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聚不喜散”看晏几道的爱情观

2013-04-29 11:19周燕宁
西江月·上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痴情

【摘 要】关于晏几道的爱情观前人论述颇多,本文则试图从晏几道“喜聚不喜散”的生活态度出发,阐述晏几道与众多歌儿舞女的悲欢离合,以此看待晏几道对于爱情的执着与真诚。

【关键词】晏几道;聚散;痴情

冯梦化《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说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将淮海、小山并列为古之伤心人,足可看出二人在感情历程上的悲苦与辛酸,远非古往今来的许多骚人墨客能与之抗衡,虽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余,但方可驾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此说亦为众多研究者所信服,但以一人出身之矜贵来淡化其悲苦感情之浓厚,未免有失偏颇。不管怎么说,小山感情细腻丰富、哀婉悲伤,确是不争的事实,而纵观《小山词笺注》,小山的情感主要体现在对众多歌儿舞女的爱情上,于此,前人已论述颇多,分别从小山的性格气质、生活环境、情感经历等不同方面探讨小山的深情,成果显著。本文则试图从晏几道“喜聚不喜散”的生活态度来进一步揭示他的爱情观。

关于聚散的道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各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而宝玉则喜聚不喜散,一生“只愿长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两人皆从自己的情感立场出发,道出了心中的聚散偏好,但他们在内心的本真处皆“只愿常聚”,喜聚而不喜散,黛玉的喜散而不喜聚实际上是对现实中聚散无常的一种逃避,也只有像他们这些情感细腻的人才会对聚散如此敏感,偏要生发出自己的一番道理,若其他人,则只道“聚则聚了,散就散了。”生活常态而已。再看那些自古而来伟大的诗人词人,情感深处亦常常充满聚时的欢喜和散时的悲伤。对于聚散,古人早已体验颇深,且论述颇多,但在晏几道的整本词作中,几乎所有的情感,都围绕自己与那些歌儿舞女的悲欢离合来展开,喜聚不喜散的情感游荡在书的各个角落,晏几道对于爱情的执着与真诚也由此可见。

一、经常醉心于与歌儿舞女相聚的欢乐中

在晏几道的词作中,我们能经常看到词人在歌儿舞女中恣酒忘情,笙歌曼舞彻夜不绝。如《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就写到词人为所钟爱的女子一醉方休,且直至月亮都要下去时,仍沉浸在相聚的欢乐中。再如《凤孤飞》:“一曲画楼钟动,宛转歌声缓。绮席飞尘满。更少待、金蕉暖。细雨轻寒今夜短。依前是、粉墙别馆。端的欢期应未晚。奈归云难管。”词人彻夜饮酒听歌,已近黎明,仍意犹未尽,嫌良宵太短,欢期未晚,欲待温酒再饮,只因那些女子是别人家的,而不好意思挽留。词人对于与歌儿舞女的欢聚留恋不舍、不忍分别,由此可见一斑。

二、与所爱女子别离后执着深切、悲苦煎熬的思念

这在晏几道词作中表现是最为强烈的,单从词作中经常出现的“当年、当时、别后、昔日、闲记、犹记、记、忆、曾”等词语就可看出,词人经常回忆思念与所爱女子相聚时的欢乐时光,且将以往欢聚时的悠闲喜悦与今日天各一方的悲痛进行对照,情到深处,魂不守舍,泪眼沾襟。如《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这首词写闺中思妇因思念远方的行客,却不见归鸿有信,于是自己研磨执笔,欲寄书给远方的人,只因思念之情太深,在写信时,思绪翻滚,难以抑制的感情犹如滔滔江水,浸透在思妇的身心各处,无声的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打湿了红色的信纸,信纸渐渐黯淡了颜色。这首词虽写闺中思妇,却也是词人自身心理的真实写照。晏几道与所爱女子别离后的悲痛之情溢于言表,思念之切令人感动。

