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仲汇
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上拍一件“大明通行宝钞叁拾文”铜钞版,长:21.5厘米,宽:11.8厘米,厚:1.8厘米,正面四周花栏,上横额“大明通行宝钞”,中“叁拾文”及铜钱形,左右篆书“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下有告示文“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扔给犯人财产,洪武 年 月 日”。背四角有足,可嵌入案板中,在印造时作固定之用,中有“丰字拾伍”的编号。该钞版上半部分或受高温锈蚀,已明显变形,但下部完好无损。此为研究明代币制的重要实物资料,除上海博物馆收藏背铭“丰字拾柒”的一件外,这是笔者所见到的第二件,而大明宝钞叁拾文纸币则未闻有实物存世,足证此钞版的珍贵,隋珠卞璧,非同寻常。
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元顺帝逃至漠北,正式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元亡的原因很多,不外乎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兵匪不分,然纸币政策的失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元末义军大多自铸铜钱,以救其弊。朱元璋更是整饬军纪、严惩贪污,并铸有大中、洪武两种铜钱行世。到了洪武八年,又开始印造大明通行宝钞,有壹佰、贰佰、叁佰、肆佰、伍佰文及一贯六种面值,每钞一贯准钱千文,或抵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民间的金银不准私下交易,违者处罪,佰文以下止用铜钱。但在当时钱重钞轻的情况下,民间买卖以百文纸钞找零肯定会发生困难。所以到了洪武二十二年(1389)又添造了拾文、贰拾文、叁拾文、肆拾文及伍拾文等五种小钞以便于小额交易及找零之用。由于大明宝钞不能兑现,它的信用依靠对政府的无限法偿能力,但回笼渠道并不畅通,《明史·食货志》记:洪武九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洪武十年,商税兼收钱钞、钱三钞七。以后收钞的比例逐渐减少,自然引起了纸币的信用危机及严重贬值。洪武二十六年时,江浙闽广等地钞一贯折铜钱一百六十文,永乐时减至四十七文。面对纸币贬值,统治者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新设一些收纸钞的赋税,如“户口食盐、门摊课钞”等等,除了增加百姓负担外,根本无济于事。据《稗史汇编》载,洪熙、宣德间犹有百文钞,其后仅通行一贯钞。所以说五十文以下的小钞在永乐末年已经绝迹,只剩下寥寥几块钞版,见证着大明王朝的兴衰,并告知我们一个信息,六百年前居然有这样面积超大的零钞,实在有些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