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芳
摘 要:中国不仅是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传统的小麦进口国。近年来,中国小麦进口量有所波动,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现象,但2008年后小麦的进口量再次呈现增加的态势。由于中国小麦进口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加上优质麦进口的高依赖性,小麦进口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为了确保国内小麦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鼓励国内优质麦的生产,同时还应分散进口途径,实现进口多元化。除此之外,规范小麦进口对于提高小麦进口安全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麦;进口依赖;市场集中度;进口安全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1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26-03
一、文献综述
作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小麦在中国粮食的生产和消费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加入WTO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的高度开放,小麦的贸易形势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于出口而言,在世界市场上,我国仍然不是主要的小麦出口国。而就进口而言,从2002年至今,我国小麦的世界进口总量呈现出了增加—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过程,而且进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三个国家。虽然说大量的小麦进口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但是过高的进口市场集中度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问题。
总体来说,以往关于小麦的国内外供求状况以及产业安全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单独对于小麦的进口依赖,进口安全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就世界范围而言,Pedro da Motta Veiga(2010)认为当一个国家以粮食自给率作为制定粮食安全政策的依据时,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降低粮食的进口。Warr(2011)与Pedro da Motta Veiga的观点不同,认为对于农产品进口的限制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自给率,但是也提高了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反而更不利于农业安全。在中国,很多学者也开始致力于本国小麦进口乃至农业安全的问题研究。廖永松(2009)通过WATERSIM模型基准方案预测未来小麦全球贸易量将逐年增加,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小麦消费国则有可能变成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王玉庭(2010)指出随着居民收入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于高品质小麦的消费将持续增加,加大了我国对于优质麦的进口。曹慧、钟永玲(2010)认为进口适量的小麦有利于缓解国内优质麦供应不足的局面,但是毕竟还是挤占了国内优质麦的市场,不利于国内优质麦产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主要借助近几年小麦的进口状况,考察小麦进口量的变化对于小麦进口的依赖程度以及小麦进口安全的影响。从而最终提出我国应对小麦进口冲击,保护小麦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二、中国小麦生产及贸易现状
(一)小麦生产情况
根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相关数据,全球至少有90个国家都种植小麦,其中小麦产量排名世界前三的是中国、印度和美国。这三个国家的小麦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从1960年以来,世界小麦的种植面积基本处于2-2.2亿公顷之间,没有很大的增长。但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在不断增加。
中国是全球小麦产量最高的国家,其小麦生产的特点是种植面积大,但是单产水平与世界最高水平差距较大。2004-2008年,全国小麦的平均产量是4.4吨/公顷,是世界平均产量的1.54倍,但只有世界最高单产国家平均产量的49.94%(李春喜,2012)。同时,中国也是全球小麦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小麦产量从2000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到2003年,全国小麦总产量只有8648.8万吨,比历史最高年产量(1997年,12328.9万吨)减产3860.1万吨。为了确保国家粮食供给安全,2004年政府制定一系列强制措施,促使小麦产量回升,到2006年全国小麦产量突破10000万吨,之后每年小麦产量稳步提高。
(二)小麦进出口情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小麦的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多数发达国家,但是当前中国已处在工业发展的中期,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于小麦消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与中国优质小麦产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不符。加上当前中国小麦加工业总体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国际地位低,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马晓河、蓝海涛等,2008)。中国的小麦消费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对于优质麦的进口也会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粮食出现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导致小麦的进口从1996年开始下滑。随后国家对农业生产结构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国内粮食年度新增供给逐年下降。累积的国内小麦产量下降使得2004年中国的小麦进口量出现较大增长,为726万吨。2004-2008年连续五年小麦的全国进口下滑,直至2009年开始,小麦的进口量大幅回升。
小麦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中国是传统的小麦进口国,小麦的出口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国内的小麦供给大于需求,导致2000-2003年连续四年小麦出口量大幅增加。但随后而来的政府政策调控以及气候条件不适、水资源短缺等自然条件不足使得2004年和2005年小麦的出口量大幅度下降。虽然2006年和2007年两年,中国的小麦出口量较之前是有所回升的,但从2008年开始这种回升便停止,2008-2010年,全国小麦总出口量从12.6万吨持续下降为1.2万吨。
三、中国小麦的进口依赖程度分析
在全球化时代,尽管农业生产能力是农业产业安全的基础,但进口贸易波动,尤其是较高的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进口集中度和较高的进口依赖性对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更大(杨莲娜,2012)。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中国小麦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进口集中度以及进口依赖性,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考察,最终明确中国小麦进口的市场特征,为寻求实现小麦进口安全的办法提供有力依据。
(一)自给率
通常在分析产品进口依赖时首先考虑的都是该产品本国的自给率,小麦的自给率是指每年本国小麦生产量与消费量的比,可以反映出一国小麦的消费中本国生产的份额。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0—2010年,中国小麦的年均自给率都在90%以上。虽然自给率很高,但是小麦供给的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优质麦的供给上。根据面筋的强度,优质专用麦一般分为弱筋、中筋和强筋三种,国内弱筋小麦的品种少,产量低,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而分析中国小麦的进口依赖不能单一的依靠自给率。
