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任维兵
在六月一个晴朗的下午,白岩松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而是登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四会堂的讲台,与学校师生畅谈“中学生·中国梦”。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并迅速走红。大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小至百姓的柴米油盐,都是“中国梦”的体现。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中国梦”宣讲活动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精心设计了“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学校以邀请文化名人和专家来校讲座的形式开展这一系列活动,摆脱了传统生硬的说教,“润物无声”地激励学生,传递正能量。在活动中,学校邀请到了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前来与师生畅谈“中学生·中国梦”。
就“中学生·中国梦”的主题,白岩松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他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梦?他从“梦”的笔画结构出发,独特地将梦解释为代表一个人从十八岁到八十岁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成长的过程就是追梦的过程,每个人的梦汇集在一起就组成了“中国梦”。
那么具体到中学生的“中国梦”,又有什么特点呢?白岩松回忆起他自己的中学时代,用生动的例子告诉大家需要珍惜的财富:除了获取知识外,中学时代要格外重视友情,这将是收益一生宝贵的财富。
谈到未来就业(这个问题离中学生远吗?其实不太远了,现在做好人生规划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单位招聘人才的一些条件,白岩松认为,中学时代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情商,这些都将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独立思考就是一项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白岩松通过学习平面几何画第二条辅助线的故事,告诉大家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因为独特的思维方式才能有独特的创造性。他由就业,进而又谈到成功的意义。白岩松告诫大家,不要事事追求完美,要记住“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座之后,是半小时的互动交流。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同学们频频向白岩松提问,白岩松不愧为资深主持人,面对这些小大人的“发难”,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回答了有关对中学生的未来期望、如何看待真相、如何平衡激进与冷静的心态、如何看待兴趣与功利的关系、人际交往的原则等相关话题的问题。
白岩松对中学生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他希望大家做到内心宁静,体验生命的美好和乐趣;他告诉大家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状态,不要急于长大,要享受成长的过程,哪怕犯错误也是一种美好;他告诫大家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有用”和“无用”;人与人相处要保持合适的距离,掌握适度的交往原则;要尊重“漂亮的失败”,“中国梦”天然包有“赢有途径、输有掌声”;人生应该永远让自己好奇,等等。
白岩松的演讲和应答表现出了他的学识渊博、内涵深刻,既真诚质朴又生动幽默。面对中学生,白岩松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与中学生分享自己有关成长与梦想的独到见解,把一个个贴近生活的事例和故事娓娓道来。无论是发言中彰显的真知灼见,还是他对工作、生活的高屋建瓴、远见卓识,以及自信从容、侃侃而谈的风度,都让在座师生深深折服。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激起大家深深的思考与共鸣,会场内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本次活动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年度精英论坛的首次活动,在讲座后,学校聘请白岩松担任“精英论坛”的特聘讲师,并由蔡晓东校长为其颁发聘书,希望白岩松今后能给学生更多的指导。白岩松还为学校留下了“手模”作为纪念,参与提问的学生也幸运地得到白岩松亲笔签名的著作《幸福了吗?》作为奖品。
正如白岩松在演讲中表达的,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大家的梦想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梦想。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学生的梦想及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决定了中国梦如何实现。白岩松的演讲给学生点亮了智慧之灯,照亮了未来追梦的道路。
白岩松语录
-人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他所拥有的回报与财富。
-无私即为大私。
-人生永远没有百分百的真相。
-距离是客观的另一个代名词。
-幸福=物质(基础)+情感(依靠)+精神(支柱)的总和。
-体育教会一代人如何去赢,同时教会一代人如何有尊严的输,例如跳高运动即以最后一跳的失败而宣告自己的成功。
-我们喜欢的不是成熟本身而是成熟的过程。
-中学生应不断打造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