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
清明时节,亡灵在世界那头,我们在世界这头。我们祭奠亡灵,是补偿未尽的缘分。这种祭奠,是让死亡变得有尊严。
但是,有一种死亡不堪祭奠。那就是当死亡在我们看来,充满着屈辱和残缺。
湖北巴东,被水泥罐车碾压致死的44岁农妇张如琼,那个几乎被碾碎的躯体,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她是为了自己房屋的权益,与强大的高速公路施工方发生了冲突。她的死亡,在某些人眼里,有点“螳臂当车”的悲剧味。如果没有社会舆论的关注,她可能就像一只被踩死的蚂蚁,死得无声无息,毫无尊严。
河南中牟,倔强的农民宋合义也死在高大的铲车下。他也是因为自己家的承包田被开发商占用,相关的补偿没有谈拢,以血肉之躯做抵抗。他哪里是机器的对手?在自己的田里,他用鲜血做了最后的捍卫。
在《新闻1+1》的节目里,主持人白岩松用了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愤怒:看到开发商笑着谈农民死后被检出酒精含量多少多少,我浑身感到发冷。
白岩松的冷,是对肇事方的冷漠的反应。因为这种冷漠不是冲着其他,而是冲着一条人命。
我们当然也会感到冷。当生命不再具有本质上的至尊价值,当发展的车轮随意碾压人的基本尊严的时候,我们不禁为死亡如此降临而悲恸。
这两起事件间隔不到一周,冲突的模式如出一辙,结局高度相似。都是以死亡为代价,暴露出农地强征的利益分歧。一方以工程正义的名义具有强有力的财富地位和权力背景,一方依托唯一的生存资源企望获得经济补偿。本来这是一个可以正当博弈的过程,但由于两者的不平等,最终以夺命来解结。肉体消灭,正在成为一些开发商铤而走险的“捷径”。这种危险的逻辑在于:农民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横竖都不认,哪怕以死相逼。钱,就是他们的命。
对农民生命的轻视乃至怠慢,造成了多起开发悲剧。
但这条暴力开发、草菅人命的道路并未惊醒开发商背后的地方主政者。据报道,尽管肇事者曾称受人指使,内幕待查,但当地政府都匆匆忙忙进行了“成功”的调解工作,受害者家庭得到了“最高”的赔偿。原本悲痛欲绝的家属竟然一夜之间“谅解”了对方,尽管至今他们也没有收到一句像样的道歉。
权力成为“私了”的掮客,生命果然轻易被金钱和权力赎买,死亡在那一刻变得像纸币一样的轻薄。九泉之下的张如琼和宋合义,能否就此瞑目?
政府主导具有高效的和解机制,但在面对民众生命权的时候,应保持起码的敬畏。发展确实需要牺牲一些东西,但绝不能拿群众的躯体作奠基。把夺命之罪当作施工之祸,可能会怂恿那些急功近利的开发商不惜玩弄“死亡游戏”。
如果死亡都不能制止什么,那发展的车轮,还怎么回到正确的轨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