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长类动物到直立人种,人类因何得以进化?原因可能很复杂。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称,大约350万年前原始人类开始“吃草”,饮食习惯的变化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他们利用碳同位素技术,对来自东非的原始人类和狒狒等灵长类动物的牙釉质化石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约350万年前,原始人类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食用热带草和莎草明显增加。
再往前追溯,400万年前,原始人类的饮食结构还和猩猩类似。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碳同位素技术无法确定原始人类食用热带草或莎草的具体部分,原始人类究竟食用的是这些植物的种子、枝叶或是根茎还不知晓。
研究人员指出,原始人类开始吃草,可能标志着他们与猩猩等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脱离。长期以来,饮食是人类进化的一种驱动力,饮食变化关联着脑容量变大和直立行走的出现。
婴儿就有“纠结”心情
婴儿认生不光是因为对陌生人感到恐惧,还有虽然感兴趣、想靠近但是又感到害怕的“纠结”心情在作怪。
婴儿从4个月起就能认母亲,6个月开始认生,8~12个月认生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多数8个月以后的婴儿见到生人都有些拘谨或惊慌,有的婴儿更为严重,见到生人就哭。研究人员之前一直未弄清这一机制。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以57名7~12个月大的婴儿为对象,对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婴儿的性情。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认生非常严重的婴儿看起来更害怕陌生人,但另一方面,与认生程度中等的婴儿相比,他们想靠近对方的心情也更加强烈。研究小组认为,这表明婴儿同时拥有“想靠近”和“想离开”的相反心情。
其实,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婴儿在母亲和家人的照料下,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只有在母亲或家人身旁才觉得安全;而生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婴儿就会出现焦虑,甚至恐惧。认生的程度与婴儿的先天素质有关。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的婴儿,认生较严重;而性格外向、乐于交往的婴儿,认生较轻。对婴儿认生的表现不能斥责,否则会加重他(她)的紧张与恐惧。应鼓励婴儿与生人相处,慢慢地使他(她)的焦虑或恐惧程度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的独立能力得到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认生的现象会很快好转。
此外,研究小组在调查婴儿的视线时发现,越是认生的婴儿,越愿意注视陌生人的眼睛,且更愿意长时间观看对方的侧脸,这表明婴儿已经出现了在相反情绪间动摇的纠结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