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怡敏
今年年初,在北京创业5年的周品将公司打包迁徙到了成都。
周品爱北京,一线城市拥有全国一流的融资环境和人才。2008年,他创立创意商品电商网站趣玩选址在北京正是源于此。多年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似乎一直是创业者们的首选之地。
但是周品慢慢发现,这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这一票人在北京没有生活得更好的可能性,比如买不起房。我想让他们生活得更好,才有动力去干出更好的事情”,周品说,“我想要我们这一票人在3~5年内能安心创业,避免有浮躁的想法。”
最近5年来,创业者选择城市的趋势正在悄然发生转变。长期跟踪研究创业发展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内地以及中小型城市出现创业者甚至是创业海归的身影,很多二三线城市逐渐成为创业者们选择的热点城市。
根据创投对接平台创投圈的调查数据,2012年,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创业项目占比已经由2011年的84%下降到了77%。不少人开始回流到二三线城市,创业热火蔓延,新的创业热土如火如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周品选择离开的同时,留下了一批人马,市场部门、商务部门继续以北京为中心拓展。创业者们即使“逃离”,仍然和一线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企业整体驻扎在二三线城市之后,创业者每个月都要到北京一两次,以保持行业的敏感度,维系与圈内人的关系。
创业的风水轮转对今天的创业者们提出了新的考验。进入二三线城市创业往往也需要承担更多风险,人才难请,视野变窄,资源不够等,哀愁与美丽同在,觅平衡成为他们要直面的新命题。
非走不可还是可去可留
需要细理的成本升降逻辑
“我从广州开车往这边逛,到了这里觉得环境好,就定了。”“草根创业者”赖霖枫再创业做115网盘选择到东莞的原因极为简单。
如今,赖霖枫的公司在东莞松山湖拥有一整栋楼,很多员工也都在周围住上了政府给予优惠的楼盘。这样的生活在一线城市是很难达到的。
可赖霖枫头疼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在东莞,最难就是请人才。”劣势与优势相伴而生,赖霖枫不得不感慨的是,挖北京的人,得帮人订机票,还得周末,工资还得翻倍。
赖霖枫的办公室有半个球场那么大。一幅“大将无能累死三军”挂正中。赖霖枫坦诚自己:“年轻,思考不足,经历不够,都是网络上学的东西,没系统。以前都是兄弟式的管理,很随意。以后最重要是提升自己,还要找好帮手。”可是,找到好帮手谈何容易,要想说服人才到二三线城市并非易事。
似乎一些成本是省了,但另一些成本却上来了。尽管目前创业的导向正在发生改变,但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行业内人才的短缺仍然是他们头痛的问题,更多的人才能否放下心理障碍进入二三线城市?
当一些创业者决定搬离一线城市时,从高管到员工反对声一片,月薪在五六千元以上的很多员工都不愿到三线城市。放弃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时的热情。
百桥国际生物科技孵化园董事长、总裁翁翊感慨,他在江阴招一个博士生,花的成本跟上海差不多。
然而,与赖霖枫、翁翊的看法不同的是,有创业者认为在一线城市最招不起人。在北上广,挖到人才动不动就要求年薪四五十万,而且还要有期权,就连核心销售员月薪也基本在1.5万~2万元之间。他们认为这样的情况离开一线城市可以解决。
一些刚从美国硅谷回国准备创业的人,也不得不做出到二三线城市去创业的艰难抉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位创业者马不停蹄地走访考察了济南、徐州、潍坊等多个城市,目的只有一个: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之地。作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本来很想留在北京创业。但是北京直线高涨的创业成本——高企的房价和高昂的人力成本,最终还是让其改变了方案。
如果说在二线城市创业能在房租成本上以绝对优势胜出的话,那么,在人力成本上却得分地区分行业看情势下定论。
而且,到二三线城市创业,当地政府会制定相应的政策、优惠税收,会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在创业启动资金上给予资助等。创业者们尤其需要这样的 “橄榄枝”。
