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汉语文教学

2013-04-29 14:20:53杨小红胡三妹瞿长友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7期
关键词:汉语生活课堂教学

杨小红 胡三妹 瞿长友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着重在于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得全面发展。汉语文教学只有立足自主发展,在汉语文学习实践中,加强基本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汉语文知识结构,形成较强的汉语文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一、汉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以其环节的特殊性和地位的重要性,对教师的素质也有其独特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品德素质的要求。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况且,汉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时时渗透德育教育,因此,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不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侵袭,应处处为人师表。更进一步地讲,教师们不仅自己应有良好的品德素质,而且更应该适应现代小学生思维灵活多变,接触新观念新思潮较多的实际,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而及时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辨别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的是非美丑,培养他们独立的思辨和审美能力,从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贯彻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语言认知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汉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汉语文技巧,每天阅读和写作,随时随地把握学习汉语文的机会。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操作等能力的集中表现,教师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写自己的生活,自自然然淡化语法教学、淡化词语教学、淡化阅读分析教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及责任感。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汉语文,面向世界、认识世界,创造个人的世界,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足够的能力和信心。这种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有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关心,使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气质现代化、观念现代化、思想现代化。而且,课堂汉语文训练和课外汉语文生活实践的强有力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善读无字生活的习惯,和生活处处皆汉语文的大汉语文学习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学生就会对课本以外的自然、生活、社会等大范围的、多角度的生活内容广泛涉猎、获取,必将为课堂汉语文学习作良好的铺垫,从而实现学生从单一的汉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汉语文空间,在学汉语文的同时学做人,最终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三、注重阅读品味,求活汉语文教学

汉语文课求“活”,要靠深厚的人文内蕴去吸引和感染学生,要用有文化品位的精品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人文教育的浓郁气氛。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和时代的良心,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不仅有助于开发自己的右脑,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现代汉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汉语文教师拥有一批高品位的好书美文并不难。好书美文既能启迪智慧,更滋补精神。教师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生活教人求真,解读课文应该符合生活本真,惟其如此,课内课外才能相得益彰。

四、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

承认学生存在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每一个学生由于生理遗传的不同,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特别要鼓励学习差的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教师要相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见解,对正确的见解及时肯定,对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要给予解释,指出什么地方理解有偏差,但仍予以鼓励、赞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心,延长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再次思维的结果,每一节汉语文课堂教学,应努力做到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不会带着遗憾坐下,这样的教学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与融洽。

五、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有感到厌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条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这就意味着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向学生,从本质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出良好的自学情景,学生就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单元的测试中,教师可以增加这样一道附加题:你最近读了什么书?请写出这本书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通过评价去激励学生积极地阅读课外书籍,提高汉语文的基本素养。

总之,在汉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汉语生活课堂教学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