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广州西村窑瓷器

2013-04-29 00:44:03程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3年7期
关键词:刻划器形青釉

程浩

摘要:西村窑是北宋时期广东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其产品在国内很少发现,而在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常有出土。可见该窑是一个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瓷窑。这些外销瓷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深受海外人民喜爱。西村窑瓷器的大量外销。不仅得益于当时国外社会生活状况,而且与中国瓷器的大发展及北宋政府的海贸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它不仅表现在官窑、民窑两大系统的蓬勃发展,而且表现在外销瓷窑体系的庞大与兴盛。近些年来,在西沙群岛及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都发现不少西村窑瓷器,引起了中外学者对西村窑瓷器的关注与研究。

一、西村窑概况

西村窑是北宋时期广东著名的民间窑场,窑址位于广州西北的西村增士步河东岸岗地上。南北长1公里多,残存废瓷堆积3处,其中以皇帝岗最大,是西村窑场的主要遗存。其产品分粗瓷和精瓷两类,以前者为主,后者属青白瓷。胎色白中显灰,胎质坚致。以青釉最多,黑酱釉次之,还有少量低温绿釉器。器类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具,有碗、盘、碟、瓶、执壶、军持、凤头壶、注子、枕及漏斗、狗、马等杂器和玩具。装饰技法丰富多彩,有刻花、划花、印花、釉下及釉上彩绘、点彩、镂刻和捏塑等,刻、划及彩绘纹饰有菊花、牡丹、莲瓣、缠枝花卉纹、草叶纹、云纹、条纹等。西村窑产品在国内很少见到,除了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等地发现一些外,绝大部分都在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及东非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土。

二、西村窑产生及衰亡的历史背景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我国古人的生活面貌,而且对海外一些国家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瓷器自诞生之初,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迅速由国内传至海外。据唐星煌《汉晋间中国陶瓷的外传》一文,中国瓷器早在汉晋时期就已外传。到了唐代开始正式作为一种商品大量销往东亚、东南亚国家,这一时期的越窑、邢窑、长沙窑、巩县窑等窑口都大量生产外销瓷器。这种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器物,改变了当地人使用陶器、竹木器、金属器甚至树叶做器皿的习惯,在他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刺激了瓷器在这一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使用,为瓷器的外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及至宋代,瓷器的外销就更加繁荣,今天我们在东亚、东南亚、西亚及非洲东海岸的很多国家都发现了大量的宋代瓷器及瓷片,说明入宋以来,中国瓷器不仅行销市场大大扩展,而且数量也有了急剧的增长。这除了如上所述瓷器能够适应、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的原因之外,还与北宋时期瓷器的大发展及宋代重视海贸的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瓷器自东汉中晚期创烧成功,到北宋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几百年来,在工匠们的不懈努力下,瓷窑的结构、原料的处理、瓷坯的成型技术、覆烧等装烧工艺及刻花、划花、印花、釉下彩绘等胎、釉、彩的装饰技法都不断得以提高和改进,北宋时已能烧制出胎质致密、釉色纯正、造型丰富、装饰多样的器具,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钧窑、越窑、景瓷、耀州窑的印花青瓷、磁州窑的釉下彩瓷、越窑的青瓷、景德镇窑的刻划花青白瓷在东亚、东南亚国家存在着广阔的市场,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其次,自北宋建国伊始,宋廷就非常注重发展海外贸易,不仅继承了唐代市舶贸易制,而且将对外贸易的税收作为一项重要政府收入。《宋史·尹崇珂传》记载宋太祖“克广州,擒刘鋹,即日诏与潘美同知广州兼市舶转运等使”,后又于杭州、明州置市舶司。《宋史·张逊传》记载太宗时“太平兴国初……岭南平后,交趾岁入贡,通关市。并海商人遂浮舶贩易外国物……听商人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以济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为了扩展海外贸易,北宋朝廷还专门派遣使臣到东南亚各地做招引工作,太宗“雍熙中,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路招致海南诸蕃”。北宋中期,西夏的崛起阻断了西北丝绸之路,东南方的海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贸易通道,同时为了缓和“三冗”(冗员、冗兵、冗费)造成的社会矛盾,宋廷更加重视海外贸易,一方面加强了对市舶司的管理,另一方面不断改进造船及航海技术。宋神宗熙宁九年“罢杭州、明州市舶司,只就广州市舶一处抽解”,并修订《广州市舶条》,规定前往海外贸易的船舶应先到广州市舶司呈报,取得公检,经过检查才能出海。回国时,要先到广州市舶司交税,否则就要没收货物。《广州市舶条》的施行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广州成为北宋时期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在技术条件上,北宋时东南沿海的主要港口都建造有规模庞大的造船基地,所造海船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特别是采用密封舱的技术和以指南针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

