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油企业内部安全文化的培养与建设

2013-04-29 00:44:03李伟杰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安全文化石油企业

李伟杰

摘要:当前,安全文化建设是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安全形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动力。作为安全生产高风险的石油企业,其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每项生产活动都息息相关。本文系统分析了石油企业内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与建设安全文化的途径与方法,为石油企业的实际安全文化建设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石油企业 安全文化 HSE管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包括物质的、意识的系统工程,其包含四个层次:安全观念层、安全制度层、安全行为层和安全物质层,它涉及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企业的安全生产、全民的安全防护意识、公众的安全文化素质、产品安全、生活与生存领域的安全等。当前,安全生产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企业管理水平的象征,受到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石油企业作为一个危险源点多、安全风险大的高危企业,在原油勘探和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都与安全工作休戚相关,任何麻痹大意或违章操作都会给安全工作埋下“祸根”,并且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说安全是石油企业的生命线,安全工作是石油企业的“天字号”工程。

一、石油企业内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适应石油行业安全管理的需要

石油企业是高危行业,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就会给员工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伤害,会对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近5年石油企业发生事故106起,死亡52人,重伤16人,轻伤183人,造成经济损失9000多万元。特别是2010年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发生的罐区爆炸燃烧及环境污染特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非常严重。

(二)增强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需要

目前,大部分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措施都比较健全,但由于安全教育的形式不够多样,企业安全文化内容不够丰富,员工认同和接受安全价值观的程度相对较低。一旦企业安全管理存在松懈,就很容易出现违章安全隐患,严重的则会发生安全事故,给员工安全和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究其原因,产生矛盾的关键是企业安全文化基础不牢固。文化是制度管理的润滑剂。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必须将制度管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用制度来约束员工,动之以情,用文化来熏陶员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三)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需要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安全生产的结果,员工安全思想麻痹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为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人去操作,去使用;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去落实、去遵守,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也需要人去创造。因此,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转变人的安全观念,培育人的安全意识,打造心态安全文化,把员工培养成规范、理智、和谐的安全人。其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的观念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心中,抓安全生产的本质和主要矛盾,以安全文化来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安全工作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预防,防患于未然。

(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需要

安全管理的短期行为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要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就必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的基础则是安全文化,借助文化影响的长远性和持久性,用安全文化对企业员工长期进行安全观的熏陶和教育,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化被动为主动,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有了正确的安全观,企业才能通过制度约束员工,才能长治久安,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才能通过安全基础建设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得以真正建立。

二、石油企业内部安全文化培养与建设的途径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是多途径,多方式、多手段的综合运用。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沿着“刚性约束--触动观念--推动转变--带动行为--主动执行”的建设道路,坚持把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结合起来,从内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形成群体员工的安全习惯和企业的安全风气,提高整体安全素质,达成实现石油企业本质安全的目的。

(一)与时俱进,推陈布新地进行观念变革

革新观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瓶颈问题的关键所在。安全理念的变革要自上而下、循序渐进、覆盖全员地推进,通过规范管理、刚性约束、环境熏陶、典型示范把理念植入人心,融制度,在实践中践行。首先应确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价值观。其次是对传统观念的变革,须从抓行为入手,不关注行为、不触及利益、不触动灵魂,新观念就难以迅速产生。最后要采用相对柔性的方法,如环境熏陶法与典型示范法,两者对观念的影响作用深远。

(二)以HSE管理体系为主线,系统打造企业安全责任链

安全文化建设是以安全管理为基础的,在国内外长期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HSE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而HSE管理体系正是石油企业落实责任的主要载体。要在管理上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级领导和员工要严格执行HSE管理体系文件,作业区要成立HSE管理组织机构,全员和承包商签订HSE合同,落实HSE责任和要害部位承包人,作业区每月开展一次HSE检查、HSE会议、HSE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应急演练,HSE隐患专人整改,对无法解决的HSE隐患向上级机构反映,由上级HSE机构协调解决。要加强HSE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安全预防监督体系,在管理上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落实岗位职责,推动自主管理

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一方面要重视制度建设与执行,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安全管理的重心和风险点在基层,作为各级部门的负责人,不可能24小时紧盯生产岗位;即使负责人长期紧盯生产岗位,也不能完全控制操作岗位员工的行为及人员风险。因此,必须注意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努力推动自主管理,提升制度的执行力,提升各部门和岗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员工维护文化氛围,落实岗位责任制,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制度管理、人性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优选业务精、责任心强、作风过硬的人员进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素质安全管理监督,加强基层安全管理的力量;对安全操作人员要按工作性质,采取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切实解决岗位员工困难和安全隐患,加强员工沟通与交流,积极开展团队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建设。

(四)重视HSE投入,强化物质的基础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中的意识形态与观念行为部分,而要达到本质的安全,从基础上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能够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如: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设备、工具材料、作业环境等外在的因素和物态条件的安全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确保对安全生产所需的硬件投入到位,配备完善的安全环保设施,尤其要从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关心健康出发,投入专项资金改善野外作业员工的生活、工作条件;及时对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运用科学技术的力量规范人的行为,提升HSE管理水平。把用于整改提高的安全投入资金列入投资计划和成本预算,予以确保。在HSE管理工作中,要把健康、安全、环保三者有机结合,以健康保证安全,以安全促进环保,以环保实现健康和谐。

三、结语

安全文化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石油企业在推行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全面推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文化”方式,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形式,同时各级领导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制度,规范员工行为,推动规范化管理、自主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石油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提升安全本质化水平,确保企业在安全规范的生产环境下良好运行。

猜你喜欢
安全文化石油企业
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我国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浅谈电力基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HSE管理体系下的石油企业安全文化探析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47:01
石油企业总图的现代化探析
浅析石油企业总图设计发展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评估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00:16:48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浅议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9:46:59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