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慧妍
高小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从原来的住窑洞,到现在的艺术家,就像是地球人到了火星上。在他看来,艺术家、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都应该是一个过滤网。
来自黄土高坡的当代艺术家高小云,既有着西北汉子的豪爽,也有着艺术家常有的偏执。
“我经常会感到饥饿,小的时候饿那是物质饥饿,而现在感到饿,那是精神饥饿。但是艺术、绘画能让我找到一种归宿感。曾经当我身上只有3块钱的时候,我就不停的画画。”高小云说。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高小云自中国美院毕业后的四五年内,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未像现在如此被认可。2003年底时,想要在上海闯荡的高小云经历了最窘迫的一段创作过程。“那个时候不出去赚钱,就知道画画,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两三年,有时候饿的不行了就还是画画,画画让我感觉不饿。后来终于有一天有个人到我工作室来,觉得我的画不错。”
高小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从原来的住窑洞,到现在的艺术家,“就像是地球人到了火星上去”。
“手”为标签
在毕业后的三年,高小云在西安某高校担任美术老师。“虽然日子过的很舒服,但当时就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所以我选择了出来,我想看看不一样的东西。”之后,高小云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职业艺术家的道路。
都说艺术家有一种偏执的个性,果不其然,当高小云被问到,“如果当初没被发现,连活下去都成问题,会怎么办?”他依旧回答,“宁愿穷困潦倒一辈子,也不会放弃艺术。”
或许在他的眼中,艺术家应该是高于任何一个领域的职业。他们往往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能够将自己所理解的社会与人通过作品进行过滤,从而反映给受众观看,同样,这也是艺术家应该背负的一个社会责任。
但如今的很多艺术家似乎有些变味儿。“艺术家、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都应该是一个过滤网,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现在市面上很多艺术家都是被商品化。他们所创作出的作品不是艺术品而是成了一种商品,这些商品可以被复制N次,我最反感这种做法,我喜欢有原创的东西,对于艺术家来说,抄袭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手”是高小云的作品标签。他告诉记者,他想要通过能够创造东西、同样也能够破坏东西的“手”,直接指出甚至是骂出社会中的弊端。
2011年,高小云开始酝酿他的《乱》这个系列的作品,最终这个系列的作品也得到了许多好评。在这4幅作品中,他通过“手”反映出各行各业中不公平的存在,以及黑白颠倒的现象,一种混乱的游戏规则所造成的社会的潜在混乱。“善良淳朴的人反而在社会中被淘汰,而那些深谙社会游戏规则的人却如鱼得水。”这就是高小云想在作品中指出的社会问题。
那段艺术市场的疯狂期
高小云告诉记者,在上海的十多年内,他的作品基本是被外国人收藏,对此他很不解。
“我认为国人目前的收藏心态很奇怪。例如我的作品,被外国人买走,作品在国外被炒起来了。但国人不会在国内买我的作品,而是跑到国外去买,可能之间的价格会差个一千倍。他们的投资方式就是不愿意生活在底层,他们认为国外的、认为拍卖行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可见,中国人的收藏心态多是虚荣心作祟。”
同样的,随着艺术市场的兴起,艺术变得从不能够拿钱计量到只能拿钱计量。
“我经历过国内艺术市场疯狂的那一阶段,特别是到了2007年,那个时候我每天都来不及去画,收藏家在后面催着,我几乎成为了画画的机器,没日没夜的创作。幸好如今这个市场冷静下来了。”
高小云认为,目前很多当代艺术家的成功,仅仅是在经济上的成功,他们的画的价格甚至高过了古人。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影响到世界的大家大作,并没有出现。“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个能影响世界的艺术家。”
但是,高小云也是一个“爱钱”的艺术家,他并不避讳谈钱。他认为,要做艺术必定需要有资金的支持,但需要界定的是,不能以钱为基础来进行创作。
高小云的工作室离他的家很远,这也是他故意设置的,为的也是让自己作为职业艺术家的太过执着的个性远离自己的家人与朋友。离开了艺术,他依旧是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