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夏医药学发展的背景和医学思想为西夏医药学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条件,而独具特色的西夏医药学成就体现在各个方面。从西夏人医学分工和治疗诊断等五个方面展现西夏医学药的成就。西夏人多患癞疮等皮肤病,且治疗癞疮的药别具一格。还举了西夏文古籍中的几个药方,这些药方不仅是西夏医药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关键词:西夏;医药学;药方
一、西夏的医学概况
1.党项人原来不知道什么医药,有病了或请巫师送鬼或听天由命
《辽史》卷一一五记载:病者不用医药,召巫者送鬼,西夏语以巫为“厮”也。或迁他室,谓之“闪病”。把病人迁居到另一个房子去住,认为这样能摆脱病魔,称之为“闪病”。
2.西夏的医学思想
西夏统治的疆域内,其主要民族有党项族、汉族、吐蕃族、回鹘族等。多民族的特点决定了西夏文化是多元的,而多元文化的特点又决定了西夏医学是多民族医学融合的产物。有学者指出,西夏地区有深厚的汉族医学思想基础,汉族医学思想构成了西夏医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所以西夏的医学思想有一定的综合性,即以汉族医学思想为主要内容,通过佛教又融入了古印度的医学思想。
二、西夏人的医学成就
西夏立国之后,西夏人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少数上层人物的子弟到印度学习医学。加之党项人在与汉、藏民族的交流中,汉地中医和藏佛典中的医药卫生知识的传入,西夏的医学得以快速发展。西夏人的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西夏人对生理和解剖学的认识
西夏文献所记载的人体生理部位多达六七十个,如隔膜、鼻胫等。这些名词大量出现在西夏文辞书中,说明西夏人对它们非常熟悉。西夏文献中记载着许多人体解剖知识,并对器官、组织的性质、功能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如《文海》记载:“腹”字释义为“腹肚也,胃也,腹肠,粪便囊是也。”
2.西夏人对疾病和病理的认识
西夏文《文海》辞书中“病”字释为“病患也,病也,疾病也,患也,病也。病也,四大不和和之谓”。文献中提到了西夏人各种疾病及其症状,如伤寒、癞病、肠绞、麻风等。文献中记载最多的是癞疮病,如《文海》和《同音》各有十多个词条。《治疗恶疮要语》是专治癞疮病的书,癞疮病是西夏人最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
三、西夏文医学文献中的药方
从西夏文献记录和出土医方看,西夏境内比较流行的疾病有恶疮、热病、伤寒、泻痢等。黑城出土的《治疗恶疮要语》及《文海》中许多涉及“疮”“癞”“疥”的词语正说明了这一点。下面我们列举几个药方:
药方1:治疗癞疮的药方
西夏人所患的常见疾病,治疗癞疮的药方,西夏既有治疗癞疮的专书,目前只知道一个偏方,即《文海》杂14、171所录的“癞疮病”,用的是“松、柏、草、屎粪等之浆制的”,具有清火败毒作用。此方对牲畜也适用。
药方2:治疗干湿痈疮的药方
将花虫做成白浆末,与羊脂混后途于疮上则痊愈。
药方3:治疗脾胃不合的姜合丸
丁香半两,汤洗七变。研为细末,生姜面糊为丸,如皂儿大。每服用生姜合子一个,湿纸裹令香蕉,生姜汤下,日进二服,不计时候。
药方4:治疗伤寒的药方
1971年,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写本药方残页,是治疗伤寒病的药方。请看已翻译的医方:
……弃除……好好煮,频翻动,水减半时,重新加水煮,熟时,别盛小腹。于清晨空腹时,将此汤药……搅匀温热,每次一匙,趁热服……频频常服,则伤寒悉除也。此乃厚罗辛麻(汤)治疗伤(寒)要论也。治除百种伤寒,长寿头发……(此药制作)牛膝、莨菪子等数种,研为粉末,搅于面糊中,做成豆(粒)状,于空腹时,每次十粒,温水送下。治寒气方,花椒皮,于翌晨空腹时,(取)新冷水,服二十一粒,面东……
从上面可看出此药方有三服药——汤药、丸药和单位药。汤药是厚罗辛麻汤,即厚朴、罗勒、细辛、麻黄四味药煎制。此药方有主治伤寒的作用。丸药所用的药只写着牛膝、莨菪子两种,此药方有治伤寒的作用。单位药所用的只有花椒一味药,此药方主要有治寒气的作用。
总的说来,西夏医学知识主要来自宋金,且比不上宋金。西夏医书、药方表明其医学知识主要是学习中原的传统医学。
参考文献:
[1]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2]李范文.西夏通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3]史金波.西夏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李范文.西夏研究: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朱国祥,男(1972—)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博士生。2006年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讲师职称。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侧重西域)。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2011级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