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英红 叶淑琼 许亚英
【摘 要】目的:探讨减少输血反应发生的方法。方法:对2006-2010年行静脉输血的502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总结。结果:输血反应的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对输血反应的原因进行总结,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输血反应;护理;预防
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多用于急救和疾病的治疗。其目的主要是补充血容量、升高血浆蛋白,改善血循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补充凝血因子,改善血液成分,增强免疫力。但临床输血时,输血反应时有发生,一些严重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须针对输血反应的原因、类型加以预防和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6年至2010年五年静脉输血共502例,其中半直接输血396例(95年12月以前),间接输血106例。男性212例,女性290例。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79岁。平均年龄51岁。502例输血患者中,发生发热反应23例,过敏反应19例,都采取紧急治疗、护理措施而纠正,未产生任何不良后果。同时通过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使输血反应发生率逐年减少。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2 输血反应的预防
2.1发热反应的预防[1] 尽可能不输全血,依据病情需要选择成分血液。输血前半小时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或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隔绝热未进入体内:①严格检查一次性输血器的质量。输血器是否漏气,包装有无损坏及是否在有效期。2006年夏,我院曾在短期内连续发生4例热原反应,我们从第一例开始进行调查、登记、分析,终于发现为使用同一批号输血器进行输血者均有反应,及时更换一次性输血器后反应立即停止。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输液室人员流动,可减少污染机会。使用库血前,必须认真检查。核对血交配单,采血日期,检查血袋有无损坏;再检查血质量。若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紫色、界限不清,可能是溶血,则不能使用。接血前,血袋进行消毒:首先用2%碘酊消毒,其次用75%酒精棉签脱碘,再用干棉签擦干,取后一次成功地插入输血器针头。③注意调节滴速,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输血开始15分钟,滴速宜慢,并每隔15~20分钟观察一次。如果滴速过快,短时间内热原进入过多,危重、衰弱病人对热原耐受性差;库血温度与病员体温相差过大都易发生反应,亦应注意。
2.2 过敏反应的预防 采血前4小时供血者不得吃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可饮糖水或仅吃少量清淡饮食,以免血内含有致敏物质。不选用有过敏史的供血者,对过敏体质者输血前给抗组胺药,有IgA患者应用洗涤红细胞。
2.3 溶血反应的预防 严格配血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对红细胞抗体效价低,配血时出现弱凝集者要重视,有冷凝集血要慎输或不输。
2.4 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的预防 对采血器具、血液保养液要严格灭菌。采血室与污染源隔离,采血前应彻底消毒并对空气进行细菌学监护。采取密闭采血系统,对献血员应认真进行严格检查,采取部位皮肤要严格消毒。贮血冰箱温度要恒定,由于过长时间或反复停电会影响血液质量,对库血要定期检查,发现血变混、暗灰、黄褐或血液变成玫瑰色、紫红色及出现絮状物均不能再使用。
2.5 传播疾病的预防 严格选择供血者,对献血员常规询问病史,凡有黄疸史、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丙肝抗体阳性者或脾大者,都不得供血。对献血人员进行严格的输血前检测,尤其是对皮肤化脓性感染、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要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方法。不合要求,一律不得献血。献血员在半年内输过血,注射过血液制品,接受过血清治疗或血清疫苗接种者,都不得供血。严格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血器。
2.6 循环负荷过重的预防 在输血过程中注意滴速不宜过快,血量不宜过多。对心脏病员、老年患者及儿童,输血过程中勤观察,必须特别注意滴注速度。
3 输液反应的护理措施
3.1 发热反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发展。应立即停止输血,改用其他液体滴入,并调换输血器。热原反应往往从畏寒、寒颤开始,继而发热,轻者肌注异丙嗪或地塞米松,重者可根据医嘱立即肌注杜冷丁50mg。杜冷丁对解除寒颤效果快,同时有利于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但用药前应注意该药对呼吸中枢抑制的副作用。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3.2 过敏反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按反应轻重给予处理。临床上以荨麻疹最常见,此时可减慢输血速度,给予异丙嗪25mg肌注,效果佳。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医嘱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1m1作皮下注射。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作气管切开。有循环衰竭患者,按抗休克处理。
3.3 溶血反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并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用热水袋敷双侧腰部,以解除血管痉挛而保护肾脏。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当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协同医生按过敏性休克处理。碱化尿液,可增加血红蛋白在尿中的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控制入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控制感染,行透析疗法。
3.4 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的护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根据病情采取必要急救措施,并迅速进行原因检查。采患者血及供者血进行细菌培养,并做厌氧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血压,严密观察病员的各种表现。对休克患者须进行抗休克及抗感染处理,防止肾功能衰竭及DIC发生。抗生素要选用快速杀菌剂,剂量要足,病原未明时按杆菌败血症选用抗生素。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中毒症状,并注意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留置导尿管,并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有高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
3.5 传播疾病的护理措施 根据输血后血液传播疾病种类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必要时为病员肌注丙种球蛋白。
若输血后三个月无明显原因发热者,应考虑疟疾之可能,可给予抗疟药物,如奎宁。
3.6 循环负荷过重的护理措施 一旦出现急性肺水肿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加压给氧,可给予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按医嘱给用镇静剂和扩血管药物及毛地黄等强心剂。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并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参考文献
[1]陈灏珠等.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