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关联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一生绝不可以没有艺术修养,即使你不想做一名艺术家,但你至少是想做一位高尚的人、一位有能力的人、一位充满着生机的人,那么你就应该接受艺术的陶冶!
生动平易的艺术入门
在快速的生活节奏面前,时间对艺术也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五寻深处编著的《给大忙人看的艺术书》就是专门针对这些“大忙人”而写的,告诉读者如何忙里偷闲,坐下来伴着清风和阳光,接受艺术的熏陶。本书是艺术方面的入门书,它从中西方各个时期的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等各个方面入手,将东西方文化艺术以条目的方式,一一讲解,简明扼要,可谓一个全面、速成的艺术百科读本。正如封面所言,放松自己,找到心灵休憩的港湾,发现不一样的人生。寥寥数语,将艺术带给人的感觉,阐述清楚。
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成功地教会了成千上万的人,如何去欣赏前人的绘画。全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本书不是一部高深的学术著作,而是用浅近的语言,让人们用崭新的眼光去观看艺术作品。在作者眼里,艺术始终是一个“奇异而迷人”的领域,而他诚恳地要把自己的经验与所有的人分享。全书不仅教给人们欣赏艺术,而且还它让人们欣赏了知识和智慧的魅力。
著名艺术评论家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是一部面向普罗大众的西方艺术史图书,是文化大家笔下的小读物。作者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为经线,从史前数万年前到20世纪终结,胜景全收。全书摒弃了单纯从风格学的角度撰述美术史的习惯方法,而将艺术精神的昭示作为阐释美术史的首要目的。作者还以诗人的气质品画、品雕塑、品建筑、品艺术家,在品中,西方的艺术、西方的文化如中国的画卷徐徐展开,其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进入到读者的每一个呼吸空隙,让人产生诗意的栖居幻觉,而其实是在进行一次美的游历。
伍德福德的《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涉及绘画观赏的方方面面,既能增进观赏绘画之乐,又能激发思想灵光。作者从熟悉的概念开始,进而探察幽微,发常人之所未见。譬如,她既道出绘画如何可以作为平面图案来观赏,又点明深度幻觉如何有助于引发情感效果;既指出普通物品如何可能包藏隐含之义,又阐明传统知识如何能提升我们对革命性作品的理解。对于初次接触艺术史的爱好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生动平易的入门。书中勾绘出了一个时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揭示出它们与当时历史的关联,并附有杰出艺术家小传和艺术小词典,使得阅读本书成为一件赏心乐事!
艺术家一样阅世阅人
当我们凝视着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因其中的构图、线条或者色彩而震撼的时候,是否会迫不及待地想认识千百年前涂抹出这一切的那只画笔的主人?陈斌编著的《西方艺术大师系列:大师画自己》,为读者了解西方艺术大师及其理念提供了全面指导。在这些自画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师们一生所坚守的艺术标准,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还有画布上那穿越千年的眼神所透露的欢喜与忧愁——无论是作为参考书还是一般的休闲读物,本书均能帮助我们轻松进入艺术殿堂,直接、客观地了解自中世纪以来的西方艺术大师的生平和作品。
美国艺术家爱德华的《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不仅是一本讲绘画的书,更是一本讲生存的书。作者试图用5天教会绘画的方式,启发人们积极开发自己的右脑,获得一种新的视角,也就是像艺术家一样看事物,并且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自己大脑的创造性潜力,从而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得一种新鲜的富有创造力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书中尤其关注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无穷无尽的潜能也被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新模式的思考和使用大脑能量的新方法,学习者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方案。
齐白石是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齐白石自传》是白石老人71岁时,自己口述生平,由他的门人张次溪笔录的翔实之作,记录白石老人生于清末、游历于民国、经历种种战乱的一生。“我们家,穷得很哪!”这是《齐白石自传》的开场白,这朴素、亲切而又不乏辛酸的叙述语言,一下子把人打动。齐白石品行高洁,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他屡次拒绝日伪高官利诱的故事广为人知,所以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敬重。他一生刻苦勤奋,笔耕不辍,自食其力。他擅长花鸟虫鱼画,堪称工绝,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取得了独到的成就,名重一时。
《我负丹青》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自传。吴冠中以他爱憎分明的性情、直言不讳的真诚、富有激情的文笔,详述了一位艺术家真实的人生旅程、无尽的凡人心事。吴冠中非常自谦,正如其自传的书名“我负丹青”,觉得自己虽然搞了一辈子的丹青,却并没有画好。一个“负”字意味深长,道出了他在艺术上的永不满足。他坦承,自己“下辈子不当画家”。而事实上,他将他一生的热诚都奉献给了艺术。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他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敢于吐露真言。他的许多见解和呼吁,是对中国美术的提示与警醒,是一个有良知的国画大师的真实呼声。
艺术带来的心灵震动
著名翻译家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一直是深受读者喜爱的艺术普及读物。这部讲稿饱含傅雷对美的见解与热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之新艺术的殷切期待。全书围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美术家及其名作细述了文艺复兴艺术的出现与发展。该书讨论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又涉及时代与环境,并融入了对相关文学、音乐、哲学的感悟,虽浅显通俗,却耐人回味。在傅雷的引领下,读者被带往几个世纪前的罗马、荷兰,走近乔托、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感受杰出作品里蕴藏的细微的情绪色彩,以及它们带给后世观者的心灵震动。
杨琪的《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的普及读物,以艺术形态的变迁和美术家的创作活动为主要线索,介绍中国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共性及其差异。全书选取十六个专题,以故事说艺术家,以艺术家说艺术品,在书中,我们将欣赏到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干等大画家的绘画艺术,分享他们曲折的人生故事,同时,我们还将感受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名作《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等的艺术内涵,领略博大精深的敦煌艺术、精美朴拙的民间年画的迷人魅力——本书图文并茂,趣味盎然。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欣赏、了解一些世界名画,从名画中,我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进而提升艺术修养。翟文明编著的《人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世界名画》,精选出100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传世名画,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欣赏、了解世界名画。编者有机结合文字、图片、编写体例等要素,为读者打造了一个彩色的、立体的、极具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乔伊的《你应该读懂的100幅中国名画》,以细腻生动的文笔,分析了中国从古至今、各流各派的艺术杰作的成就和其产生的历史、心理动因,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艺术精神的大门。品读本书,能领略到远古先民创作的吉光片羽、隋唐艺术的大气磅礴、明代艺术的墨气淋漓、清代艺术的浑融大成、近代艺术的跋涉彷徨;能与顾恺之、阎立本、张择端、吴昌硕、林风眠等艺术大师们面对面,体会他们创作的狂喜和艰辛,把握中国艺术的精髓。
综上所述,唯有艺术,能把我们的精神和生活装扮得五彩缤纷。享受艺术,具备艺术的修养,不是艺术家的专利,它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息息相关,想提高艺术修养,就从现在开始吧。
(荆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