在贸易的商品方面,秦汉时期,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以丝绸为主,因此又将中国与南洋诸国的海上交通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及至宋代,瓷器开始取代丝绸成为最大宗的出口商品,据《萍洲可谈》记载:“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船舶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可见当时陶瓷贸易之盛。是时,各地名窑瓷器齐聚广州以待外销,商人也把各种瓷器运至广州囤积,等待外商的到来。名窑瓷器开辟了海外市场,同时高额的运输成本和瓷器易碎的风险,也给广州地区的瓷业生产带来了机会,一个以仿制名窑瓷器、生产外销瓷为主的民间窑场——西村窑便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了。

成也外销,败也外销。因商人逐利而生的西村窑,到了南宋便很快走向消亡。宋室南渡后,随着政治经济中心迁往临安,泉州港凭借其有利的地位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第一大港。商人见利,纷纷前往泉州,广州港开始衰落,依赖广州外销的西村窑也停止了生产。

三、西村窑的造型特点

广州本地不产瓷土,西村窑瓷器的原料和烧窑的燃料均从清远、肇庆等地水运而来。其胎分为粗、细两种,粗瓷胎色灰白,细瓷胎骨细腻洁白。其釉大致可分为青釉、青白釉、黑酱釉和绿釉,以青釉为主,呈色深浅浓淡不同。西村窑多采用“浸渍法”施釉,施釉时用手倒提圈足把坯身放人釉药中蘸染,所以圈足和外腹底往往露胎。

西村窑器形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碗、盘、盆、瓶、罐、盒、灯、烛台、枕、漏斗、狗俑等40余种,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许多器形还有不同的款式。例如,碗的口部有敞、敛、直、撇、瓣之分,唇有凸、卷、折、圆、尖之别,碗身有深、浅、陡、平、大、小等不同;碟、盘有侈口、侈口折沿、敞口、瓣口等;执壶的器形也有大小之别,口部有喇叭口、盘口之分,颈有粗细长短,腹有圆腹、瓜棱腹等;罐有阔口、小口、粗颈、鼓圆腹、扁圆腹、爪棱腹等形制;盒有高身、矮身、直身、圆身、爪棱形、双联盒等。盖因外销的需要,除了国内常见的器形,西村窑还大量烧制一些特殊形制的瓷器以满足海外人民的生活与宗教需求。

凤首壶,是阿拉伯地区喜用的器具,流行于我国唐代,唐代以后就基本消失了。这种器形源于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鸟首壶的造型,以凤纹作装饰,明显地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西村窑青釉凤首壶(图1)在器形和装饰上与唐代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一改唐代装饰繁缛瑰丽的风格。上端作凤首状,凤冠做成花瓣形口,可以直接注水,壶体呈球状,肩部一侧有弯曲管状流,另一侧从颈至腹部贴有绶带柄,颈部凸起两道弦纹,腹部刻划花卉纹,腹下部近底处刻划莲瓣纹。

军持,是梵语的音译,是一种佛教徒、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用具。西村窑青釉褐彩纹军持(图2),器形犹如瓶身加盖,宽卷口,长颈大腹,一侧腹肩部安一长流,无耳、把。宽口便于装水,长颈便于持握,长流便于倾注,在东南亚、西亚地区深受欢迎。

