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宇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视觉艺术中常用的技巧和专业术语。在《辞海》中谈到“构图”指的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中,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在油画教学过程中,许多初学者认为构图就是一些位置的摆布安排只要画面饱满差不多就行,在绘画中一个次要考究的因素因而不太重视。然而,其实不然,一个好的构图,可以将平凡的东西变得无与伦比,突出主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反,一个不好或不合适的构图,则会将一个有魅力的主角变得俗不可耐,降为闲角。笔者相信无论所有风格还是任何形式之画种,皆离不开画面架构,色彩块的布局点线面的对比等,这众多的画面元素无不指向着一个相当熟悉的词汇——“构图”。关于构图的研究可以说是伴随着绘画史一路走来,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的著名画家谢赫在绘画“六法”的理论中就有所提及。谢赫提出的“经营位置”充分的表达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理论对构图的理解,“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是说绘画的构图。经营原意是营造、建筑,《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经是度量、筹划,营是谋划。谢赫借来比喻画家进行绘画创作之初的布置构图。“位置”作名词讲,指人或物所处的地位;作动词,指安排或布置。谢赫说毛惠远“位置经略,尤难比俦”,是安置的意思。唐代张彦远把“经营位置”连起来读,“位置”就渐被理解为动宾结构中的名词。他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把安排构图看作绘画的提纲统领。位置须经之营之,或者说构图须进行费思安排,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为一体,这一深刻的见解。对此,历代画论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构图对绘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现代绘画的定义下关于构图的概念是指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将各种画面元素(如点、线、面、色彩)进行有机的解构、重组、统合从而在画面中形成特有的艺术韵律结构,从而在绘画作品中起到的主干架构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那么常见的构图有:黄金分割构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对称式构图、弧形跨度构图等。构图大体分为形状的概括重组,节奏的组织,空间关系的架构,色彩的架构。
一、形状概括重组
绘画中形状是指我们对物象的边线、形体、造型进行平面化归纳组合的思维意识特殊之过程。是我们观察归纳对象的初级方式。形状概括是我们在绘画过程中加强画面造型语言更具冲击力的简单而且有效的方式。是绘画创作中画者进行主动思维活动的行为之一。
二、节奏的组织
关于节奏组织有着多种元素进行提炼的节奏韵律,如同音乐创作中的节拍强弱快慢。如点元素组织起来的节奏韵律,线元素组织的节奏,点线结合的组合节奏,点线面的组合节奏,以及黑白节奏等。不同的节奏韵律造就了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形式美、风格美感。具体还通过大小不同的对比、疏密度、长短粗细对比使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各具不同美感的韵律与节奏的变化。这取决于作画者在画面各处用笔多少的把握,体现着创作者通过反复练习所积淀的审美修养。如米罗《女诗人》(见上图)就是通过丰富的、形态各异的点进行画面的解构与重组,以“点”元素为节奏旋律组织成的画面构图架构。
三、空间关系的架构
初学画时的透视关系,就是一种空间关系的表达方式,而在不同绘画理论主导下对空间关系主张则不尽相同写实绘画追求的是透视的物理空间感,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在散点透视的指导思想下则追求的是平远、深远、高远的意境空间,纳比派绘画则常利用物体前后叠加挡盖来提示画面空间,我们可以从博纳尔和维亚尔这两位纳比派大师的一系列画作中能很容易找到诸如此类的例子。
四、色彩架构
利用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色块面积对比架构起画面构图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让世人熟悉的后印象主义的大师文森特、梵高一系列的作品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医院里的画园》(见右图)就是典型的色块架构体现出构图的典型。色块的整合与面积对比决定着画面的冲击力,色块越多画面冲击力将随之减弱。以上几点需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具体的讲透。
通过以上的分析,由此可见,构图在画面中起着基础性的架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方法构图达到表达内心丰富地情感,平行线表达出平静的画面感觉,而曲线则在画面表现出灵动,如若表现抒情则可以选择同类色对比,而表达高亢的情感则可以选择对比色进行表现。在实际运用中,创作者还可以根据实际表现需要进行多种元素组合以及合理的元素搭配的构图来架构画面,经上述剖析,由此可见构图法则在绘画创作中起着主干支撑性的作用,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以及教学中应予以充分足够之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