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语运用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2013-04-29 15:54石伟
西江月·上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望文生义现代汉语比喻

【摘 要】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它用最简短的话语传达出最丰富的内涵,成语用得好不仅能够增强你说话或写作的生动性,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正因为如此,成语也经常被误用,而被误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望文生义,笔者针对于此结合具体的例子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成语;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与训诂学中的望文生训意思相近,郭在贻先生将望文生训列为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中的第一种,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对古籍注释中望文生训现象从表现形式上做了说明。而成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望文生义现象也早就被一些学者察觉到,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索。如:宋宝锁在《望文生义原因初探》一文中通过对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成语误用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望文生义产生的六条原因,张怡春在《望文生义:成语意义演变之一途》中分析了成语望文生义产生的内外原因,并且在《望文生义与陌生度》一文中提出了望文生义的产生与成语的陌生度有关的观点。我通过对着些学者的观点的比较分析,结合这些年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谈谈我对成语运用中的望文生义的一些看法。

成语误用在如今的文化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不仅能够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中见到,甚至会出现在一些学者的著作中,虽然造成成语误用的原因很多,但很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因为对成语不熟悉而造成的望文生义。我认为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用成语中某些字词的常用义解释成语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某人或者某势力虽已垮台,但余威仍在,依然有一定的影响。《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就有“古人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文化部《红楼梦》校订出版小组注:“百足之虫,指马陆、蜈蚣一类节肢动物。这类动物被截成几段后仍会活动,故称死而不僵。”[1]这里就是把“僵”字作“僵硬”来解,乍一看也能说得通。因为《现代汉语辞典》第五版的“僵”字词条如下:①僵硬②事情难于处理,停滞不前③收敛笑容,使表情严肃。用这些词条来解释,当然会把“僵”字理解为僵硬。而事实上这里的“僵”字当作“仆,倒”讲,该成语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国曹冏的《六代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扶之者众也”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意思也很明显“马陆这种虫子,死了之后不倒下,因为扶持它的东西很多。”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句话也不说。其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这里的“赞”,应该理解为“说”,若以其常用义“帮助”或“称赞”来理解,就会完全歪曲成语的意思,出现错误。

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训,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爲“教导,讯捷;教导或训诫的话;训练;解释”,而“法则,典范”虽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条之下,但较为陌生,所以才会被解释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兔走乌飞:“兔”“乌”指月亮、太阳,比喻时间迅速流逝。其中的“兔”和“乌”被当作兔子和乌鸦来解,致使文本难以解释或者成语被误用。

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久假不归:假,借用。本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语本《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后也比喻长期染上了坏习惯,不能改正。“假”字被当做“放假”解,从而歪曲了成语的意思。

二、忽视了某些成语的来源,让成语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根据字面意思,妄加揣测,穿凿附会

火中取栗:偷取火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成语来源于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猴子骗猫取火中的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而该成语往往被误用作“冒险取利”,曲解了成语本来的含义。

美轮美奂,该成语不仅易于写错,更易于用错,有时候竟然被拿来形容文字的优美。如:你这篇文章写得真是美轮美奂,精彩之至。其实这是不了解该成语的出处来源,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这里的轮乃形容词,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之意。奂乃众多、盛大之意。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华丽,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暴虎冯河,该成语较为陌生,甚至对古汉语不甚了解的人都不能准确的读准其读音。暴虎冯河出自《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此处的暴作“徒手搏斗”讲,冯,读作ping,通“凭”,作凭借讲。所以,暴虎,指空手搏虎;冯河,指徒步涉水过河,暴虎冯河就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其实,在《论语》中这个成语也出现过,还有一个小故事。《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若是不了解其来源出处,而将其按现代汉语的读音来读,用现代汉语的常用义来解,一定会闹出笑话。

像以上这种成语还有很很多,如:目无全牛,该成语经常被误用爲“缺少整体性、系统性”;感同身受,常被误用爲“引起情感的共鸣”;不刊之论,常被误用爲“不能刊登的文章”。本来指公堂上受审的“对簿公堂”被误解爲告上法庭,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的“空谷足音”被误解爲传播声音,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的“文不加点”被误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指勉强能使人满意的“差强人意”被误解爲太差劲等等。这些之所以会被望文生义的加以理解和运用就是应为不知其出处之故。

三、断章取义

汉语中本来就存在着一词多义,有些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很多,这就很容易使人避开成语中的难解字词,以成语中所熟知的字词为根基,避重就轻,截取词义,妄加推断整个成语的含义,从而破坏成语含义的整体性,造成意义上的扭曲。这一类的成语也不少,如:含英咀华、春秋鼎盛、忍俊不禁、安步当车、不绝如缕、登堂入室、师心自用、惨淡经营、三人成虎、求田问舍、万人空巷、光怪陆离、善刀而藏、弹冠相庆、匠遇作家、筚路蓝缕、尺布斗粟、木人石心、名山事业、望其项背、雅俗共赏、曾几何时、求全责备、侧目而视、五风十雨、首当其冲等等。

以上是我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望文生义的成语所作的一个分类,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也是望文生义形成的原因。望文生义作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不健康的现象,应当尽量避免。若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一、利用手头的工具书、相关书籍资料、网络等媒介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词汇知识储备。二、在面对陌生成语时,不要妄加揣测,尽量查阅相关资料获得准确的含义。三、运用成语需谨慎,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的行业或职位。如:新闻、报刊、作家、学者、老师等,因为其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影响深远,对于规范语言的运用责任重大。因此,只要我们在使用成语时能够做到字字有根,知其源流,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望文生义。

【参考文献】

[1]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5(2011.2重印).

[2]宋宝锁.望文生义原因初探[J].考试与招生,2010(01).

[3]马朝东.“望文生义”摭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4]刘冬青,曹炜.论成语“望文生义”义入典应当缓行——兼与陈璧耀先生商榷[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作者简介:石伟(1988.11—),男,汉族,河南新县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古文字。

猜你喜欢
望文生义现代汉语比喻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比喻
不可“望文生义“的英语副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
翻译切莫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