三、借梦境求得短暂相逢之欢,借醉酒消除一时离别之痛

梦和酒是晏几道词作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意象。一方面,与所爱女子梦中相逢,是晏几道爱做梦的主要原因,当现实中的相聚遥遥无期,词人便借得梦境来实现白日的所思所想。在《鹧鸪天》:“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魂梦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这首词中,天遥地远的距离,在词人的梦中,变得毫无阻碍,词人可以像当年一样踏杨花过谢桥,自由地来到爱人身边,与爱人共享欢聚之情。另一方面,当词人欲做梦而不得时,词人便借助醉酒来暂且消除因别离而带来的伤痛和悲凉。在《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这首词中,因所爱之人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相聚无期,词人内心满是悲凉,就连平日最喜听的歌曲都会令词人悲痛断肠,词人一时无法承载这种痛楚,只欲借酒消愁,用沉醉替换悲凉,词人对所爱女子深情,非一般人所能比。

四、对佳人难留、相聚无期生出痴怨之情

痴怨之情在晏几道的词作中亦很多见,这也是晏几道性格中很突出的一个表现,当这种情感融化在笔端时,他的词作中便出现了“秋怨、曲怨、心怨、春怨、怨月、怨漏长、怨秋风”这样的词语,但归根结底,他的这些怨都源于佳人难留、与佳人相聚无期。如《少年游》:“离多最是,东西水流,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这番同。”虽说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的情感意绪,却切合词人本身。词人无疑是一个长情之人,对别离已久的女子仍牢牢地记挂在心中,只盼有朝一日能够团聚,一解相思之苦,只是那些女子则未必如他所期待那样,默默为他守候,她们一旦寻觅到真正的幸福时,就会离词人远去,徒留词人在原地苦苦地等待,这种等待,遥遥无期,近于绝望,于是词人炽热的爱中便渐渐生出了怨,但怨之愈深,则爱之愈切。

如果我们将以上四点作一简单归纳,即会发现晏几道是一个喜聚不喜散的人,聚时欣喜与留恋,散时悲思与愁怨,在心性自由洒脱的晏几道这里被淋漓尽致地呈现,而他对爱情的执着与真诚也被我们深切感知。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处处可见,但在两人之间若只有相聚之欢,无分离之痛,那么这种感情只是“恩爱一时间”,逢场作戏而已;若两人之间只有相聚之欢和分离之痛,对生活缺乏幻想,甚至没有任何怨恨,那么这样的生活未免太过乏味;若两人之间只有相聚之欢和离别之怨,那么这种感情则太过极端、狭隘和自私;而若两人之间既有相聚之欢、离别之痛,还有长久的现实与梦幻中的思念,却没有任何怨恨,则不合人之常情,太过圣人化,带了几分虚伪。

晏几道则将这些由喜聚不喜散而引发出来的欢乐、痛苦、幻想和怨恨融为一体,他由聚散生发出来的感情变化,既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他对感情的敏感和专一。纵观《小山词》,我们会发现晏几道对他所爱的那些女子都很真诚,这也可以从黄庭坚评价他的一痴,即“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而终不疑其欺己”看出。在晏几道看来,能与所爱之人相聚在一起,看到她们开心地唱啊,跳啊,玩啊,就是他最幸福的事情,似乎她们的美、她们的笑能够融化他的心,只恐那美、那笑突然间消失或离去,他的心也就成了冰凉的了。晏几道对于爱情的执着与真诚,发自他的内心最深处,他的深情,令人感动,更令人向往。

【参考文献】

[1]晏殊,晏几道.二晏词笺注[M].张草纫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王国维.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M].周锡山编校.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周燕宁(1987—),女,西北大学文学院2011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痴情
春雨
独 白
痴情
海 鸥
一片痴情四面墙
小剧场戏曲创作的痴情与梦想——访北京京剧院导演白爱莲
你了解痴情的男人吗?
痴情是一种病
五律·恋乡
忆江南·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