(二)主要进口来源地及进口市场集中度
中国小麦的进口来源地比较集中,主要来自于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美国的小麦总产量全球排名前三,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人均小麦播种面积也可以排到世界前几位。由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盟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生产开始比较早,农村劳动力素质高,使得这几个国家和地区早早的成为了世界小麦出口的主要来源地。
具体的来说,2004年以前,中国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的小麦相对更高一些。而从2005年开始,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小麦量占总进口量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保持在前两位,尤其是2008年,澳大利亚的小麦进口份额达到98.75%。除了这三个国家之外,中国还从英国、法国、德国、墨西哥等国家进口小麦,但是这些国家的小麦进口量在中国进口小麦总量中的比重很低,而且根据2000-2011年中国小麦进口主要市场所占的份额来看,中国小麦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基本没有变化。
(三)进口依赖性
小麦的进口依赖指标衡量的是小麦进口对于某一市场的依赖程度,因而单单分析中国对各个进口来源地的依赖程度是不够的,还要考察该来源地的出口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本文参照董桂才(2009)使用的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出中国从每个国家进口的数量占进口总量的比重,比重越高则说明中国对该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第二步,计算出中国小麦的进口量占该国出口量的比重,比重越高则说明该国小麦的出口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第三步,用第一步计算出的比值除以第二步算出的比值,其结果越大则说明一方面中国对于该出口国的依赖程度高,另一方面该小麦出口国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低。计算结果见表1。
从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中国小麦进口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场依赖很强,之后对这三个市场的依赖程度发生了变化,澳大利亚进口的小麦开始占据重要位置,加拿大市场的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对于美国市场的依赖是相对稳定的。
从第二步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很低。这也就表明了中国市场对于小麦进口量的变化给美加澳三个国家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因而美加澳三国对于小麦出口价格的变化,中国只能接受。
从第三步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小麦的进口对于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的依赖性很强,而同时这三个国家的小麦出口却不依赖于中国市场。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中国仍然是一个小麦进口国。大量的小麦进口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同时也抢夺了国内小麦的市场。而且国内生产的大多数小麦,包括出口的部分小麦几乎都只能用于口粮,优质麦产量不足,而中国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小麦多为优质麦,这种小麦多用于工业化生产。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居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小麦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很多企业更愿意选择国外进口的优质麦用于生产,进一步加大了国内小麦的竞争压力,减少其收益。
中国进口小麦的市场集中度很高,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2000-2011年间,除了2005年从这三国进口小麦总量占总进口量的比重为83.98%,低于90%以外,其余各年均超过90%以上。过于集中的市场分布风险也就会特别大,中国在小麦进口上很容易遭受由于美加澳三国小麦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损失。
(二)对策建议
首先,提高国内优质麦产量,完善优质麦结构,特别要增加弱筋小麦的种植。其实,国内优质麦的产量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是优质麦的结构严重不合理,尤其是适合制作饼干和糕点的弱筋小麦种类少,产量低,几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而这种优质麦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市场很大,收益高。因而国内一方面要鼓励种植优质麦,可以通过加大良种补贴力度,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体现优质优价。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提高小麦种植的机械化水平,鼓励国内麦种研究,保证优质小麦的质量,从而增强国内优质麦对进口优质麦的竞争力。
其次,分散小麦进口市场,实现进口多元化。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地区不仅只有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还有欧盟以及中亚很多国家。事实上中国也一直有从英国、法国、德国包括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的历史。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中国对于哈萨克斯坦的小麦进口在增加。通过分散小麦进口的途径,降低个别国家小麦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损失。
最后,规范小麦进口。不仅要根据国内市场供需变化把握好进口量,更要强调完善小麦进口的质量检测。事实上,中国也在出口小麦,可出口的方向多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中国在进口发达国家的小麦时,检测系统不完善,质量要求也低于发达国家,因而导致国外小麦易进入的局面。规范小麦的进口可以有效的起到提高小麦安全水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Pedro da Motta Veiga.Trading Food: Food security policies in Latin America,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ern Afric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rade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R].Canad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0: 21.
[2] Peter G.Warr.Food Security vs food self-sufficiency: the Indonesian case[R].Australian: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U)-Crawford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Government,2011.
[3] 廖永松.全球小麦供求和贸易形式分析及预测[J].中国粮食经济,2009,(06).
[4] 王玉庭.中国小麦消费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05).
[5] 曹慧、钟永玲.小麦进口急剧增加,国内优质麦供应任重道远[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2).
[6] 李春喜.粮食安全与小麦栽培发展趋势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2,(03).
[7] 马晓河、蓝海涛等.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50-156.
[8] 杨莲娜.中国棉花的进口依赖与棉花进口安全[J].财贸研究,2012,(02).
[9] 董桂才.我国战略性资源进口的依赖性及其对资源供给安全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