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一、 细读文本,找寻“语用秘妙”的最佳原点
1. 非同一般的词语句式。汉语的博大精深,注定了其词语句式在匠心独具的排列下拥有精彩的表达效果。例如,苏教版五上《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第4自然段写道:“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短短几句话,几个词,就把法布尔充满乐趣的童年世界描写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试想,生活在如此环境中的孩子,怎能不热爱奇妙的昆虫世界呢?这也为法布尔日后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埋下伏笔。
2. 出人意料的标点符号。汉语中标点符号非常重要。如《变色龙》一文“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中的句号,许多人会感到奇怪,这里为什么不用感叹号?其实,课文到这里为止,变色龙捕食、变色等最精彩、最刺激的部分已经结束。用一个句号让读者的心归于平静,用一个句号写出了作者对于“名副其实”的深度赞许。
3. 新颖独特的修辞艺术。小学阶段中涉及到的修辞艺术多为“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看似简单,如果运用的角度新颖独特的话,所起到的却是艺术化的效果。如《黄果树瀑布》一课中,“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这样的比喻恢弘大气,把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写得淋漓尽致,酣畅感人。再比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如此新颖独特的比喻,让每一位读者都仿佛置身于这样的圆形月池,感受着四周乐声奏鸣带给身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力。
4. 别出心裁的篇章结构。一篇课文的篇章结构就如一个人的骨架,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把“骨架”立起来,更要求别出心裁,富有新意。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的开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黄鹤楼送别》采取了“文包诗”的独特结构;《麋鹿》一课开头运用了“情景再现”……
二、 精心设计,选择“语用秘妙”的最佳策略
1. 整体把握,诵读品味,感悟“秘妙”。语用秘妙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整体把握,诵读品味。这里不需要枯燥的分析、机械的切割,更多的是用充满情感的诵读品味,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课文的情感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语文的魅力。譬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歌激情澎湃,生机勃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人情感的脉搏,把握住每一小节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停连、语调的升降等,读出情绪的变化,读出内心美好的感觉,品味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还可以让学生健康成长。
2. 情境铺展,想象点击,训练“秘妙”。笔者一直很推崇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通过情境铺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具体的句式训练,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黄山奇松》一文中,“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句式展开训练:“狂风来了,迎客松……”“暴雨来了,迎客松……”“电闪雷鸣,迎客松……”通过这样的情境句式训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习得“语用秘妙”。
3. 迁移模仿,读写结合,积淀“秘妙”。“语用秘妙”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体现在学生的写作上。我们可以通过迁移模仿,引领学生读写结合,将课中所学与自身感悟相结合,形成极富创意的课堂生成,在反复的训练中积淀“语用秘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时,我们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以高尔基儿子的身份,给父亲写一封回信,表明自己一定会按照父亲的嘱托,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给他人带来快乐。这种迁移内化,模仿运用,读写结合,对于学生的“语用秘妙”积累深有帮助。
(作者单位:海门市通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