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鹤
在“一流企业靠文化”的共识之下,越来越多形色各异、主题不同的企业博物馆展现在我们面前。企业博物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欧美和日本,几乎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博物馆,例如奔驰、宝马、波音、微软、柯达、好时巧克力、哈雷机车等一些优秀的跨国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博物馆。这些企业博物馆或者称为陈列室,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博物馆在中国的落地开花应该可以追溯到1983年建成的中国煤炭博物馆。所谓企业博物馆,指企业所设立的,主要用于展览产品、展示生产流程并促进企业文化传播的专题性博物馆。企业是博物馆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博物馆要为企业服务,博物馆的藏品与企业密切相关。企业为博物馆提供基本建设,日常运作以及藏品更新换代的巨额经费,拥有对博物馆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同时企业要依据博物馆的工作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来运作博物馆。
成立企业博物馆的动机可分为传承文化和营销增值两种。传承文化通常是因企业领导人的使命感所产生,它表现为通过企业博物馆以保存固有产业或地方的历史文化,传承教育给下一代;而营销增值则是通过让游客更加了解企业和产品,通过文化、体验等提升企业形象。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曾对日本202座企业博物馆做问卷调查,有92%的企业认为企业博物馆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
市场竞争升级似乎是企业博物馆“爆炸”的导火索。企业博物馆的成立,首先吸引了行业内部的关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作为行业代表来创办博物馆,可以使公司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领先一步,成功地实现了“差异化”经营战略。透过博物馆的建设与经营,在文化艺术上先人一步,将产品的“差异化”战略提升到了文化的“差异化”战略高度,对打造文化品牌和文化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但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更为公司产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当然,建设一座博物馆的开支巨大,而后期的维护费用更是惊人,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全世界几乎没有一家博物馆是赚钱的。因此,企业家们在如何挖掘博物馆的商业价值上煞费苦心。从传统的商品店、咖啡厅到门票收入,外景地租金、企业赞助、教育活动报名费、典藏品授权费、查询服务甚至电影背景、宴会或者是婚礼场地等方式不一而足。中国企业正在通过不断探索,为传播自身文化、提升企业价值开拓一条“艺术”之路。
企业博物馆大事记
1983年建成的中国煤炭博物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企业博物馆。
1993年,万达玥宝斋创建,汇集近现代书画大师的重要作品。
1993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博物馆登记暂行办法》,开创了博物馆登记管理的先河。
1996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私人筹建博物馆。
1999年12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创办的保利博物馆。首家国有大型企业兴办的艺术类博物馆。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民营博物馆之一。 2000年9月,北京市人大通过《北京市博物馆条例》,这是我国首个有关博物馆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2003年,青岛啤酒博物馆开馆。功能最全最为完善的企业博物馆之一。
2005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博物馆领域。
2005年5月28日,红蜻蜓集团筹办的全国第一家鞋文化博物馆在温州永嘉开馆。
2005年12月,文化部颁布了《博物馆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目前博物馆事业管理的基本规范。
2010年1月29日,《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颁布。民办博物馆迎来春天。
2010年,大陆首座以用水文化和水龙头发展史为主题的中国水龙头博物馆建成。
2010年,大陆首家男性服饰文化主题博物馆——晋江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开馆。
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今后10年每建5个博物馆,其中要有1个民办博物馆。