参政议政,甚至还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选举。这样的教学过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他们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有了切身的感受,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践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必须把课前备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启发上,把点拨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疏导上,把当堂反馈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自信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使学生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和自我教育的平台,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联系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宗旨是,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譬如,我在讲授“抵制不良诱惑”时,就联系黄、赌、毒、邪(教)等现象;在引导学生学习“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时,就联系全班学生免交学杂费和书本费,以及部分学生获得民政部门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等实例;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联系达赖喇嘛搞西藏独立、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在讲授“正确对待挫折”时,就联系学生遇到的学业、生活、人际关系中的挫折等;当讲授“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就拿出一些小商品让学生当场辨别真伪,这样学生非常有兴趣,既学到了相关知识,又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