周品到成都后,在当地倒也寻觅到了合适的人才。趣玩网搬离北京后,办公场地的房租缩减到原来在北京的1/3~1/6。并且,由于成都的商品房价是北京的1/3,从北京过去的员工买套住房也相对容易。这都是周品所看重的。
在他看来,非纯互联网公司比如电商,在已积累了骨干成员、有了融资、企业进入稳步发展的第二阶段,就可以离开北京,去房价和环境更优的二线城市。
成本降低无疑是创业者们不再迷恋北上广的最大诱因。一线城市往往寸土寸金,初创业者在被繁琐的注册手续折磨之前,还得要考虑的是,现在北京商住两用房很难注册公司了。
那么,究竟是去还是留?成本究竟是升还是降,到二三线城市的每个创业者面临的际遇可能都有所不同。整体创业成本如何衡量,需要每个创业者自己去厘清,看重什么还是不看重什么,要有所取舍。毕竟,离开后,人才瓶颈已经开始制约一些企业的发展。逃离,有时就得意味着重头开始。
在二三线城市大企业网络人才容易,但中小企业还是要靠市场大,才能找到好的人。在一线城市,虽然其他创业成本贵,但机会成本小太多。
尽管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不迷恋一线城市之后,想要顺畅地呼吸二三线城市里的新鲜空气并不是那么简单。一些时候,二三线城市能把零散的石头用起来,但概率还是没那么大。
浮躁还是沉静
人脉、资源相对论
换个城市可以换种活法。麦包包总裁叶海峰说:“在中小城市胆子会大一点,干的事往往超出你的想象力,不一定非得北京、上海才能做,当你揭开面纱发现都是纸老虎。”而且,与周品类似的是,叶海峰对在三线城市创业有一句感慨则是——“没那么浮躁”。
一位做产品开发的人从北京到了成都也说,人不会像北京那样浮躁,大家会脚踏实地更重视技术、研发,没有了那么多的创业大赛、创业咖啡馆、创业者沙龙,少了很多言不由衷的蛊惑,人会更沉静。
可是,“沉静”也犹如硬币的两面。
二三线线城市的“沉静”或许孕育不了更好的创业氛围。资本少、点子少、媒体少等。相对而言,在一线城市,密集着各种各样的圈子和组织,比如APEC青年创业家峰会,比如接力中国,创业者能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和对话更多的成功企业家。
众所周知,硅谷的创业成本比北京高得多,但仍然是创新之都。“万恶的北上广”自然也有令人留恋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讲,视野与竞争力本质上还是倚靠大土壤才能滋生。
离开一线城市,创业会懈怠吗?不在核心城市的创业者,视野会丧失吗?二三线城市少了激情,多的是稳妥沉稳还是偏安一隅的井底之观?沉静安然中人脉、资源又如何去获得? 离开一线城市创业,实际上对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身在东莞,没北京那样的交流氛围。赖霖枫就得要求自己,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旦有机会,他就去接触北京、上海的大老板。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又一次飞深圳,赖霖枫就去接机,然后送酒店,吃宵夜,一路上聊天,借此“充电”。周鸿祎说他“人聪明,胆子大”。听闻著名的自媒体创业者程苓峰也到了东莞创业,赖霖枫也去“接见”了一趟程苓峰。
去到二三线城市创业者往往只能真真正正靠自己的自觉性,自己去提升自己,开拓视野,留住人脉。
然而换个城市之后的负面际遇难以衡量,这其中不可控性因素太多。一位创业者更是感慨,他没有退居二三线城市的直接原因就在于二三线城市更是“拼爹”的地方。
如何在选择中寻找到最佳平衡点?人人都在创业的今天,创业孵化机构遍地开花,创业者还需要从各行业趋于饱和的市场环境中寻求更加细分的商业模式。
果壳网CEO姬十三对记者分析,现在整个互联网是个帝国主义时代,三座大山。对于草根创业者来说机会越来越少,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细分,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寻找差异化定位,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微妙的东西。
这些,无论是在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都要面对的问题。
诚然,《中国合伙人》里阐述的中国式成功令人激动。从来没有在美国留过学的俞敏洪,成为了中国的留学教父。成功有很多坎,当你失望的时候,能不能看到希望。“但对于今天的创业者而言,俞敏洪式的成功年代已经过去了。”爱康国宾创始人张黎刚在APEC青年创业家峰会上如是指出,创业者们要学会放弃。
对于今天的创业者而言,面对创业环境的风水轮转,他们要经受的还有很多,挑战与机遇同在。留下还是离开,如何取舍,本就是个矛盾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