西村窑青釉盆(图3),大敞口,口径一般在35厘米左右,浅腹,矮圈足。在国内市场上绝少流传,是西村窑为了适应东南亚一些国家人们围在一起用手抓饭的习俗而特意设计烧制的。

西村窑青釉莲瓣纹炉(图4),敞口,外口沿饰一道弦纹,炉身外壁刻莲瓣纹,高座足,足面亦刻莲瓣纹。这种器形符合佛教徒的审美趣味,在东南亚地区颇受欢迎。

四、西村窑的装饰技法与纹饰

西村窑大量仿烧各地名窑产品,装饰技法多样,主要有刻划花、印花、彩绘、点彩、刻划彩绘等几种。

刻划花主要施于碗、盘、碟、壶、盆、炉和瓷枕上,纹饰有条纹、草叶纹、菊瓣纹、莲瓣纹、折枝花卉纹、云纹、篦纹等。如西村窑青釉凤首壶(图5),壶的上腹部刻划缠枝花卉纹,下腹部刻划仰莲瓣纹,刀锋犀利,刚劲有力,以单线勾勒花卉轮廓,以篦划纹表现花之叶脉,线条舒畅自如,繁而不乱,明显受到景德镇窑的影响。

印花主要施于碗、盏、碟、盆四类器物上,一般在内底印团菊,周壁印缠枝菊花,如西村窑青釉印花碗(图6、图7),印花花纹繁密,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纹样清晰,与耀州窑的印花菊纹碗极其相似。《中国陶瓷》认为“西村窑出土的青釉印花缠枝菊纹小碗,纹饰布局与装饰效果与北宋后期陕西耀州窑毫无不同,有极大可能是耀州窑青瓷经广州港出海时给西村窑以影响”,并将西村窑归人耀州窑系。

彩绘,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以青釉釉下褐彩彩绘为主,主要施于盆、壶、枕等器物上,纹饰以云纹、缠枝菊、折枝牡丹为主。如西村窑青釉褐彩彩绘纹盆(图8),彩绘落笔挺拔有力,笔法简练,线条粗放,下笔一气呵成,仅寥寥数笔就勾绘出大菊大叶,显得自由奔放。这种技法明显模仿了磁州窑白地黑花的技法。

点彩,多施于高身杯、小罐、小瓶等小件器物的唇沿或肩际,一般多为独立的圆点,也有中心一点、外围五、六个点组合成花蕊式的纹样。我们在西沙群岛就发现了点彩瓶、点彩罐等器物。这种点彩技法在广州晋墓中出土的青釉器物上就有发现,可见是由晋代流传下来的。

刻划花与彩绘(点彩)相结合是西村窑在模仿各地名窑装饰工艺的过程中,结合海外的装饰需求,将刻划花与彩绘、点彩同施于一件器物上,创造出了刻划彩绘的装饰技法,在器物上进行双重装饰,具有绚丽繁复的装饰效果。如西村窑青釉刻划彩绘盆(图9),在盆内底以娴熟的笔调彩绘折枝牡丹纹,内壁刻划缠枝花纹,装饰繁而不乱,绚丽夺目。

总之,广州西村窑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生产外销瓷的窑口,其产品质朴、实用、美观,深受海外人民喜爱。西村窑随着广州港的兴起而产生,又随着广州港的衰落而消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一段时期,但却见证了北宋时期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往来。

猜你喜欢
刻划器形青釉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陶瓷学报(2021年4期)2021-10-14 08:57:58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34
知足(竹)常乐
宝藏(2020年2期)2020-10-15 02:22:42
左右江石器时代水冲石器常见器形介绍
宝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1
不确定信息下凸优化问题的鲁棒解刻划
浅谈毡包青釉
光栅刻划机刻划系统光机电集成优化方法研究
越窑青釉执壶
艺术品鉴(2013年7期)2013-04-29 19:06:35
对一位失败英雄的着意刻划
雕塑(2000年2期)2000-06-22 16: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