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伟林
1964年生
籍贯浙江丽水温州市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山水班毕业
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中国壁画学会会员
有根才有源,而根源就是我在艺术上追求的目的。这也许是我说的太笼统了,根是我艺术的基本,追求根就是发现我现在作品技巧的缘由。它是我一种情感投入的研究,也是一种个性发现。
我认为艺术表现和情感的传达巧妙融合起来,让观赏者能够透过画作本身领略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个性。哪怕只是画一根草,除了考虑色彩和构图之外,还要考虑它的生命寓意,从而画出自己的独特视角,这就是型、色、情、技全感融合。
我用线来勾勒山水画的岩石的结构,不但是为了结构而结构,主要是表现山石的自然现象和它的自然精神。
型与自然的精神:型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基础,而这是在有绘画能力的人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要深入去解决自然界的东西又是不一样问题了。要在自然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研究自然界的型的脉络规律,否则解决不了画面的型与自然的精神。再有一个,形式与个性的画面,就是解决自然与型的精神问题。也是解决技巧与时代结合的方法问题。
色彩与画面的关系:中国画的色彩是整个画面的一种承托,它和油画不一样,在中国画当中的色彩是以主色调为主的承托画面的事物。即要有丰富的主色调也要色彩的点最作用,解决好型和形式的个性色彩是点最画面自然事物的承托。是为事物服务的色彩。
情感的述发是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感情表现:作为艺术家都有这种情感,每个艺术作品作者都有情感的表现,只要作者把情感投入作品中去就是作者作品的生命,没有情感的作品是不会让鉴赏者和读者感动,这样的作品没有生命力。绘画也是这样,只要作者走进作品的情感的表现,作品就是他的生命力的表现。鉴赏者就会把视觉转入他的画面里,会被他的绘画情感的表现力所吸引。总之,情感的心理反应不一样,表现力也是不一样,作品的手法也会随之改变。
技法与技巧的能力就是作者的绘画能力:技法是作者的基础根源,技巧是作者的实践能力。我在开头就说了根源问题,我们追求根源就是了解古人的根源,发展根源的技法就是要你去彻底研究技法的对比性,如何去发展和发现自己的技巧手段?技巧是实践的手段,你是不是对实践中用自己的个性化来表现自己的个性技巧?这些就是我们的绘画能力强和弱的问题所在。这也是画家对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强和弱的问题了。
上述这些问题就是我在创造中所解决的问题,我每一个问题都是我的研究对象,或者是我追求的目的。我们在研究的同时永远不会满足自己的艺术最高点。绘画的最高点是无止境的,也可以说画一辈子学一辈子的事。
学习绘画不但是学的是技巧和基础的问题,还要学学中国画的理论问题。中国画的理论是一个很丰富、深刻的理论体系,它比起西方绘画理论更为极其丰富。从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绘画发展史来看,中国绘画理论是最为完整的、最为完善的、最为丰富的、最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实践绘画者不但在绘画上的实践还要在理论上提取历代绘画史的经验。这也是我追根的源头,从这些理论上追踪我的追求艺术的言语是很难的事,作为一个画家这是所必备的素养。不做只会画画不会理论的画家,要做即会画画又会理论的画家。更要做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的画家。
技法和技巧是一种对比学,即要和古人对比、也要和西方绘画对比、更要和当代绘画对比。技法是书本上的知识对比,技巧是实践和自然界对比。要有晤对通神、传神写照、物各有神、形具而神生、心师造化、画要明理、疏密二体、迁想妙得、造化心源等等对比学出发,体会自己的理论与实践。
色彩与情感的对比是胸有成竹、画无定法、画须有胆、自用我法、意存笔先、用情笔墨、轻松生动、疑想形物、师古师造等等理论对比学。出发你很多的情感创造和想法。在特定时期的绘画理论是特定时期人们的绘画创作、欣赏实践经验经过特定理论家头脑理解分析、综合概括的产物,又是特定传统绘画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演变的结果。所以,传统绘画实践和传统绘画理论对于后来人们的绘画观念和绘画创作、欣赏实践必然产生的重要影响。总之,各个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理论观点都具有其独特的认识意义。这就是传统与时代的发展结果。
技法和技巧的对比、情感和色彩激发、传统和时代的发展都是我寻求根源的问题所在,很多学者也是一样。我们要在哲学与美学上绝不能勿认为中国绘画是“写意”的、“表现”的:而西方绘画是“写实”的、“再现”的。这些艺术因素在中国与西方古典绘画中的具体表现形态的不同。这些艺术因素的有无在于画家的本身。对比可以用拿来主义,绘画也可以拿来。但是,理论的拿来就不要拿混了,它始终是对比、统一、相对、规律、感性等等对立与统一哲学观审美观框住了一切实践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