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岳正是明朝前期的一位重臣,入内阁,受到英宗重用,编纂过《英宗实录》,著有《类博杂言》等不少传世文学作品,在当时的官员当中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现在有关岳正研究的材料却很少,本文在大量的史料的基础上,着重从岳正的生年籍贯、为官经历、文艺创作、交游事迹以及后人评价等方面来对岳正做一个全方位的梳理,以其能够更好地研究岳正。
【关键词】岳正;生平;研究
岳正,字季方,漷县(今北京)人,是有明一代非常重要的一位内阁重臣,以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在内阁任上,挫败了石亨等人的叛乱,编纂过《英宗实录》;在地方官任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为老百姓办实事;在文学创作上,著有《类博杂言》等传世文学作品,是一位有着相当高地位的小说创作家。本文旨从岳正的生平、为官经历、文学创作、社会交游及后人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一个全方面的综合研究。
一、生年籍贯及家庭
关于岳正生年籍贯,李贽在《续藏书》中说:“岳正,字季方,别号蒙泉,学者称为蒙泉先生,顺天府漷县人。” [1]叶盛在《岳君墓志铭》提到岳正:
曾祖德甫,祖思铭。父兴,怀远将军,轻车都尉,府军前卫指挥同知。母,太洲人刘氏。[2]
李东阳《蒙泉公外传》说道:
配宋氏,西安咸宁人,以贤名称。生四子:增、堂皆慧而天,其二殇也。女六人:长聘天津右卫指挥佥事吕昂,次适朱昶,次适监察御史李经,次适今具东阳,次尚宝司卿李汧,次顺天府学生李钺。六女者皆卒,其甥女赵氏适公友乡贡士潘公流清子辰,今为翰林五经博士。经、东阳及辰,皆公所自择云。[3]
刘吉《宪宗实录》说他:“家世武职,至正,折节读书,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4]可见岳正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这对他以后的人生经历有重要的影响。唐枢《国琛集》说:“正与人交尚气谊,性刚而志高,屹屹不能下物。”[5]袁袠《皇明献实》:“长身美髯须,负奇气,耻屈下人。”[6]邓元锡《皇明书》说:“正神采秀发。”[7]可见正是由于岳正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才使他敢于向当时的权贵们做坚决的斗争。
二、为官经历
岳正是一位敢于同权贵做斗争的铮臣,英宗皇帝正是看到了他这样的性格,才破格让他入阁,而他也在尽力报答英宗皇帝的知遇之恩。《明史·岳正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8]
当时石亨、曹吉祥因为复辟有功而受到英宗皇帝重用,把持朝政,危害忠良,朝臣们也是一筹莫展,无可奈何。面对石、曹的飞扬跋扈,岳正却敢于据理力争,不畏强权,同样是《明史·岳正传》记载:
正素豪迈,负气敢言。及为帝所拔擢,益感激思自效。掌钦天监侍郎汤序者,亨党也,尝奏灾异,请尽去奸臣。帝问正,正言:“奸臣无指名。即求之,人人自危。且序术浅,何足信也。”乃止。有僧为妖言,锦衣校逻得之,坐以谋反。中官牛玉请官逻者,正言:“事纵得实,不过坐妖言律,逻者给赏而已,不宜与官。”僧党数十人皆得免。[8]
陈沂《畜德录》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岳正,字季方,为翰林修撰。英庙甚重之,尝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后谪戍召还,自题其像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从今以后,再敢不敢!”公性不能容人,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曰:“顺撑来可容,使纵横来,安容得邪?” [9]
岳正打击权贵的行为使某些人看不惯,但是岳正却不为所动,义正言辞的说:“如果是对国家有利的,我肯定会容忍;如果对国家不利的话,我肯定不会容忍。”但是岳正太过执拗的性格也使他在某些方面使皇帝不悦,最终不幸被贬。郑晓《吾学编》说道:
是年,承天门灾,帝下诏罪己,公历数政弊,词极切直。二人(石、曹)者造飞语:“岳正草诏出,时时对人言:‘此非上意,我欲讽上改过也。正卖直讪君父。”不数日,内批降公钦州同知。[10]
王锜《寓圃杂记》在记载这件事时说:
天顺元年七月五日,承天门灾,命阁臣岳正草诏,言多自咎,权奸甚恨,遂贬肃州。[11]
岳正太过执拗,不懂变通的性格使他不懂得皇上的罪己诏不是真心实意地想去道歉,只是虚心假意地为罪行减责而已。岳正不懂这些,结果被奸臣所害,贬官在外,但也正因为如此更加激发了岳正的文学创作。
三、文艺创作
岳正出身于官宦家庭,并且是进士及第出身,文学创作相当丰富,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方面。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类博杂言》一卷,明岳正撰。此书杂论阴阳、五行及医、卜、星、算之说,中间论大衍之数及《皇极经世》之数,亦颇有发明。”[12] 《续文献通考》亦记载:“岳正《类博杂言》一卷,是书杂论阴阳、五行及医、卜、星、算之说,中间论大衍之数及《皇极经世》之数,亦颇有发明。《明史?艺文志》作二卷。” [13]除此之外岳正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很精通。李东阳《蒙泉公外传》提到:
公于书无所不读,谓天下事无不可为,高自负许,俯视一世。其为文高简峻拔,追古作者,诗亦雅健脱俗,字法精邃,大书尤伟,旁及雕绘镌刻,悉臻其妙。尝戏画葡萄,遂称绝品。晚好《皇极书》,有所论述及经解,皆未及就。惟《类博稿》仅有十卷行于世,《深衣纂误》一卷藏于家。[3]1081-1085
李东阳《麓堂诗话》在还说过几个细节:
蒙翁才甚高,为文章俯视一世,独不屑为诗,云:“既要平侧,又要对偶,安得许多功夫?”然其所作如《公子行》、《短短床》二曲,绰有古调。《留侯图》四绝句,句意皆非时人所到也。[5]16
由此可见,岳正的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却不喜欢写诗,因为作诗比较繁琐,没有过多的精力去雕琢、摹写。但要精心创作,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可见岳正的文学功底还是很强的。
李贽《续藏书》说道:
