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低段数学中进行图文结合教学

2013-04-29 23:58李发全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图文题目教材

李发全

图文结合是一种对可视化语言进行形式化定义的元语言,是语言艺术和图像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直观性强、想象丰富、容易记忆等特点。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抽象概括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所以对一些文字的理解就感觉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谈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图文结合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深入理解主题图,挖掘教学因素

低段数学教材中很多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憨态可掬的动物,一张张主题图无不体现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因此,课上首先要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数学奇境,然后顺应学生的发展,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操作体验,敏锐地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感悟数学知识,不断地出奇出新。

1.充分利用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我们应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识的迫切愿望。如“数一数”主题图,画面的内容正好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理相吻合。筆者一上课就在屏幕上展示出主题图。此时,每个学生都很专注,学生立刻表现出了兴奋的神情。笔者立刻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谁想和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人人争着发言,探索热情十分高涨。这样,在第一节数学课上,笔者就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充分利用主题图,营造轻松的氛围

主题图色彩鲜艳,趣味性强,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主题图,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进而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教师出示“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主题图后,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每个学生的目光都投向了大屏幕。有的学生显得很兴奋,还有个别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转身和同桌讨论了起来。这样,由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3.充分挖掘主题图,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对其中的隐性因素进行充实和重组,可以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思想、情感等内容经过优化组合,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这样,不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标新立异。

二、恰当处理主题图,使图画达到最佳效果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条件。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活动。

1.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静态知识动态化

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书本中的情境图、学生手中的学具盒以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如教“比多少”时,可以把图中的小猪、小兔、小鱼、苹果、萝卜等做成可随意摘取的头饰,学生想比什么就可以站着比较,有效地克服了图中其他事物的干扰,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2.运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制作一些简单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增强主题图呈现的效果,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把天鹅图制成动画,展示“先飞来3只天鹅,又飞走2只天鹅”的过程。这样,学生看图就更直观,更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了。

三、提高学生图文结合的阅读能力

目前,学生在图形结合题目上的失误,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对题目理解的疏忽大意。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例题、习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学会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读题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同时,学生拿到题目后,要先观察题目包含了哪些信息,然后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句找出来,以便完整地理解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图文结合法在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难题。教师只有经过不断设计、观察、整理、思考、表达的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这种方法,提高解题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图文题目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