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单课训练》
一、1.chì táng làn lán gèn gǎo zàng lù 桦 粱 诞 谰 契 蚱 蜢 2.(1)A(2)C(3)D(4)C 3.(1)热烈而深切。(2)指事物蔓延兴起时的状态。(3)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4)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5)早晨刚开始发亮。(6)声誉上所受的损害。4.D
二、5.誓言:“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表达了作者乐观坚定的信念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斗志。6.作者选取了有特征、有寓意的景物,组成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画面,像电影中的蒙太奇镜头般闪现在读者的脑海,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7.(1)一个“窜”字写出了柳条长势好的形态特征,突出表现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也从侧面凸显了故乡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情状。(2)不能,因为原句所采用的是双重否定的结构形式,在文章中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使得语气更为强烈。
三、8.略。(言之有理即可)
《〈木兰诗〉课堂练习》
一、1.jī zhù ān jiān bìn jì 可 帖 辔 朔 拓 姊 2.(1)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2)胡人的战马。(3)战争;军事机宜。(4)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5)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的样子。3.略。4.(1)跑;行走(2)外城;姓氏(3)门;人家、门第(4)父亲;爷爷(5)眯着眼;因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5.(1)南北朝时期 北朝民歌 《乐府诗集》 乐府双壁(2)《乐府诗集》 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
二、6.(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6)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7.《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却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作者高度赞扬了这位奇女子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善战的斗争精神。
8.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纯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奇女子。9.(1)夸张;叙写了木兰万里迢迢赶赴战场的情景,写出木兰积极主动参加战斗的决心和热情,在诗中起强调的作用。(2)写出了伙伴对木兰原来是女儿身的惊讶的神态,从侧面衬托出木兰伟大坚贞的英雄气概。
三、10.略。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自测》
一、1.D 2.蓝—篮
头—投 涯—崖 泄—泻 3.C 4.B 5.(1)法 都德 普法战争 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小弗郎士 对祖国的恋恋不舍 (2)乐府诗集 宋
郭茂倩 6.(1)各领风骚数百年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野渡无人舟自横 (4)示例: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7.略。
二、(一)8.(1)只。(2)早晨。(3)旧,原来。(4)于是,就。9.D 10.略。11.甲文中“夜色”烘托出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乙文中“夜色”则烘托出战场形势的危急和战斗的激烈。12.示例:敬佩木兰:替父从军,孝敬双亲,辞官不做,不慕名利,既爱家又爱国;敬佩荀灌:有“奇节”,沉着镇定,机智勇敢。(二)13.(1)指元宵那天晚上丰宁县凤山镇街上的365盏黄河灯。(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个个“一号文件”。14.制作黄河灯的场景;走进黄河灯阵 15.倒叙;这样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造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想一探20年前作者见过的黄河灯阵的情景。16.(1)通过细致的动作,河灯时的情景,表现了人们高涨的热情。(2)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365盏黄河灯亮起来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激动喜悦的心情。17.示例:不好。这两段抚今追昔,介绍了黄河灯的由来和如今农民走上致富路的情况,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删去后,就不能收到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三、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