正于书无所不读,谓天下事无不可为,高自负许,俯视一世。诗文高简峻拔,追古作者。字法精邃,大书尤伟。旁及雕绘镌刻,悉臻其妙。常戏画葡萄,遂称绝品。有《类博稿》十卷行于世。[1]442
又陆容《菽园杂记》云:
岳季方能画葡萄,尝作《画葡萄说》。近于宣府李士常家,见其自书一通,笔画清劲不俗。其言葡萄本中国名果,重自上古,神农九种,功力为最。世谓得之大宛,归种汉宫,皆未之考。意者初不经见,而博望、贰师之所得者,又将特异,遂附会之。此说有见。[14]
从上面两条记叙可以看出,岳正擅长画画,特别擅长画葡萄,且已成为“绝品”。他对葡萄有深入的研究,认为葡萄本来就是中原地区的水果,而不是像世人所说的是从大宛地区引种过来的。
四、交游事迹
岳正交游广泛,与当时的名人诸如李东阳、吕原、潘流清等都有交往经历,并且把李东阳收为女婿。陆容《菽园杂记》记载了一件事:
(下转第226页)
(上接第224页)
潘流清处之,青田人,与岳内翰季方同游太学,俱有文名,且相友善。流清未仕卒,其子辰幼孤,流落京师。一日,季方过陈缉熙内翰,适其友李斯式出揖。季方愕视久之,问故,云:“此吾故友潘流清应真也。”翌日,遣人延斯式至家,命工写其真,且以示辰。云:“此汝父遗容”,命拜之。辰不识,持归示其母,其母泣涕而藏焉。此亦衣冠中之异事也。[14]101-102
岳正与潘流清是在太学里面是同学,并且在文学方面都很有名气,相互之间也非要友善。可是不幸的是潘流清却英年早逝,留下幼子。岳正特地赶去为其幼子画像,可见岳正与潘流清交情之深。
李东阳《书蒙翁所藏黄华老人真迹后》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右黄华老人书三十三字,吾外舅蒙翁先生所藏,翁及天全翁徐公所题皆在焉。老人本金人,姓王氏,名庭筠,字子瑞,号黄华,举进士,官至韩林编修。书学宋米元章,论者谓其胸次不在米下。此诗已断裂不能读,而字画遒逸可玩。蒙翁题五字,笔意浑成,天全并称为得意,信然;而天全此书亦奇伟绝俗,虽称三绝,可也。 [14]675
这段材料反映了岳正与当时一位擅长书法的叫王庭筠老人的深厚情谊,再三嘱咐李东阳去姑苏的时候一定要跟王庭筠老人见一面,当听说老人已经去世的时候,岳正卧倒不能语,心痛不已。他们两人虽然没有见上一面,但却惺惺相惜,彼此可谓是世上真正的知音。
五、后人评价
岳正死后,很多人都为他写了祭文,都给予他相当高的评价。《类博稿》后附录有《祭文七首》,现摘录其一首如下:
维成化八年,岁次壬辰九月甲午,朔越二十一日甲寅。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商辂,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万安,吏部左侍郎尹旻、右侍郎叶盛,户部尚书关鼎,礼部左侍郎刘吉、右侍郎俞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白圭,左侍郎李震,刑部尚书陆瑜、左侍郎曾翚、右侍郎董方,工部尚书王复、右侍郎乔毅,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宾,通政使司掌司事、兵部左侍郎张文质,左通政杨燧、刘俊,右通政刘昭,右恭议潘礼,光禄侍卿周骙、少卿周庠,国子监司业耿裕,礼部郎中李温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兴化太守、前翰林修撰岳公季方之灵,曰:“呜呼季方,志欲以泽四海,学欲以订群编。豪迈之气,蹇谔之言,跨往古而自信,视举世而莫前。 [2]457
这是当时的官吏为岳正写的祭文,高度评价了岳正的一生,可见岳正在当时官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作为明朝当时的名人,岳正的女婿李东阳缅怀岳正时写道:
公之进退,惟道降升;公之存亡,惟世重轻。四海之内,百年之内,孰不知所谓蒙泉先生也?东阳夙自髫丱,获瞻门庭,遇我以国士,宾我以馆甥。道义之感,文章之托,其在天下者非一人之私情也。然而生不侍于膝,死不送于茔,心许于南都之使,天留于阙里之行。[3]1440
岳正是明前期的一位重臣,对他一生的研究可以看出明朝前期相关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具有十分深远和重大的意义。本文对岳正的一生从生平籍贯、家庭、为官经历、文艺创作、交游事迹和后人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简单而全面的梳理,并对岳正在世主要事迹做了简要评述,期冀后来人能够在此基础上发掘出新的材料,从而对岳正有更完善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建业.李贽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39-442.
[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455-466.
[3]周寅宾.李东阳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8:1081-1085.
[4]明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1962:1302-1303.
[5]王云五.国琛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82-83.
[6]周骏富.皇明献实[M].台北:明文书局,1991:461-467.
[7]周骏富.皇明书[M].台北:明文书局,1991:244-248.
[8]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4679-4682.
[9]陈沂.畜德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6-7.
[10]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49-450.
[11]王锜.寓圃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19.
[12]永瑢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7:1653.
[13]纪昀.续文献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4220.
[14]陆容.菽园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53.
作者简介:温燎原(1990—),男,河南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