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霞
摘 要:铁道部撤销后,中国铁路总公司继承了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能,由于其身份的变化将对资金的筹集难度和成本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企业追求利润的固有特性也要求其对现有的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加速资金周转,努力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铁路企业做好资金的运作和管理,必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管好用活存量资金,完善结算中心制度,才能真正的降低资金占用,满足铁路运输和建设的资金需求,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
关键词:铁路;企业;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3;F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2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59-03
铁道部撤销后,中国铁路总公司继承了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能,但铁路“高大半”的特点并未因此改变。近年来铁路的高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由于其快速的扩张而带来了资金需求量的激增。虽然国家对铁路的支持政策不变,但由于其身份的变化将对资金的筹集难度和成本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企业追求利润的固有特性也要求其对现有的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国铁路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其资金运动过程具有自己的特点。笔者根据铁路目前的管理模式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铁路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三点看法。
一、落实全面预算,确保资金流动有序可控
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资金的收支管理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铁路企业由于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计划经济的管理方法仍在工作中还一定范围的存在,资金的预算管理还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将资金预算纳入预算管理系统进行统一安排和筹划;二是由于没有真正坚持零基预算的原则,实行以资金控制成本的做法,使资金预算与实际出入较大,难以执行;三是较少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及资金的运用效率。因此,铁路企业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对预算期内的财务收支进行准确预计。铁路企业往往根据上级下达的利润目标,预计营业收入后,倒算出成本控制目标,并以控制资金的拨款额度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从而实现经营目标。这样可能忽略了一些刚性支出,或者人为地放大了成本支出空间。因此,铁路企业必须对预算期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准确的预计,在此基础上编制收入、成本及资金预算。至于对预算期预计的结果如与经营目标有差异,应将导致产生差异的因素建立备查簿,在预算执行中实时记录其变化情况,作为经营业绩考核的扣除因素。
2.把资金作为全面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铁路企业应按照经营业务预算、投资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年度资金需求预算,结合资金存量提报预算年度资金筹集预算。通俗的讲,就是在对预算期进行全面准确的预计后,根据总成本控制和投资目标,扣除期初存货及其他非付现因素,确定预算期的资金支付额度,根据资金支付额度和营业收入及其他资金增加因素,确定是否从外部筹集资金及筹资额度。
3.强化日常和月度资金的预算分析安排。铁路企业应当根据经营、投资等对资金的需求变化,强化日常和月份资金的预算分析安排,提高资金预算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充分考虑生产需要与库存原材料占用、批量采购优势与现金流量、债权债务清理与企业信誉等方面的矛盾,尽可能使资金达到最低占用和均衡流动。
铁路企业在实施资金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及更新改造计划,经营性借款,汇票贴现以及内部资金调剂等因素,把上述因素全部纳入资金预算范围,按照其开支的时间进度规律,合理统筹安排和实施资金预算。
二、管活存量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金流量要保持一定的平衡,要量力而行,有多大的实力,就去做多大的事情,否则就会把现金流拉断,导致企业难以维持。铁路企业基层站段和控股子企业,是企业集团资金运作的具体执行者和资金安全的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执行企业集团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高效。在正确上报资金需求预算并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预算指标的同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努力防止资金体外循环。对所属非独立核算单位,实行严格的备用金管理制度,核定备用金限额,设定开支范围和权限,禁止坐支行为,加强资金的管理。禁止非授权的部门和个人直接收取营业收入,防止截留挪用资金或虚假支出套取资金,确保全部收支在本单位控制之内。
