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娘
小时候喜欢读名人传记,特别励志不说,还能感悟到即使自己没有过人之处、未来也有无限可能性——几乎所有的名人伟人都有一个不堪的童年,有些甚至是辍学的、数学考零分的、有缺陷的。这些人都能成精英,我怎么不能?
长大后结果已然明了,和路人甲乙丙丁一样,我只是个普通人。仔细想想:牛顿是早产儿,并不代表所有的早产儿都能成为牛顿;罗家伦数学考零分却当了清华的校长,也不意味着随便谁考零分都能当清华的校长。
那么,究竟有没有因果这回事呢?我种下一个因,你还我一个果。但要种下什么因,你才能还我一个卓越、幸福且美好的人生?
那些高考状元,有的出自贫苦家庭,有的出自名门世家;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父母双全。还有超级离谱的,父亲养小三母亲打麻将,小孩儿在家连个安静的环境都没有,却也成了状元。说一千道一万,父母养小孩儿,得拿捏得当:不关心当然不行,太关注了也不行;宠爱溺爱要不得,缺乏爱也不行;条件太优越了不好,条件太艰苦了又可能导致心理问题……这可如何是好?
有个朋友的妻子辞职去陪儿子读书,几年下来,当妈的英文都能考雅思了,小孩儿却越学越差。另一个朋友,是大家公认的又懒又俗又没文化之人,却偏偏有个品学兼优的好儿子。领导说了句经典的刻薄话:“你儿子只不过借你的肚子来到人间,他本身就是天才,和你无关。”
同样是遭遇童年困境,有的人能成为总统,有的却沦为乞丐;有的人仇恨社会报复社会,也有人善良悲悯心系祖国。不同的因果配对形式,没有规律可循,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没有一个因可以导致必然的果。除了起跑线和终结点,那些名人有一点是一模一样的:他们都超越了自我,在我们困的时候,他们不睡;我们累的时候,他们不歇;我们放弃的时候,他们继续坚持;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他们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我们沉醉于暂时的收获时,他们则看到了更远的目标。
(刘一思摘自《南方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