2.切实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一是强化采购资金管理,实行择优、择廉、择近采购材料,防止间接采购、盲目采购,压缩采购成本,节约采购费用,把好资金支出主流关。二是强化生产资金管理,以降低消耗为突破口,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础,采取新工艺、新技术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生产资金的占用。三是严格控制日常费用支出,实行费用包干制,节奖超罚,对支出进行实时控制。
3.盘活流动资金降低占用。铁路企业基层单位应加强各类债权的管理,积极清收债权;开展清仓查库,合理储备物资,开展修旧利废,积极处理超储积压物资,把死物变成活钱;强化在产品和产成品的管理,积极开展压仓促销,使企业的在产品和产成品资金控制在科学合理的限额内;根据市场供求规律和生产需要,做到灵活采购和储备,在强化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对市场长线物资实行无库存供应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库存,减少人力、物力耗费和资金占用。
4.统筹灵活安排资金支付。在资金支付手段和时间上,按紧急程度灵活安排资金。例如: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稳定队伍;安排急需的原材料和配件采购,保证生产不间断;根据供求关系与信用状况,及时或适当延迟款项支付时间;尽量使用票据,特别是商业票据进行结算,尽可能延长资金在本单位的停留时间。
三、完善结算制度,实施资金集中统一管理
由于铁路运输各系统、各工种协同工作,跨区域联合服务的特点,其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而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为资金的统筹运作提供了巨大空间,也只有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核算,才能有效管好用活现有资金。铁路企业集团一般都已经设立了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银行,内部所属单位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使结算中心成为内部资金的“蓄水池”。而要充分发挥资金结算中心的作用,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统一银行开户管理,集中管理沉淀资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铁路企业一些内部单位的银行账户并未全部在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开立。为强化货币资金监管,铁路企业必须撤销所属各单位在社会金融机构的多余账户,保留使用唯一基本付款账户及多个上划资金专户,实现资金的收支两条线,并与银行签订协议,实现资金的全面归集。即所属单位账户资金每日下班前自动划入结算中心所在开户银行,次日自动划入所属单位账户,以保证铁路企业对银行存款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这样,使原来分散在多个银行账户中的货币资金集中到了一个账户,大大降低了货币资金存量。假设10个内部单位分别在社会金融机构开户的情况下,每个单位最低银行存款余额为10万元才能满足日常经营需求,10个单位就需要100万元,而统一开户管理后,如果对每个单位的货币资金收付进行统筹安排,可能只需要50万元甚至更少。另外,铁路企业的所属单位和子公司还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收付账户,为内部单位间的产品劳务结算提供支持,发挥“内部银行”的功能,以内部往来结算代替货币资金结算,实现了内部无货币资金的流转。
2.统一资金调度管理,统筹安排财务收支。由于铁路运输的季节性特点,使铁路企业的资金收支不平衡,银行存款余额波动较大,这样严重影响了铁路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率。资金结算中心必须合理筹划资金的运用,统一资金收支调度,保持资金的合理存量。采取的主要手段有:
(1)根据一定期间费用预算,根据企业所属单位和控股公司的支付申请,均衡安排资金支出,减少资金收付波动;
(2)指导所属单位和控股企业合理确定采购批量,在考虑批量采购成本的同时,还应考虑大额资金支付产生的支付波动;
(3)在不影响企业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延迟债务的偿还时间;
(4)指导所属单位和控股企业,尽可能多地使用银行和商业票据结算方式支付资金。
资金结算中心应当根据年度资金预算排定资金使用规模,要求本企业所属单位和子公司按照年度资金预算编报月度资金预算,并将资金使用额度分解至每天,并严格按计划支付资金。
3.统一资金信贷管理,有效降低筹资成本。一是统一内部信贷管理,通过资金结算中心集中对企业所属单位和子企业实行内部贷款制度,合理调节集团内部资金流向,优化资金信贷结构,为集团内部提供高质量的贷款支持。二是统一对外筹资职能,企业集团根据资金结构优化以及各单位发展的需要,提出资金需求计划,由资金结算中心根据自身资金状况,确定筹资规模,由集团总部统一向商业银行办理贷款筹措资金。三是利用资金结算中心与金融机构紧密的业务关系,发挥铁路企业集团的整体规模优势,选择最优的贷款银行和筹资策略,努力降低筹资成本。
4.统一资金过程控制,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作为铁路企业的一个内设机构,资金结算中心除了履行其对内和对外资金结算职责外,还应对企业集团(下转第71页)(上接第60页)内部各单位的资金流向实施监控。首先要在资金收支预算方面,必须与铁路企业集团及所属单位的财务预算(包括货币资金预算)实现无缝对接,对各单位资金收支计划进行审批和调整,确保收支均衡,流动稳定。其次是要加强对各单位的资金监管,例如认真审核结算票据,严格执行大额资金联签和动态报告手续,与开户银行签订资金监管协议等,规避资金支付中的舞弊和差错风险。
上述三个方面的资金运作和管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人为地割裂。铁路企业集团总部、所属单位和资金结算中心应统一协调,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形成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真正的降低资金占用,在满足铁路运输工作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支持铁路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铁路运输企业会计编委会.铁路运输企业会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